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張之洞與翁同龢因何交惡
不少史書上都提到張之洞,、翁同龢交惡,,原因為何呢?起因是回扣,。
原來張之洞在外省辦事,,用款較多,,翁同龢在戶部用事,對此素有煩言,。當時戶部有一條陋規(guī):各省向戶部報銷款,,戶部要扣留4%,作為戶部大小官吏的好處,。張之洞任兩廣總督后,,編練軍隊,興辦實業(yè),,開辟港口,,開支費用激增,比別省多幾十倍,。他認為戶部按4%提留,,實在過多,便請求戶部減扣,,減成2%,,即每100萬兩留2萬兩。
翁同龢執(zhí)意不許,。
張之洞認為這是有意卡他,,便寫信給他的族兄、軍機大臣張之萬,。張之萬在咸豐初年曾授過光緒兩個叔叔鐘郡王,、孚郡王教讀,光緒生父醇親王也以師禮待之,。醇親王聽到張之萬的反映后,,特諭翁同龢,并函軍機處,,準予兩廣報銷降低回扣,,由此張、翁結(jié)怨,。
張之洞多年外放,,很想調(diào)回京師,以實現(xiàn)他的抱負,。經(jīng)大學士徐桐,、榮祿等奏準,張由兩湖總督調(diào)京,,便取道上海北上,,途中奉旨仍回兩湖原任,。這是翁同龢的主意。翁以軍機大臣兼任帝師,,這時正在辦理新政,,怕張回京后獲兩宮信任,參與新政,,取代自己的地位,。恰巧這時宜昌教案發(fā)生,翁便借機向光緒帝奏稱:“宜昌教案關(guān)系重大,,必須倚重張之洞在兩湖的經(jīng)驗和聲望,,處理好這件事。若更換他人,,將來處置失當,,引起外交爭執(zhí),恐于朝廷和地方均非所宜,?!币虼斯饩w帝又下旨,令張勿來京,。張知道原委后,,與翁夙怨加深,至死不釋,。
此后,,翁因戊戌變法失敗之故奉旨回籍,受到革職處分,,永不敘用,,1904年病死原籍。宣統(tǒng)元年,,張任體仁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時,,主動為翁奏請謚號。他曾對人說過:“叔平(翁同穌字叔平)無他,,惟不曉事與執(zhí)拗耳,,賜謚之典宜從厚?!边@是宋朝司馬光參與謚王安石說過的原話,,張借用來諷刺翁的。
1909年,,張之洞彌留之際,,親自圈定自己的詩集,他的門生建議刪掉一首詩后注,,免與翁家結(jié)怨于文字間,,張執(zhí)意不可,,可見張臨死對翁同穌仍然未能釋懷。詩注原文為:“叔平相國,,一意傾陷,,僅免于死,,此種孽緣,,不可解也?!?span style="line-height: 22.4px;">文/張增泰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張之洞 翁同龢 交惡 回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