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七旬草根教授省博物館義務(wù)講解近10年風(fēng)雨無阻
每個周末清晨7點,,家住武漢市青山區(qū)鋼都花園122社區(qū)的一位七旬老人都按時起床,,趕往湖北省博物館,。9點半,,他掛上“湖北省博物館001號志愿者”胸牌,,整理一下衣領(lǐng),,喝口茶潤潤嗓,,就開始一整天的講解工作,。
他就是在省博物館義務(wù)講解了近10年的“草根教授”胡昇,,一名普通的共產(chǎn)黨員。
迷戀楚文化走上講解路
胡昇今年70歲,,黨齡30年,,退休前在一冶機械廠工作。
1978年夏末秋初的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消息:曾侯乙編鐘在隨州出土,,即將運抵湖北省博物館展覽。
胡昇從小喜歡歷史,,從事的又是冶金工作,,對編鐘的鑄造工藝很感興趣,他迫不及待地來到省博物館,,“當時編鐘七零八落的擺在地上,。”胡昇回憶,,雖然沒有組裝好,,但那股恢弘的氣勢令人震撼。
參觀結(jié)束,,胡昇意猶未盡,?;丶液螅襾砀鞣N書籍資料,,補習(xí)楚文化知識,。“那段時間老胡仿佛著了魔,,沒事就向同事和親友推薦編鐘展,,陪著他們一起參觀,邊看邊講,?!焙鷷N的老伴說。
上世紀90年代初期,,胡昇擔(dān)任機械廠辦公室秘書,,負責(zé)接待南來北往的客戶?!昂芏嗫蛻魡栁椅錆h有哪些景點值得一看,,我說除了黃鶴樓、古琴臺和東湖,,一定要去省博物館感受一下編鐘的魅力,,我來給你們當講解員?!焙鷷N說,,那時候幾乎每周都要陪客戶去趟省博,常來常往,,省博的工作人員們也與這位編外講解員熟稔起來,。
2007年,省博物館著手組建志愿者團隊,,已退休的胡昇立即報名,。由于專業(yè)知識過硬,又是熟臉,,他被選聘為001號志愿講解員,。省博物館志愿者團隊現(xiàn)有成員2100余人。
受觀眾喜愛的“草根教授”
湖北省博物館平均每年接待160萬人次,,為讓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荊楚歷史文化,,每次辦展前,館方都要給志愿講解員們發(fā)放材料進行培訓(xùn),。
胡昇說,,除了熟記材料內(nèi)容,每次他都要找來大量資料進行深入研究,。觀展者中不乏專家學(xué)者,,如果講解員肚子里的墨水不夠,,是很難勝任講解工作的。
2013年,,“黃金草原——中國古代北方民族文物特展”在湖北亮相,。為了拉近觀眾與草原文化的距離,胡昇自創(chuàng)“演繹法”,,將歌曲《讓我陪你一起看草原》和《成吉思汗》穿插在講解過程中,,形式既新穎又通俗易懂。6個小時的講解結(jié)束后,,一位高校教師找到胡昇,,問他是哪個學(xué)校的教授,要跟他互換名片,。胡昇笑道,,我是草根,不是教授,。長談后,,這位教師向胡昇豎起大拇指,“我佩服您的學(xué)識,,您是一位‘草根教授’!”
去年省博舉辦“拿破侖文物特展”時,,一位觀眾問胡昇:“湖北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有幾樣,?”胡昇回答,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共4樣,。有觀眾半開玩笑地說,不對,,應(yīng)該是5樣,,還有一樣就是胡老師您。
省博物館要求,,志愿者每年至少要講解80個小時,。而胡昇每年要講800到1000小時,每逢周末和節(jié)假日,,只要家里沒有特別的事,,他都會趕到省博講解,退休近10年來風(fēng)雨無阻,。
“古人說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把志愿講解工作堅持下去”,胡昇說,。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七旬草根教授 省博物館義務(wù)講解 近10年風(fēng)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