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義烏市“愛心媽媽”周曉麗
人生的選擇有很多種,,大多數(shù)人往往會避重就輕,。然而,,浙江省義烏市殘聯(lián)育智學校創(chuàng)辦人周曉麗,卻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與坎坷的道路——做腦癱兒童的“愛心媽媽”,。從善念出發(fā),,她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人生軌跡。
整整14年,,周曉麗最美的青春年華都傾注在了一群特殊孩子的身上,。由她投資創(chuàng)辦的腦癱康復部和育智學校,現(xiàn)已收治1300多名腦癱和智力殘疾的孩子,,600多名得到了較好的康復,,其中420余名患兒能夠獨立行走并進行語言溝通。
周曉麗手把手教會孩子做簡單的手工活
今年37歲的周曉麗出身于一個富裕家庭,,在很多人心中,,她無需辛苦奮斗就能享受大好人生,繼承萬貫家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令大家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富家女拋開父輩賺錢的生意不做,,反而賣掉機器,,騰出廠房,只為照護那些不幸罹患腦癱的孩子,。
在電話中,,周曉麗告訴記者,她只有一個愿望:“讓殘疾兒童能和普通孩子一樣快樂成長……”
馳騁商海這條路,,幾乎在周曉麗剛出生時便已注定,,但冥冥中似有天意。1996年弟弟降生,,被確診為腦癱患兒。為此,,周曉麗開始自學腦癱康復知識,,輔助醫(yī)生治療。她用“千萬遍教學法”教弟弟生活技能,、學文化,。慢慢地,弟弟不僅生活能夠自理,,還學會了1000多個漢字,。
2002年,在義烏市殘聯(lián)和衛(wèi)生局的支持下,周曉麗正式成立義烏市殘聯(lián)腦癱康復部,,這是義烏市首家腦癱康復機構,。也正是從那時起,周曉麗偏離了從商的道路,,成為一名沒有工資的特殊教師,。
普通孩子的教育可以立竿見影,但腦癱孩子的康復與教育要想取得成功絕非易事,?!半m然同患有腦癱,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他們的康復方法也不同,。”周曉麗告訴記者,,腦癱康復部成立時她剛好懷孕兩個月,。一些孩子生活無法自理,大小便經(jīng)常會拉在褲子上,,她總是強忍著嘔吐給孩子們換洗衣褲,。
“有好多次,沒等這個孩子收拾完,,另外一個又拉了,。”周曉麗說,,這樣的境況,,總令她禁不住想要放棄,是孩子們一點一滴的進步,,讓她堅持走到了今天,,“他們開口說出第一句話、站起來邁出第一步,,那種喜悅和成就感,,無法用言語形容?!?/p>
和周曉麗在一起是孩子們最大的快樂,,他們中最小的6歲,最大的已經(jīng)24歲,。在育智學校,,“洗手帕”、“穿鞋帶”,、“辨別男女廁所”等都是課程,。在這里,,教孩子就是從穿脫衣服和上廁所開始,而且得一次又一次不斷重復地教,。
從癱軟在地到慢慢站立,,從腳后跟不著地到放平走路,從閉口不言到會叫“爸爸媽媽”……腦癱康復部成立以來,,全國各地數(shù)百名腦癱患兒慕名前來治療過,,他們的康復和進步支持著周曉麗及所有老師的努力。
生活基本能夠自理后,,這些孩子將來如何能夠自食其力,?考慮到他們由于缺乏勞動技能,很難融入社會,,在家庭中也會受到冷落,,周曉麗又萌生了創(chuàng)辦殘疾人工療站的念頭。目前,,工療站的籌備工作已經(jīng)展開,,周曉麗相信,雖然身患殘疾,,但他們依然能夠用雙手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周曉麗 腦癱兒童 愛心媽媽 殘聯(lián)育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