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非遺傳人蛋殼上雕出水滸108將 雕吳用蛋殼碎3次
諸暨市阮市鎮(zhèn)阮家埠村,,最近多了一套寶貝——用蛋殼雕成的水滸108將。
39歲的何永江是這套蛋雕的作者和主人,,寶貝就放在他家里,。锃亮的光頭,,笑起來微微瞇著眼,別看何永江貌不驚人,,他可是“蛋雕制作技藝”諸暨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剪紙老藝人給了他靈感
他要在蛋殼上雕出108將
何永江告訴錢江晚報記者,這一套水滸英雄的創(chuàng)意,,來源于諸暨本地的蛋雕藝人卓加興,。
“卓老師已經(jīng)70多歲,他的剪紙藝術線條簡練,,形態(tài)生動逼真,。”何永江說,,在去年的民間工藝展覽會上,,他對卓老師的作品一見傾心。
去年夏天,,何永江應約去卓加興的家里拜訪,,卓加興拿出了自己珍藏的一套108將的剪紙圖案。
“我第一眼就被深深地吸引,想要把這一套剪紙版的水滸英雄搬上蛋殼,?!?何永江說,最適合鏤空雕刻的禽蛋是鵝蛋,,“剪紙重在用留白來塑造形象,,蛋雕的造型更加立體、豐富,?!?/p>
臨別時,卓加興將水滸英雄的剪紙照片送給他,?!耙粡堈掌牧怂膫€英雄人物剪紙,每一個都栩栩如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形象,。”
蛋殼厚度只有0.3毫米
雕一個吳用蛋碎了三次
從卓師傅那里回來后,,何永江立即在阮市鎮(zhèn)周邊的菜市場采購了大小,、形狀差不多的鵝蛋。
雖然之前已經(jīng)雕刻過很多作品,,但完成這樣規(guī)模并且成體系的水滸人物,,他還是第一次嘗試。
何永江先在鵝蛋底端鉆兩個小孔,,一個孔用吸管吹入空氣,,另一個孔傾倒出蛋液,之后洗干凈蛋殼內(nèi)壁,,用鉛筆輕輕勾勒出水滸人物,,才可以起刀雕刻。
蛋殼的平均厚度只有0.3毫米,,鏤空雕刻隨時都有可能“開花”,,再加上這些水滸108將形態(tài)各異,手握兵器,,衣著神態(tài)也各不相同,,雕刻的難度大幅增加。
何永江形容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如履薄冰”,,“每一次動刀前,,都已經(jīng)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蛋碎是最常見的事情,?!?/p>
為了這組作品,,何永江每天從深夜雕刻到凌晨三四點,整整堅持了四個多月,。
108將里誰最難雕,?
何永江說,失敗率最高的當屬吳用,,“吳用的手里拿著一把扇子,,要勾勒出他的羽扇綸巾,很不容易,。雕刻吳用失敗了三次,到第四個蛋的時候才算成功了,?!?/p>
從玩票變成非遺傳人
他開班收徒傳承這門手藝
何永江接觸蛋雕已經(jīng)15年了。
“2001年,,有一個朋友過生日,,我想不出送什么禮物,正好看到電視里在介紹蛋雕作品,,所以自己也想去試一試,。”
大概是因為在酒店學過廚師,,何永江的第一次蛋雕還算順利,。他跑去菜場買來十多個雞蛋,在家里雕刻了一天,,刻好了6個蛋,,上面寫著“吉祥”“幸福”等吉利話,。
誰知道,,這些禮物引來了朋友們的哄搶。
從此以后,,何永江就再沒有放下過刻刀,,他先后開過飯店,做過油漆工,,但是每有空暇,,他總是不斷練習蛋雕。
慕名找他購買蛋雕的人越來越多,。2007年開始,,何永江結束了自己的小生意,專心做起了雕刻工作,。
前兩年,,何永江在諸暨市區(qū)開了一個工作室,,正式招收徒弟學藝,從年齡上來看,,這些蛋雕愛好者以年輕人居多,,最小的只有八九歲,最大的也就30多歲,。
“在諸暨傳統(tǒng)手工藝人中,,我的徒弟算是多的?!焙斡澜f,,作為“蛋雕制作技藝”諸暨市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希望能有越來越多有這方面愛好的年輕人把這個非遺蛋雕事業(yè)撿起來,,把蛋雕這個傳統(tǒng)手工藝保護好,、傳承下去。(何丹 汪子芳)
編輯:陳佳
關鍵詞:非遺傳人 蛋殼上雕出 水滸108將 雕吳用蛋殼碎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