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暴紅暴跌的文玩誰買單
最近這段時間,40歲的市民黃先生特別怕帶自家老爺子去十里河,?!八盏哪屈c兒手串,都已經(jīng)降成柴火價了,。我怕老爺子去了一打聽,受不了,?!?/p>
近幾年來,黃老爺子癡迷各種文玩手把件兒,,前后花了得有10萬多元,。但隨著眼下文玩核桃退燒、椰殼退燒,、金絲楠退燒,,黃老爺子也成了為游資炒作買單的千萬人之一。
先瘋漲,,再退燒,,一波接一波的炒作手法,與多年前普洱,、黃龍玉的行情轉(zhuǎn)換如出一轍,,文玩市場也在反復(fù)折騰中陷入冷清。
看不懂
椰殼串曾炒到上萬元
要說文玩市場哪兒最出名,,潘家園,、十里河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記者近日走訪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核桃,、崖柏,,曾經(jīng)一度火熱甚至能炒到上萬元的椰殼,也下市了,。
所謂椰殼,,真是椰子的殼。從2014年年底開始,,翡翠,、琥珀、青金,、南紅等寶石和半寶石開始漲價,,椰殼這種原本是配鏈裝飾物的小零碎兒,居然也漲起來了,。
在西單109大廈里專門給掛件穿繩兒的老張已經(jīng)干了快10年,,現(xiàn)在想起來,他都沒弄懂椰殼怎么就火了:“就是有人把椰殼磨成小算盤珠,。開始有人說6毫米以 上的很難找,,后來都能做到將近1厘米的尺寸﹔開始只是當配珠,盤出來又黑又亮的好看,,后來就有人專門戴一串,、108顆的?!?/p>
這種如今已經(jīng)沒人要的貨,,曾經(jīng)賣到過數(shù)千元一串,所謂“極品”甚至叫價上萬元,。老張以為記者要買,,搖了搖頭,“你別買了,,市場上已經(jīng)沒人要了,。”
老張的柜臺里,,如今大多是青金,、松石、瑪瑙,,也有些金屬隔珠。一年半以前,,他曾經(jīng)在最顯眼處像陳列珍珠項鏈般陳列著椰殼串,,而現(xiàn)在,,當時剩的尾貨都不知被扔在了哪個角落。
“這幾年炒起來的東西,,越來越短命,。”低頭給一顆珊瑚珠穿繩的他嘟囔了一句,。
從2007年到2014年,,普洱茶基本走了一套完整的“漲價—跌價”流程。而文玩核桃這一波行情公認的時間段是2009年到2013年,。崖柏的行情再次縮短,,周期為2014年3月到2015年年底。而椰殼熱炒再跌價的周期甚至不到一年,。
愈發(fā)短暫的漲跌周期,,顯露出游資和熱錢的操作痕跡。
夢成空
坐地賺錢沒那么容易
很多人都記得,,前些年有一部電影叫《瘋狂的石頭》,。在文玩、收藏圈里,,瘋狂的可不僅僅是石頭,。
一些本不稀缺、但是此前很少出現(xiàn)在文玩市場上的木頭,,也像被傳染了“瘋病”一般,。有人花高價買,有人高價賣,,還有人囤積一堆坐等升值,,更有些瘋狂的人,開始了“包樹”,、“包山”和“包礦”,。但作為炒作的中段環(huán)節(jié),多數(shù)人殺入的時機,,已經(jīng)注定要夢碎,。
43歲的童女士,曾經(jīng)是花了6位數(shù)“包樹”,。
“當時核桃才開始值錢……”從來不吃核桃,、此前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文玩雜項的童女士原來是養(yǎng)狗的。直到2011年,,有人帶她去平谷“包了一棵樹”,。
當時,很多剛接觸文玩核桃的人,,都陷入了對“四座樓”的瘋狂,。四座樓獅子頭的核桃品種,,最早的由來是平谷地名“四座樓”,這里產(chǎn)出的一對兒大果要賣到“大五”,,也就是6萬元到9萬元之間,。4個好核桃就能賺回包樹的錢,這讓童女士覺得“包樹”這事兒比養(yǎng)狗劃算得多,。
時隔5年,,昨天記者再次聯(lián)系到童女士,她又回歸了養(yǎng)狗的老本行,。如今,,北京多家文玩店鋪,原來開價數(shù)萬元的核桃以5000元的價格甩賣也沒什么人問津,。
“剛兩年就不行了,。市場上造假的太多,嫁接老核桃樹的也太多,?!比肓诵兴胖溃瓉沓次耐娓垂蓻]兩樣,?!敖駜郝犞@個漲,明兒聽著那個漲,,自己手里的 哪個也不漲,。”包樹第一年,,童女士就虧了本,。而帶她入行的人,除了不再碰核桃以外,,還在星月菩提上狠狠栽了一個跟頭,,大量囤積的星月菩提售價直接砍掉個 0,也賣不掉多少,。
拔苗助長
炒作一次毀掉20年行情
從普洱到南紅,,從小葉紫檀到金絲楠,從崖柏到星月菩提……完整的炒作鏈條,,已經(jīng)不止一次重復(fù)顯現(xiàn),。
祖籍浙江的商人秦先生嘗到過黃龍玉大漲的甜頭兒。他向記者描述了通行的炒作模式——先大量囤貨,,然后放出漲價收購的消息引發(fā)市場關(guān)注,,中間裹挾著媒體、專家,、拍賣行甚至當?shù)卣^續(xù)炒高,,引發(fā)二級,、三級經(jīng)銷商蜂擁,隨后開始出貨,,最終撤資,,留下一地雞毛,。
“游資做的從來不是賠錢買賣,?!鼻叵壬f,他們會專門有人去產(chǎn)地收購,、甚至包礦開采。等到有一定量以后,,開始在市場上放風(fēng),,做出高價收購的樣子。有點名氣 以后,,他們“包”的東西開始逐漸投放市場,引來“二級經(jīng)銷商”,、中小拍賣行煽風(fēng)點火,,再次擴大聲勢。等到炒作成熟以后,,包了礦的人開始大量出貨,從市場上 撤資,,而市場上剩下的,,只有原本不值錢的石頭木頭,和還以為行情能持續(xù)上漲的買單人,。
這樣的炒作手法,,在文玩圈里被稱作“黃龍玉行情”,。
黃龍玉,曾經(jīng)只叫黃蠟石,。中國地質(zhì)大學(xué)(北京)珠寶學(xué)院副院長郭穎記得很清楚,在游資明顯進入市場以前,,頂級的黃蠟石每克不到1元,。而隨著游資進駐,,黃蠟石搖身一變,不僅成了玉,,還跟和田玉一樣分出了山料和籽料,,一個精工籽料小雕件,,甚至可以賣到5萬元左右,。
如今這些文玩齊刷刷跌價的狀況,,郭穎認為是“回歸理性”。
如何讓普通文玩愛好者不為游資炒作買單?郭穎給出了一個簡單判斷的方法,就是“老祖宗是不是拿它當好東西”,。
“文玩最重要的還是文化。如果沒有文化根基,,過于拔苗助長,,就一定會重新跌回去,10年、20年都起不來,。”他說。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暴紅暴跌的文玩 誰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