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落選”明晟不影響A股市場自我改革
盡管過去一年為了滿足國際投資者要求,,A股市場進行了諸多改革,,但出于包括QFII月度資本贖回限額等一系列原因,,明晟公司(MSCI)周三宣布將延遲把中國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shù),。這是自2014年以來,A股三度“闖關”MSCI未果,。在筆者看來,,是否納入MSCI只是A股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助推因素,而非改革目標,,當前最重要的仍然是完善市場的基本制度。
客觀而言,,正如證監(jiān)會新聞發(fā)言人所說,,MSCI新興市場指數(shù)是一個商業(yè)機構的指數(shù)。其作出是否將A股納入的決定,,主要取決于其客戶的關切和需求,,是一個商業(yè)決定而并非政治談判。在過去數(shù)個月中,,中國方面為了滿足其需求,,對包括停牌制度等在內(nèi)的一些問題進行了改進,但距離國際投資者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時這些改進措施的有效性仍然需要時間來觀察,,這是導致MSCI做出延遲將A股納入決定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看待A股的“落選”?打鐵還需自身硬,。A股的三度落選,,反映了中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仍存在相當?shù)牟罹唷_@些差距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國際投資者所關注的資本自由流動,,二是中國證券市場存在的諸多“中國特色”:單邊市場缺少對沖手段,、漲跌停板制度、“T+1”交收制度,、新股發(fā)行過多受到行政管制與干預等等,。其中,資本自由流動受限是導致A股三度“落選”的主要原因,,與此同時,,在較為封閉的環(huán)境下,A股市場缺少來自外部的刺激,,再加上長期以來散戶主導市場,,市場整體呈現(xiàn)出估值結構嚴重失衡,波動劇烈,,換手率較高等一系列特征,。
從功利的角度來看,A股納入MSCI指數(shù)將能夠給市場帶來增量資金,,但這并不能真正解決A股市場內(nèi)在的問題,。解決這一系列問題,主要還是要靠中國證券市場的自我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就是進一步明確行政權力和市場的邊界,,從發(fā)行制度、交易制度,、退市制度等方面繼續(xù)進行市場化,、法治化改革,在行政監(jiān)管端進一步明確監(jiān)管部門的事中事后監(jiān)管職責,,打擊市場違法犯罪行為,,強化市場主體信息披露監(jiān)管等等。從更高的角度,,則需要進一步明確證券市場的定位,,還原其基本功能,并在立法端進行明確,。
是否加入MSCI,,并不是A股市場化、國際化改革的目標,更不能成為改革是否成功的標志,。加入MSCI應當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當A股市場化,、法治化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國際投資者自然而然的認可中國市場的有效性和可參與性,,納入MSCI也在情理之中,。從這個角度來看,納入MSCI應當被視作為促進A股市場自身改革的一個外部刺激因素,,其根本動力依然是來自市場的自我改革,。另一方面,資本歸根到底是逐利的,,國際資本進入A股市場,,是在尋求價值洼地,接受外部資金的流入,,對于A股市場來說也是一柄“雙刃劍”,,意味著其與國際市場的相關性顯著加強,會對我國的外匯管理體系帶來挑戰(zhàn),,如果市場本身穩(wěn)定性不夠,,制度不夠完善,也同樣難以應對國際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jīng)濟體,,任何沒有中國A股的國際指數(shù)都是不完整的。A股納入MSCI,,不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是國際市場和A股自身的雙向需求,因此本質(zhì)上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在這一基礎上,,我們更多地應該把精力放到證券市場的自身改革上,進一步朝著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改革,,完善市場的制度建設,為投資者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明晟 A股 改革 MS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