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下崗女工于紅玲 熱心公益服務鄰里二十年
今年4月,,梁園區(qū)白云街道辦事處大陳社區(qū)酒廠家屬院于紅玲,,經(jīng)白云街道辦事處向市文明委推薦,,在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wǎng)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中,,入選4月份“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候選人名單(序號215),。
下崗女工熱心社區(qū)公益,,服務鄰里二十年
于紅玲,,原商丘市酒廠下崗職工,,現(xiàn)任白云街道辦事處大陳社區(qū)酒廠家屬院黨支部委員、大陳社區(qū)酒廠家屬院業(yè)主委員會主任,大陳社區(qū)志愿者,。她曾是酒廠的領導,,酒廠破產(chǎn)后,她幫助近千名職工再就業(yè),;她是家屬院管委會主任,,積極參與改善社區(qū)環(huán)境建設,豐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她熱心公益,,積極幫助困難老人,關心青少年教育,。
于紅玲堅持二十年如一日,,時刻把家屬院居民的冷暖放在心間,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為廣大群眾辦了大量的好事、實事,。她常說這樣一句話:“只要大家滿意,,我啥也不圖?!?2012年她被評為河南省優(yōu)秀黨員,,多次被街道辦事處評為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志愿者,。
1996年酒廠破產(chǎn)后,,近千名工人生活失去經(jīng)濟來源,思想極不穩(wěn)定,。于紅玲原來是酒廠的婦聯(lián)主席,、工會干部,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十分著急,。她鼓勵大家:“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我們還有雙手,我們還有健康的身體,,我們不要被困難嚇倒,!”在她的引導下,大家開始到處找活干,,有的拉起三輪車,,有的出去打工、還有的做起小生意……國家出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優(yōu)惠政策以后,,于紅玲多次向街道辦事處,、社區(qū)領導反映酒廠破產(chǎn)后居民生活面臨的實際問題,,積極幫助家屬院180多戶困難職工申辦了低保,切實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狀況,。而今,,她又為廠里500多名職工熱心服務,負責他們的醫(yī)療,、保險,、工資增長、生老病死等,,整天跑前跑后,,沒日沒夜奔忙。
于紅玲的家距離酒廠家屬院管委會只有幾十米遠,,即便這么近的路程,,她也很少能在家,。每天早晨6點多她就得起床組織工人去上班,,下班后還得忙家屬院的其他事兒,,晚上一般到八九點才能回家,。談到家人,于紅玲略顯愧疚:“愛人下班回到家里,,也很少能吃上我做的飯,,基本上都是他給我做飯……”前兩年,她的兒子憑著自己的能力在南方買了一套房子,,想把她接過去享享福,,被她拒絕了。
2003年,,家屬院成立業(yè)主委員會,,大家一致推選熱心人于紅玲為業(yè)委會主任。她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修家屬院內(nèi)道路,。由于酒廠家屬院公共設施損壞嚴重,,院內(nèi)路燈長期不亮,主下水道堵塞,,兩處公廁屎尿橫溢,,蚊蠅亂飛,,臟臭無人打掃,,道路兩側(cè)垃圾如山,道路坑洼不平,;每次下大雨,平房住戶屋里經(jīng)常灌水一尺多深。于紅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一邊向辦事處反映爭取資金,,一邊一家一戶做思想工作,發(fā)動大家集資5萬多元,。在街道辦事處、社區(qū)的支持下,,她帶領酒廠家屬院業(yè)委會的全體成員,,運用“4+2”工作法,經(jīng)過大家商議,、認真評議,、支部審議,公開招標施工隊,、賬目公開,、結(jié)果公開等程序,順利整修道路300米,,疏通下水道200米,安裝路燈30盞,。如今,,院里道路平了、路燈亮了,,環(huán)境也美了,,群眾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酒廠家屬院小區(qū)已經(jīng)連續(xù)3年被辦事處評為“居民自治示范小區(qū)”,,居民說起來就充滿自豪,。
為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于紅玲組織家屬院的婦女們成立了一支40人參加的秧歌隊,,每逢春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就進行演出展示,。她還積極邀請專家教授為40、50人員進行烹飪,、電腦,、縫紉、家庭保潔等技術培訓,,幫助下崗女工再就業(yè),。去年8月份,,市一家家政公司負責人找到于紅玲,讓其幫忙找人,。于紅玲借助這個機會,,組織轄區(qū)下崗工人參加培訓,如今先后已經(jīng)有300多人拿到培訓合格證書,,并已經(jīng)到保姆等崗位任職,。她組織小區(qū)婦女姊妹專門為商丘市一中學生送午餐,成立了近百人參加的“手拉手”女工編織隊,,不僅增加了大家的收入,,也改變了以往婦女們沉迷于麻將攤的現(xiàn)象,減少了夫妻矛盾,,化解了婆媳干戈,,和諧了鄰里關系。
熱心社區(qū)志愿服務,,為老人和孩子排憂解難
白云街道辦事處每年都舉辦“空巢老人認親會”,,在空巢老人鄰居中間就近招募志愿者,對空巢老人實行居家養(yǎng)老“一對一”幫扶,。她第一個響應辦事處號召,,做了呂秀芝老人的干女兒。呂秀芝老人因子女不在身邊性格孤僻而自卑,,從來不與人坐在一起拉家常,,看到別的老人一家老小熱熱鬧鬧她就難過,于紅玲就經(jīng)常到老人家中聊天,,給老人精神慰藉;幫老人買米,、買面,、換煤氣罐,修水修電,、拆洗被子棉衣,、帶老人就醫(yī)等,老人漸漸離不開這個“干女兒”了,,有什么話也愿意跟女兒說了,,也敢出去跟老太太們嘮嗑了?!艾F(xiàn)在每天去看看她已經(jīng)成了習慣,,做好吃的送一碗,把衣服抱回來洗洗,,有時候就是聊幾句,,老人就很開心,。”于紅玲說,。十幾年如一日,,為啥對非親非故的老人這么好?于紅玲說:“沒有啥原因,,就是看著不忍心,,現(xiàn)在我也50多了,馬上就老了,,再想想自己的父母,,覺得這都是應該做的,人就該敬老愛老,?!眳涡阒ダ先藙t說于紅玲比親閨女還親,天天逢人便夸:“紅玲就是俺的親閨女,,俺也有親人了,!”于紅玲還帶動身邊的“4050”人員積極加入志愿者服務,使家屬院的4名獨居老人都先后有了“干兒子”,、“干女兒”,,老人們樂得合不攏嘴。
家屬院的蘇登琴老人,,年近八旬,,不但要照顧本身,還要拼命撿垃圾賣破爛養(yǎng)活兩個精神病兒子,,于紅玲經(jīng)常接濟他們母子,,還發(fā)動鄰居組成互助小組,輪流到老人家中干些重活,,每年中秋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鄰居們你送一斤月餅,她送一碗餃子,,還有的送來香噴噴的粽子,,老人家感動得直掉眼淚。
2013年8月,,于紅玲又參與開辦了商丘市陽光托老院,,替社會分擔養(yǎng)老難題,為老人解決后顧之憂,。她不要工資,,每天都堅持早來晚走,,視所有的老人為自己的親人。她說:“千萬不要把老人當負擔,,老人也有可敬可愛的一面,,與他們在一起時間長了,有了感情,,一天不見就感覺少了什么似的,。”
她心里不僅時刻裝著老人,,還十分關心青少年教育,。每年春節(jié),于紅玲都到孤兒院看望孤兒,,給孩子送去衣帽,,更是送去了一個普通黨員的溫暖。在街道開展的設崗定責活動中,,她主動擔當了家屬院20多個孩子的“校外輔導員”,,一到寒暑假,她就經(jīng)常組織孩子們到孤寡空巢老人家中,,開展為老人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聊聊天、洗洗頭等活動,,有時請來革命老前輩給孩子們講述革命故事,,激發(fā)孩子們?yōu)閳笮ё鎳W習的熱情。
做一件好事容易,,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于紅玲的這些事辦到了居民的心坎上,自然成了大家的貼心人,。大家只要有什么難事,,都愿意找她幫忙。當有人問她是什么原因能讓她堅持20年真情傾注公益的時候,,于紅玲說:“我是一名共產(chǎn)黨員,這些都是黨員該干的事,,做公益幫助他人,,快樂自己,我愿意一直干下去,?!?/p>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于紅玲 中國好人榜 社區(qū)公益 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