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村民用銅板雕刻《清明上河圖》 面積為原作100倍
劉勝保自幼喜歡手工創(chuàng)作,,一年前,,他開始在黃銅板上雕刻巨幅《清明上河圖》。目前,,劉勝保已經雕刻完成20塊黃銅板,,他將會利用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雕刻,。
在劉勝保家的客廳里,摞著厚厚的一摞黃銅板,。每天吃完早飯,,62歲的他就會取出一塊黃銅板,手持一個小型電鉆開始在銅板表面一點點雕刻起來,。
■劉勝保正在雕刻小船上的人物,。
■劉勝保一有時間就會仔細查看《清明上河圖》的資料。
■精益求精,,就連很難觀察到的細節(jié)都會細心處理,。
出鏡人物 無極縣張段固村62歲村民劉勝保
“忙活了將近一年,總算完成了20塊,?!背弥菹r間,劉勝保找來幾位鄰居,,合力將黃銅板在地面上一一鋪開,,美輪美奐的《清明上河圖》部分場景當即無縫連接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大到寬廣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攤位上的商品,,還有士、農,、工,、商、醫(yī),、卜,、僧、道……他復刻了原作《清明上河圖》的每一個人物,、每一處細節(jié),。
劉勝保是無極縣張段固村人,一輩子和黃土地打交道的他,,還是村里遠近聞名的手藝人,,從小時候開始,他閑暇之余特別喜歡制作一些手工藝品,。
1996年,,劉勝保在廣州的朋友家通過網絡,見到了傳說中的《清明上河圖》,。只是看了一眼,,劉勝保就被這幅國寶級巨作震撼,當場激發(fā)了他親自動手制作全幅《清明上河圖》的想法,,而制作手法,,則是他最擅長的雕刻。
回到家后,,劉勝保做了一片長1米,、寬40厘米的錫片,并在錫片上簡單雕刻了一番,,但雕刻出來的效果,,卻不是很滿意。隨后,,劉勝保又嘗試在鐵板,、木板、不銹鋼板上雕刻,,通過多次試驗,,直到2010年前后,劉勝保最終確定在質地及效果最好的純黃銅板上進行雕刻,。
前期的準備是繁瑣的,,這其中,購買合適的黃銅板就讓劉勝保花了好幾年時間,。為此,,他專門訂做了一批長2米、寬1米,、厚1.5毫米,,每塊重達27公斤的優(yōu)質黃銅板。
2015年6月,,劉勝保正式開始了黃銅板《清明上河圖》的雕刻工作,。利用簡易的工具,臨摹著放大的原作藍本,,除了吃飯和睡覺,,劉勝保一直沉浸在自己的藝術世界里,每天的雕刻時間都會超過12個小時,。由于雕刻不同于一般的藝術創(chuàng)作,,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使得每塊成本超過1300元的黃銅板徹底作廢,。因此,劉勝保創(chuàng)作起來特別認真細致,。正因為謹慎的態(tài)度,,每塊黃銅板的創(chuàng)作都需要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才能完成,截至目前,,劉勝保已經初步雕刻完20塊黃銅板,。
劉勝保稱,他的全幅作品完成需要使用70塊黃銅板,,全部雕刻完畢后,,將集中進行黃銅板表面的打磨和拋光,到那個時候,,面積約為原作100倍的巨幅黃銅板《清明上河圖》,,將絕對是世界上少見的作品。劉勝保表示,,自己的創(chuàng)作難免還有不足之處,,因此,他希望能通過本報結交更多愛好創(chuàng)作及喜歡收藏手工藝品的人士,,共同交流經驗,。
編輯:陳佳
關鍵詞:村民用銅板雕刻 《清明上河圖》 面積為原作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