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學院書畫學院
凡·高創(chuàng)作時并非“瘋子” 而是極理性的
由荷蘭凡·高博物館獨家授權(quán)翻譯出版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凡·高書信匯集。作為目前最了解凡·高的家族后人,威廉姆·凡·高先生笑稱自己是“凡·高大使”,,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從家人的角度將他這位曾祖父哥哥的故事以及家族中的一些軼事娓娓道來,平實而詼諧的言語間,,歷史仿佛走近,。
凡·高第253號信里的速寫《凡·高的調(diào)色板》,。
文森特·凡·高為慶祝戴奧的兒子降生,,特地畫的油畫《盛開的杏花》
凡·高之弟戴奧的曾孫威廉姆·凡·高(V. Willem van Gogh),。 李爍 圖
在很多人眼里,凡·高的名字不僅是藝術(shù)史上的奪目明珠,,甚至已經(jīng)幻化成了藝術(shù)的代名詞,。然而,神話的光環(huán)是否過于搶眼,,從而遮蔽了一個真實的凡·高?生前經(jīng)常遭人誤解的凡·高,,在其身后是否也遭遇某些誤讀呢?一個無師自通的天才、一個精神異常的畫家,,這些詞匯在反復(fù)的口口相傳中成了過于含混的概括,,落入某種似是而非的俗套,甚至讓人產(chǎn)生藝術(shù)上的很多規(guī)律與凡·高無關(guān)的錯覺,。
日前,,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旗下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在上海朵云軒藝術(shù)中心首發(fā),試圖用原始的文獻原色呈現(xiàn)一個真實立體的凡·高,。由荷蘭凡·高博物館獨家授權(quán)翻譯出版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文版是迄今為止最完整的凡·高書信匯集,,共收集凡·高1872年到1890年去世為止的所有被保存下來的信件共902封,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獻價值,。而書中詳細的著錄和注釋也讓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shù)價值,。對于這一版本的《凡·高書信全集》,荷蘭凡·高博物館,、海牙惠更斯歷史研究所的藝術(shù)研究者用了15年時間精心研究,,此次中文版的翻譯也歷時五年之久,由復(fù)旦大學林驤華教授團隊擔當完成,。
此前,,記者對本次《凡·高書信全集》荷蘭出版方的凡·高博物館館長阿克瑟爾·羅格(Axel Rueger),《凡·高書信全集》主編,、海牙惠更斯歷史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萊奧·揚森(Leo Jansen)以及凡·高博物館董事會顧問,、凡·高之弟戴奧的曾孫威廉姆·凡·高(V. Willem van Gogh)進行了獨家專訪。
在采訪交流以及本版《凡·高書信全集》的記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凡·高雖極具藝術(shù)天賦,,但也像其他取得卓越成就的藝術(shù)家一樣經(jīng)過了大量的學習和艱苦的藝術(shù)探索之路。凡·高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但他的藝術(shù)思想?yún)s絕不是從石縫里蹦出來的,,其與當時西方文藝發(fā)展的脈絡(luò)并不割裂,只是他的個性,、才能和執(zhí)著讓他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凡·高的作品風格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比如他的早期作品曾遭到包括弟弟戴奧在內(nèi)的諸多批評,稱其色彩太暗,,但這些批評是中肯的,,這并非像刻板印象中那樣“天才總是不被理解”。凡·高更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個“瘋子畫家”,,相反他在創(chuàng)作時實際是非常理性的,,他很明白自己在干什么,而在精神狀況不佳時,,他通常是不創(chuàng)作的,。
由此可知,凡·高作品的很多個性化處理,,比如變形和色彩是藝術(shù)家故意為之,,基于的是個人的才華以及對藝術(shù)史的積累。而此前的所謂“天才”或者“瘋子”論未免太過草率,。
作為目前最了解凡·高的家族后人,,威廉姆·凡·高先生笑稱自己是“凡·高大使”。他中等個子,、為人熱情,、聲音洪亮,尤其脫下眼鏡時,,那雙深邃的眼眸與輪廓分明的眉宇和百年前《自畫像》中的凡·高頗有幾分神似,,讓人不經(jīng)意間有種穿越的感覺,。采訪中,,威廉姆·凡·高從家人的角度將他這位曾祖父哥哥的故事以及家族中的一些軼事娓娓道來,平實而詼諧的言語間,,歷史仿佛走近,。
文森特是我們的驕傲
記者:能否請您簡單介紹一下你們家族的情況?
威廉姆·凡·高:因為文森特·凡·高在1890年就去世了,而當時我的祖父才只有1歲,,所以他對于自己這位伯伯的記憶也是空白的,。而他的父親戴奧在凡·高去世半年之后也逝世了,所以對自己的父親,,我的祖父也是沒有記憶的,。但文森特·凡·高認識我的祖父,他當時為了慶祝侄子的降生,,特地畫了《盛開的杏花》(Almond Blossom)這幅著名的作品,。
我的祖父繼承了凡·高的作品,最后在1973年成立了凡·高博物館,。他的名字和他伯伯一樣,,也叫文森特·威廉姆·凡·高,。我出生于1953年,和祖父的關(guān)系非常好,。我也被取了和祖父同樣的名字:文森特·威廉姆·凡·高,。所以當我的父母在決定應(yīng)該是用“文森特”還是“威廉姆”來稱呼我時,他們選擇了“威廉姆”,。因為他們說我們家已有兩個著名的“文森特”了,,對他們的這一決定我還是感到非常高興的。因為如果我再叫“文森特·凡·高”,,在我進行自我介紹的時候,,真的是少不了一大通的解釋呢。
記者:畫家文森特顯然是你們家族的一大驕傲,,所以你們才會起相同的名字來向他致敬,。
威廉姆·凡·高:是為了向他致敬,當然,,他是我們的驕傲,。
記者:您的祖父有沒有跟您提過他關(guān)于凡·高的印象?
威廉姆·凡·高:我的祖父告訴我文森特在全世界是多么偉大的一名藝術(shù)家,無論是在荷蘭,、英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還是在亞洲,、南美都已經(jīng)家喻戶曉,。我祖父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工程師,后來他周游了世界,,見到了很多世界各地熱愛文森特·凡·高的人,。
記者:那凡·高給您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威廉姆·凡·高:首先,凡·高是一位非常偉大的藝術(shù)家,,他對油畫的繪法技法帶來了重大的革新,。由于凡·高書信的出版,凡·高的名譽從此不僅來自于他的藝術(shù)作品,,還來自于他的個人生活,,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很多作品背后、生活中的凡·高,。對于藝術(shù)史研究而言,,凡·高書信是非常寶貴的研究資料,它影響并啟示著全世界喜愛凡·高的人們,。
我認為,,現(xiàn)在當我們談?wù)摲病じ邥r,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他如此受歡迎,。在我看來,,主要的原因在于文森特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還有那些平凡的普通人,比如帶胡子的郵遞員,,還有這位郵遞員的家人,,他的妻子、孩子,。文森特會去畫被常人忽略的,、非常不起眼的一幢黃色的小房子,我們從來沒有在藝術(shù)史上看到有一位畫家會去畫這么普通的一幢房子,,他是藝術(shù)史上的第一人,。文森特還會去畫他的臥室,那是多么簡陋的一間臥室,。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間臥室,,那是屬于我們的具有私密性的地方,但只有文森特把它表現(xiàn)出來了,。所以,,文森特所畫的不僅只是他個人的生活,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它是每個人的生活,。
此外,文森特還在自然中獲得思考,,我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文森特會去畫播種、耕耘和收獲,,在物質(zhì)與精神兩種層面上去表現(xiàn)自然與生命的循環(huán),。文森特的繪畫所具有的那些強烈鮮明的色彩,以及充滿動感的筆觸,,那種鮮活的生命力都感染著我們,。
記者:凡·高與當時家族其他的家庭成員,,比如兄弟姐妹,,是怎樣的一種關(guān)系?
威廉姆·凡·高:眾所周知,文森特與弟弟戴奧的關(guān)系最為親密,,他還有一個哥哥,,但后來去了南非,所以這層關(guān)系就很難評價了,。文森特與他的三個姊妹之間的關(guān)系也一直非常融洽,。
感謝上帝,那幫孩子
的枕頭仗沒有打壞那幅畫
記者:您自己畫畫嗎?
威廉姆·凡·高:我不畫,。要說這是幸運還是不幸呢,,我覺得是幸運,。因為你永遠競爭不過那個叫做文森特·凡·高的藝術(shù)家。
記者:您有其他的家庭成員從事畫畫嗎?
威廉姆·凡·高:也沒有,。文森特具有那樣偉大驚人的才華,,(我覺得是后人無法企及的),或許是千年一遇吧,。
記者:作為凡·高家族的成員,,您可以與中國的讀者分享一些關(guān)于文森特的趣聞軼事嗎?
威廉姆·凡·高:有一則故事我覺得很有趣。當文森特來到巴黎,,在這個19世紀末的藝術(shù)中心居住的時候,,他有一名叫阿古斯提娜·賽迦托里(Agostina Segatori)的情人,她是一家咖啡館的店主,。我們都知道文森特生活拮據(jù),,他的錢全部都用來購買顏料、畫布等繪畫工具,,所以文森特當然就沒有額外的錢來買花送給他的情人,。但恰巧在那段時期,文森特正在進行對花卉的靜物練習,,所以他會把自己畫的花作為禮物送給阿古斯提娜,。在送花的時候,文森特會說:“這幅畫是為你而畫的”,,然后過了幾天,,他又會再拿出一幅畫,說“這幅畫也是為你而畫的”,。所以文森特是通過畫花,,而不是買花來取悅他的情人。我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故事,。
還有一則非常動人的故事,。1890年文森特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居住的時候,他收到弟弟和弟妹的來信,,信中告訴他,,他們的孩子,文森特·威廉姆·凡·高誕生了,。為了慶祝侄子的降生,,文森特畫了《盛開的杏花》這幅無比美麗的作品作為禮物。文森特把這張畫寄到了戴奧,、戴奧的妻子喬安娜還有他們新生的小寶寶在巴黎的公寓,,戴奧一家沒有把這張畫掛在內(nèi)屋,而是把它掛在了客廳,,因為他們認為這幅畫實在是太美了,,應(yīng)該與更多的人分享,。后來,到了我父親的這一代,,我父親與他的兄弟們一起共用一間臥室,,在一間臥室里他們放了三張床,而這幅《盛開的杏花》,,這張現(xiàn)如今凡·高博物館最著名,、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就掛在我父親那張床上方的墻面上,。我曾問過父親,,當時這張畫就掛在你們這三個男孩子的臥室里,居然能夠被毫發(fā)無損地保存下來,,真令人吃驚,。我父親說,“的確!我也覺得這張畫能保存得這么完好簡直就是奇跡,。要知道,,當時我們這些孩子可是一直都在床上打枕頭仗來著,感謝上帝我們竟然沒有損壞這幅畫!”
我的祖父從他的父母戴奧和喬安娜那里繼承了文森特全部的作品和全部的書信,,其中包括200幅油畫以及500張素描,,最后成立了凡·高博物館;喬安娜將凡·高全部的書信進行了整理并出版,這些書信中有近900封是寫給戴奧的,,還有約300封是寫給當時的其他藝術(shù)家的,,包括保羅·高更還有喬治·修拉,因為戴奧和文森特也會收集他們同時代其他藝術(shù)家的作品,。
記者:所以文森特也可以說是一位收藏家?
威廉姆·凡·高:可能這么說不準確,。一般我們只承認他作為畫商的弟弟是一位收藏家。因為文森特對藝術(shù)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能夠提出很多不錯的意見,,所以戴奧會針對收藏與文森特進行交流。此外,,在當時,,包括現(xiàn)在也還是如此,年輕的藝術(shù)家總是很窮,,所以他們會相互交換彼此的作品,,比如你有一張不錯的風景畫,,而我有一張不錯的肖像,,那就可以相互交換,形成彼此的收藏,。文森特也會和其他的一些畫家交換作品,,比如他就和高更,、博納爾交換過作品。
記者:這么說文森特是與其他藝術(shù)家們交換作品,,而戴奧是收藏并購買作品,。
威廉姆·凡·高:沒錯,戴奧會購買,,他也會出售文森特的作品,。
戴奧是文森特全部的精神與經(jīng)濟支柱,文森特一半的作品都會拿給戴奧看,,告訴他自己最近正在忙于什么創(chuàng)作,,同時他也希望作為畫商的弟弟能夠賣出他的作品,哪怕只有一幅,。但遺憾的是,,在文森特的生平中,他只賣出了一幅作品,。
記者:所以其他的作品都被繼承了下來,。
威廉姆·凡·高:是的。
記者:那現(xiàn)在您是否還有一些關(guān)于文森特的私人收藏?
威廉姆·凡·高:沒有,,因為祖父希望能夠永遠地把文森特的全部作品與世人一起分享,,出于這樣的意愿,祖父才成立了凡·高博物館,。并且為了避免作品因為日后可能會產(chǎn)生的繼承方面的問題而遭到分割,,他把繼承來的全部作品都從家中轉(zhuǎn)移出來,把它們?nèi)嫁D(zhuǎn)入到一個基金會,,所以現(xiàn)存的每一張曾經(jīng)被文森特和戴奧觸碰過的紙都屬于這個基金會,,家族中已經(jīng)沒有其他的作品了。
記者:既然這是一個私人的基金會,,那為什么凡·高博物館是一家國立博物館呢?
威廉姆·凡·高:就像兄弟姐妹之間一樣,,基金會持有全部的作品,博物館植根于基金會;沒有了博物館,,基金會所收藏的這些作品也無法得到展出,,而沒有了基金會,博物館也就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展覽了,。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
記者:在你們家族中有人從事對凡·高的研究工作嗎?
威廉姆·凡·高:恐怕我們當中沒有人從事這樣的工作,研究工作都是博物館在做,。
記者:那你們會和博物館進行合作嗎?
威廉姆·凡·高:當然,,我們會和博物館進行很多合作。現(xiàn)在我就是凡·高博物館的董事顧問,也是博物館的大使,。
凡·高是一個與傳統(tǒng)不可分割的藝術(shù)家
記者:這次中文版的《凡·高書信全集》中提到,,“凡·高喜愛荷蘭17世紀大師,并且意識到要使傳統(tǒng)的延續(xù)和必然更新的理解結(jié)合起來”,。這可能和很多人的理解并不一樣,,人們傾向于將凡·高看作無師自通的天才?一個描摹內(nèi)心的大師,對傳統(tǒng)可能更多的是反叛,。真實的凡·高,,他是怎么看待傳統(tǒng)的?
威廉姆·凡·高:文森特一直與傳統(tǒng)保持著密切聯(lián)系,他希望能夠?qū)τ彤嬎囆g(shù)的技法帶來革新,,但同時他也非常欣賞和崇敬像倫勃朗,、德拉克羅瓦、委拉斯凱茲這樣的藝術(shù)大師,。文森特也閱讀傳統(tǒng)的藝術(shù)理論,,所以他是一個與傳統(tǒng)不可分割的藝術(shù)家,他絕不會忽略甚至無視傳統(tǒng),。在文森特的一些自畫像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是受到倫勃朗的啟發(fā)的。
記者:凡·高有學生嗎?
威廉姆·凡·高:他自己沒有收過學生,,他一直都把自己視為一名學生,。在巴黎的時候,戴奧把他介紹給了當時已經(jīng)成名的藝術(shù)家,,包括勞特雷克,、博納爾、修拉還有西涅克,,文森特會去拜訪這些藝術(shù)家,,在他們的工作室里一起創(chuàng)作,學習他們的技法,,嘗試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當文森特之后來到了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時,才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繪畫風格,。
在阿爾勒,,他租了那間黃色的小房子,他希望這幢房子能夠成為藝術(shù)家們一起交流的地方,,他想邀請同時代的畫家,、他的那些朋友來到這里,彼此相互啟發(fā),。文森特邀請的第一個藝術(shù)家就是保羅·高更,,當時文森特認為高更是他們那一代藝術(shù)家中最為杰出的一個,。在高更面前,文森特一直都將自己視為一名謙遜的學生,,從而能夠在高更身上學習到更多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繪畫技法,。
記者:的確,,從文獻中我們也看到凡·高其實在研究其他藝術(shù)家的繪畫上是很花功夫的,。而他學習繪畫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比如搜集繪畫原作,、印刷復(fù)制品等,。這也許和很多外界對凡·高的想象不同。這樣看來,,不少人將凡·高的一些獨具風格的作品歸結(jié)為他炙熱的感性,、潛意識、天賦,,甚至是精神疾病是過于草率的;他們實際忽略了凡·高在藝術(shù)上和大部分藝術(shù)家一樣理性分析,、潛心鉆研的一面。您是否認同這一點?
威廉姆·凡·高:同意,。文森特有著很鮮明又復(fù)雜的個人性格,,情緒也不穩(wěn)定,但當他感到非常絕望,、非常壓抑的時候,,他不會進行創(chuàng)作。在他的情緒比較穩(wěn)定,,心情比較好的情況下,,他才會創(chuàng)作,不斷地創(chuàng)作,。他完全清醒地,、理智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對每一幅作品都是如此,。有誰如果告訴我說凡·高的哪個筆觸畫錯了地方,,我會向他挑戰(zhàn)。
記者:在您看來,,凡·高在當代給世界帶來的最大啟示是什么?
威廉姆·凡·高:在追求藝術(shù)的道路上勇于革新,,永不言棄。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凡·高創(chuàng)作時 并非“瘋子” 而是極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