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不愛燒香的人卻收藏了香爐
從小就不太喜歡燒香拜佛,那煙霧繚繞的氛圍往往讓我產(chǎn)生恐懼之感,??梢患L狞c金琴爐,卻讓我愛不釋手,。這件海棠點金琴爐是在一個古玩市場淘來的,,當(dāng)時見到它棗紅皮的色澤就感到十分親切,仿佛見到了家鄉(xiāng)的大紅棗,,全然沒有平時見到香爐的恐懼感,。再加上爐身布滿的金片,閃閃發(fā)亮,,我決計要將它收入囊中,。于同店主討價還價,用不菲的價格得到了它,。買回后,請藏友品玩,,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個小香爐,,而見多識廣的老馬卻說出了一個更文雅的名字——琴爐,,這讓我興奮不已。
這件海棠點金琴爐,,寬8.4厘米,、高4.7厘米、重330克,??谘貎蓚?cè)飾朝天耳,爐身呈海棠花瓣形,,玲瓏秀美,,底承乳釘四足。銅質(zhì)精密,,器形平穩(wěn)端莊而又富于曲線變化,,極顯皇家高貴華麗之氣派。棗紅皮色雅致討喜,。加上遍布爐身的光耀奪目的大小金片相襯托,,更顯華貴典雅。底落雙行四字篆書章款,。該器形之周正,,釉光之瑩潤,色澤之艷麗,,集優(yōu)雅的藝術(shù)性與超卓的工藝性于一身,,觀之極有意境。
古代文人頗具雅趣,,他們喜歡琴棋書畫,,數(shù)千年來琴與文人密不可分。在宴樂上,,在聚會中,,在書齋里,一定少不了琴,、箏,、簫等樂器。彈琴早就成為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課程,。古人彈琴最注重禮儀,,不但在彈琴前沐浴、凈手,,而且在彈琴中點燃香爐,,于是,燃香助興的小巧琴爐便應(yīng)運而生了,。
琴爐起于何時已無可考證,,但它自春秋戰(zhàn)國時起就已受文人雅士所重視,,關(guān)于琴爐的功用及在宴樂社交場合的運用,《春秋十國》及《吳越春秋》中都有所記載,。漢代時它與焚香敬神的香爐和驅(qū)蚊蟲的香薰一起,,共同構(gòu)成了居家的必備器皿,從此,,琴爐便成為了貴族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進(jìn)入元代晚期后,琴爐的材質(zhì)已由過去的銀,、銅質(zhì)逐步被陶瓷所替代,,在琴爐的裝飾藝術(shù)上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元,、明,、清的琴爐裝飾圖案,通常以歷史典故,、民間神話故事,、各式花卉和山水人物題材居多,所涉及的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琴爐的使用主要針對的是特定人群,,因此在選擇裝飾題材上,往往是依據(jù)使用者本人的情趣喜好而刻意燒制的,,所以琴爐又具有其鮮明的個性,。
琴爐,小巧別致賞心悅目,,置于琴桌前更顯斯文,,在書齋里燃一炷香,彈一曲琴,,香氣彌漫,,琴聲繚繞??粗U裊升起的一縷縷青煙,,聞著撲鼻而來的陣陣幽香,如同升入仙境而達(dá)到物我兩忘的意境,。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不愛燒香的人 卻收藏了香爐 海棠點金琴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