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人民日報批形式主義:總一副“政治正確”面孔
把“有意義”的事做出“真效果”(評論員觀察)
領導干部不妨時常照照新媒體這面鏡子,“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誠心正意、拒絕作秀,,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
用過微信的人,,可能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每天都有幾篇熱門文章、幾個搞笑段子,,在群里和朋友圈里相互轉(zhuǎn)發(fā),,成為千萬人的“精神食糧”。有人感慨新媒體帶來的傳播革命,,也有人擔憂社會文化的同質(zhì)化,。而對領導干部來說,它還帶來了不太熟悉的新挑戰(zhàn):一個地方的小眾事件,,可能瞬間變?yōu)榇蟊娸浨?;一些自我感覺不錯的創(chuàng)新之舉,可能招來網(wǎng)民集體批評,。
近期以來,,從民警執(zhí)法,到手抄黨章,,輿情的演變,,再次向人們展示了新媒體上下互動,、內(nèi)外互動、虛實互動的格局,,也再次提出了面對新的輿論場怎樣關切民意,、錘煉作風、增進能力的命題,。換言之,,伴隨著輿論生成機制的變化,今天的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如何踐行“學會通過網(wǎng)絡走群眾路線”的要求,?如何設置能夠取得“最大公約數(shù)”的議題?如何在與網(wǎng)民的對話中改進工作,?
回答這些命題,,自然要提升領導干部的“新媒體素養(yǎng)”,比如對“時,、度,、效”更為精準的把握,對網(wǎng)絡“極化言論”更為理性的應對,,等等,。而從深層次來看,更要看到網(wǎng)絡是現(xiàn)實的折射,,這種折射盡管不時會有失真之處,,卻也是不可回避的存在。從這個角度講,,更為本質(zhì)的“新媒體素養(yǎng)”,,是要善于通過網(wǎng)絡了解真實的社情民意,甚至是通過網(wǎng)絡輿情,,反思自己是否落后于網(wǎng)民的成長腳步,、認清自己與現(xiàn)代治理要求的現(xiàn)實差距。
孔子有云:“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說,,古人學習是為了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和水平,,而現(xiàn)在的人學習卻是為了做給別人看。這話至今仍然有啟發(fā)意義,。脫貧攻堅,,是講求實效,還是一味追求數(shù)字好看,?行政執(zhí)法,,是為了利民便民,,還是只為完成考核指標?工作創(chuàng)新,,是為了解決問題,還是只為證明自己在創(chuàng)新,?對于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有領導與同行的打分評判,還有數(shù)億網(wǎng)民的火眼金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聯(lián)系群眾,,老百姓一眼就看出來了”,。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要警惕“作秀”的誘惑,,防止那種“做給別人看”的形式主義,。為何?就因為形式主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總在“形式主義解決”中獲得重生,。人們有時對形式主義無可奈何,就在于它總有一副“政治正確”的面孔:把上級的要求掛在嘴上,,去搞堂而皇之的“政治排場”,,讓有心批評者擔心唐突了“大好形勢”,使有意反對者忌憚觸碰了“原則立場”,。但我們必須指出,,形式主義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確,它不僅有名無實,,還會讓一切工作走樣變味,。尤其在新媒體時代,一個地方的形式主義,,很可能在網(wǎng)上被“上綱上線”,,最后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
本該10點鐘開始的課,,9點40不到,,容納400人的階梯教室就坐滿了學生。來得稍晚的學生只能站在走廊里聽課,,有的干脆坐在了教室的臺階上聽課……25日,,人民日報在“兩學一做·我為什么入黨”欄目中,介紹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師徐川講授黨課的盛況,。為何能做到這一點,?“引領學生,,不是簡單地傳授完知識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通過與學生互動,,教給學生看問題的視角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我想做的就是把‘有意義’的事情做得‘有意思’”,徐川看似輕松的回答,,正與中央領導的要求不謀而合:“兩學一做”要對準問題去,、帶著問題改,具體化,、接地氣,、見實效,防止搞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花里胡哨的東西,,防止形式主義、走過場,。
有人說,,現(xiàn)代政治是一種參與政治。身處新媒體時代,,講話辦事出現(xiàn)紕漏并不可怕,,有了負面輿情也非不可挽回,但在這一過程中,,應該有所反省,、有所收獲,并時刻在這種互動中保持初心,、不忘本心,。從這個角度,可以理解,,為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善于運用網(wǎng)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是新形勢下領導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也因為此,領導干部不妨時常照照新媒體這面鏡子,,“了解群眾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議”,誠心正意,、拒絕作秀,,把有意義的事做得既有意思又有效果。(范正偉)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形式主義 政治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