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清水衙門"不能成為反腐"燈下黑"
長期以來,,我們有一個共識:腐敗尤其是巨腐貪官多出在資源豐厚之地,,而那些“清水衙門”比較干凈,即使有人想腐也無多少油水可撈,。然而,,近幾年隨著反腐力度加大,,一些諸如扶貧、信訪,、氣象,、人防、農林牧副漁等所謂的“清水衙門”頻頻爆出貪腐“冷門”,,不少巨腐貪官落馬,,并形成“清水衙門”多藏污納垢的現(xiàn)象,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之所以“清水衙門”也有巨腐貪官,,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有權的地方難免腐敗,沒受到監(jiān)督的權力極易生腐,盡管“清水衙門”不像資源豐厚單位那樣財源滾滾,,但也是有權力的,。二是“清水衙門”易被反腐及輿論監(jiān)督忽略,人們都將目光投向資源豐富的單位和個人,,于是“清水衙門”變成了“燈下黑”,,并成為官員腐敗的保護傘和護身符。三是人們對于“腐敗”的簡單化甚至錯誤理解,。一般人總認為,,靠近金山銀山、身在銀行糧庫者最易腐敗,,于是緊緊盯住他們,。殊不知,護林人,、看守所,、守墓人也會腐敗,甚至無權無勢和毫無資源者也會腐敗,。因此,,表面看來,“清水衙門”不會腐敗,,更不會形成巨腐大貪,,但如果對其重視和監(jiān)管不夠,后果也同樣是不可想象的,。四是心理傾斜甚至變形所導致的腐敗,。在官場社會的每個官員都不是孤立的,他們可形成大大小小的關系場,。當同學朋友占據肥缺,,撈得盆滿缽滿,自己卻身在“清水衙門”,,加上能力和水平并不比同學朋友差時,,部分“清水衙門”官員的心理就出現(xiàn)不平衡,于是靠貪腐進行彌補的可能性增大,。
如何有針對性地防治“清水衙門”的腐敗呢,?首先,應建立全覆蓋的反腐安全網絡,,即真正從思想意識上形成“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局面。到目前為止,,盡管黨和國家提出全面反腐的號召,,鐵腕反腐,,依法懲處了一批腐敗分子,但肯定仍有一些漏網的“老虎”“蒼蠅”逍遙法外,,更不要說那些“清水衙門”了,。只有在全國形成反腐安全網絡,不留死角,,“清水衙門”以及各種形式的腐敗才不至于成為反腐的避風港。
其次,,要以制度建設來限制和防治腐敗,。從短期效果看,嚴打甚至運動式反腐是必要的,,但不是長久之計,,尤其是對于許多“清水衙門”更是如此,因為“清水衙門”既具有廣泛性又具有隱蔽性,。但如果建立起反腐的科學,、有效、長久機制,,那么任何單位和個人都難逃法網,,從而達到治標又治本的目的。
再次,,加強監(jiān)督管理,,尤其是建立反腐預防機制。應該承認,,包括“清水衙門”在內的腐敗之所以有普遍之勢,,不能不說與長時間疏于監(jiān)督管理有關。許多腐敗不是在滋生甚至更早階段就被消滅于萌芽狀態(tài),,而是罪不可赦后才大白于天下,。因此,應加大事前監(jiān)督,、季度和年終考核,、預防機制的建設力度。
最后,,還要把好選人用人關,。這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在選用干部時,要將廉政和品德放在首位,,而不是像有的地方那樣讓帶病官員上崗,,或將經濟能人視為選拔人才的首選條件。二是要避免形成這樣一種理念:讓優(yōu)秀干部擔任肥缺,,而將一般干部派到“清水衙門”,。這種對“重要”和“不重要”單位進行區(qū)分的選人用人原則,,極易挫傷干部的積極性,給黨和國家造成極大損失,。其實,,對于包括“清水衙門”在內的各級領導干部,除了必須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外,,自我修養(yǎng)極為重要,。一個領導干部如能將修身和德治放在心中,無論肥缺還是“清水衙門”都不會成為他腐敗的理由,。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清水衙門 反腐 燈下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