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知識講堂>玉石紅木玉石紅木
古玉暗戰(zhàn) 成都資深藏家揭秘古玉收藏門道
“香港這一拍,,全國都在看,?!?月5日,,當眾人在香港蘇富比書畫專場屏息靜待張大千新紀錄誕生時,,香港邦瀚斯“溫玉物華——思源堂藏中國玉器”1.78億港幣的總成交額震驚市場,。上拍的73件古玉器,,最終成交63件,,其中5件超過千萬港幣,,一件10.4厘米高的東漢玉雕說唱舞人,,更是以3148萬港幣成交,拔得頭籌,。
消息一出立即刷爆朋友圈,。此番古玉器的強勁之態(tài),是否會刺激古玉收藏市場?成都商報記者在兩周時間里,,通過采訪多位成都本土古玉收藏和鑒賞人士了解到,,古玉于拍賣市場還屬冷門,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錄出版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爭議之聲一直不絕于耳,。
收藏尷尬:涉及文物屬性,流通還未完全放開
“今人談及的玉文化,,似乎只認和田玉,,和田玉現(xiàn)在很少了,一塊好的籽料更是難得,。然而玉又分很多種,,紅玉、黃玉,、羊脂玉,、白玉、青玉,、青白玉,、碧玉……好的羊脂玉,一克的價格在20萬人民幣以上,,比黃金貴多了,。”成都資深藏家,、已有20多年收藏經(jīng)驗的蔣林說:“東漢玉雕說唱舞人的拍賣價格達到了3100多萬港幣,,我們確實被震撼住了?!?/p>
蔣林是濃園國際藝術(shù)村的董事長,。這些年來,他累積了數(shù)千件古玉藏品,,大到兩人都抬不起的玉璧,,小到精致的把玩小件都有。一個“玉”字,,其形意就表達了它的尊貴與功能:王的腰間別了一塊石頭,。“玉文化在每一個時期的脈絡(luò)都是清晰的,,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時代性和文化特征,?!笨上攵?,玉對于中國人來說的重要性。
古玉,,約定俗成,,是指元代以前的玉品。成都商報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從收藏和流通的角度來看,,古玉涉及文物屬性,,流通還未完全放開。在目前的相關(guān)法律法規(guī)中,,明清以前的玉品是不能上拍的,,但也有例外,傳承有序的玉品還是允許,。
但“傳承有序”的來路卻難以準確界定,,一位不愿具名的藏家坦言:“按照《文物法》的規(guī)定,可以允許兩人以物易物,,這也是灰色地帶……”今年3月17日,,延安寶塔區(qū)人民法院公開審理了全國首例古玩城購買古玩引發(fā)的倒賣文物犯罪刑事案件,就在全國八千萬藏家群體中引發(fā)極高關(guān)注,。
古玉于拍賣市場還屬冷門,,加之制度上存在漏洞、著錄出版較少和研究不到位,,古玉收藏的爭議之聲一直不絕于耳,,這也讓古玉拍賣在現(xiàn)在看來還比較敏感,古玉一般不可能輕易上拍,,“當下的古玉收藏和流通,,一般都是行內(nèi)成交,成交價肯定遠遠抵不上公開拍賣的數(shù)字,?!笔Y林說。
藏家心態(tài):講緣分,,講圈子,,更講專業(yè)
“四川藏玉的體量很大,但一般都是主題收藏,,系統(tǒng)收藏鳳毛麟角,。一是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不夠,二是資金實力不足,。這次‘思源堂藏中國玉器’拍賣專場,,其價格的高點確實給四川的古玉收藏界有一個很強的刺激作用,逼得一些四川的藏家重新要開始玉文化的梳理,?!弊鳛橐粋€典型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穩(wěn)扎穩(wěn)打的藏家,,蔣林如今走的是“藏而不賣”的路子。
“四川周邊有幾個藏家的東西不錯,其中一位在內(nèi)江,,2000年時,,他已80多歲了,專攻明清玉,,家藏玉器幾百件,。但他身體不好,孩子又在國外,,也不喜歡玉器收藏,,這些東西的傳承就遇到了問題。作為藏家,,其藏品的最終歸宿,,是把藏品留給懂得的人?!苯?jīng)過長時間的交流,,蔣林最終從這位內(nèi)江藏家手中拿到了大概200件藏品,當時才花了不到20萬人民幣!“其實藏家對玉文化的態(tài)度是最令我感動的,,全部的錢都拿來收藏了,。藏玉,要講緣分,,要看人的精氣神是否合適收藏這些東西,。”
當然,,知識儲備也必不可少,。和部分高端藏家系統(tǒng)化的收藏方式一樣,蔣林背后也有團隊輔佐,?!皩W習的方法至關(guān)重要,要借助收藏圈子的力量,,現(xiàn)在很多收藏者都很固執(zhí),,特別是部分狹隘的收藏者,互相排擠,,影響了這個圈子的健康,。”
說回古玉,,蔣林說,,“清代有比較標準的制式,漢代的工藝精美,,戰(zhàn)漢時期(戰(zhàn)國到漢武帝時期)的工藝是最好的,,屬于一個頂峰,那時有種神秘的失傳技藝叫‘游絲毛雕’(一般用在直徑不超過1厘米的小型玉龜甲,、玉猴上,,又細又淺,放大四十倍后,,還能在毛紋外看出更細的線紋)……現(xiàn)代電動工具的出現(xiàn),,改變了玉文化的表達,制玉工具的先進彌補了很多古人無法表達的東西,,但古人要表達的內(nèi)容和精神上的一些東西,,現(xiàn)代工藝又表達不了。因為對琢磨工藝的不了解,,所以很多藏家放過了很多好玉,。”
古玉識別:手感,、紋飾,、琢磨工藝
通過多番聯(lián)系,有30年收藏經(jīng)驗的資深藏家孔繁新,,將30年來的一些心得,,與成都商報的讀者和藏家朋友分享:“鑒別古玉真?zhèn)危枰S富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一是手感,,二看紋飾,三是看打磨工藝,?!?/p>
一看手感。和田玉的手感,,是任何石頭代替不了的,。如果泡過油和打過蠟,上手后,,手是黏糊糊的,。
二看紋飾。雕下去的線條痕跡,,要是新的,,那是一條白杠,無論你做怎樣的包漿處理和盤亮,,都是弄不出來的,。“包漿是歲月的痕跡,,這就好比人的皺紋,。100歲的皺紋和40歲的皺紋顯然不一樣,。包漿如同一個密碼,透露了它的年紀,。出土的東西我們是講‘沁’,,存世的東西外面的那些痕跡才叫‘包漿’。包漿必須是由時間來完成,?!?/p>
而鑒別打磨工藝是否符合古玉工藝,就比較考“手藝”了,。有句經(jīng)典俗語叫“玉不琢不成器”,,玉的琢磨工藝幾乎是讓“玉料”變成“玉品”的唯一途徑?!爸袊偶揖哂芯湫性捊小值?,七分磨’,其實中國的古玉器也是如此,,很多人之所以不會鑒定古玉,,是因為他不懂這個打磨工藝。紋飾,、造型,,現(xiàn)在電腦都能仿了,但打磨這步?jīng)]辦法仿,?!笨追毙孪虺啥忌虉笥浾哒故玖怂詹氐囊患蛑裰烊刚淦罚斑@件東西,,工藝起碼有八道工序,,雕刻要花掉三個月,打磨則需要兩到三年,?!?/p>
孔繁新還藏有一件東漢早期的玉熏(爐)。作為祭天的禮器,,這件玉熏(爐)身上聚集了三種當時最頂尖的復雜工藝:鏤空雕,、高浮雕、游絲毛雕,,堪稱工匠技藝的集大成,。由于其壁太薄,子母扣的工藝更顯驚人,。15年前,,孔繁新以不到20萬的價格拿下,興奮得他幾天幾夜沒睡,?!斑@在古玉里算是重器,,在一件東西上能有這么多復雜的工藝,受沁又好,,作品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標準的和田玉,潤度很夠,。應該是晚清、民國時期流出來的,。香港的幾個大藏家來看過,,眼睛都直了?!?/p>
精氣神,,是所有藝術(shù)品的生命力??追毙抡f,,“現(xiàn)在揚州的一些所謂名家,80%的工藝都是電腦完成的,,后期再上手修一下,,但這種東西沒有‘精氣神’。一塊好玉,,它的精氣神傳達了很多東西,,懂行的人打一眼便知?!笔Y林也表示,,“當下假的玉確實也多,但玉的精氣神是仿不出來的,?!?/p>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古玉暗戰(zhàn) 成都資深藏家 揭秘古玉收藏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