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穆祥桐:編輯部里的茶專家
因為編書與茶相識,,從此對茶摯愛一生,。66歲的他說,與書相伴,,與茶相伴,,是他人生的兩大幸事。這就是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編審穆祥桐,。
穆祥桐
從《茶經(jīng)述評》說起
2015年底,,聽聞好消息的穆祥桐心潮澎湃,原來,,他參與修訂的《茶經(jīng)述評》第二版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評選,,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首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普及圖書,這一殊榮是在312家出版單位報送的1072種圖書中評選出來的,。
穆祥桐對此激動不已,,因為在近30年前,正是這本書讓他走進了茶世界,,而牽引他與茶結(jié)緣的正是被譽為“中國當代茶圣”的新中國首任農(nóng)業(yè)部副部長,、《茶經(jīng)述評》一書主編吳覺農(nóng)。
時光流逝,,往事仍歷歷在目,。
“我與吳老相識是在修訂《茶經(jīng)述評》之前,當時我承擔著中國近代農(nóng)業(yè)史的一個研究課題,,曾多次與吳老交流過,。”穆祥桐說,,“每次與吳老聊過天,,都像是給心靈洗滌了一次,他的言談,,給你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受,,常讓人啟發(fā)良多,。”
吳老在編撰書籍時的用心和細致,,就讓穆祥桐深有體悟,。他記得出書前還有個小插曲。書第一次印出來后,,版上的圖片像素較差,,效果差強人意,吳老對此有些惱火,?!八麑|(zhì)量要求極為嚴格,但又處處為別人著想,,還特意向秘書交代,,要想辦法解決出版社重印的問題,并叮囑不要讓出版社賠錢,?!?/p>
“第二次印刷時,我們不僅著重把圖版墊了一下,,還使用了當時流行的封面覆膜,,印刷的效果比第一次好一些,我把書送給吳老時,,他特別高興,,為了表達感謝,還把一大桶鐵觀音送給我,?!蹦孪橥┲两襁€能回味起當時茶的滋味,“那是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鐵觀音,,味道實在叫人難忘,。”
至此,,他與茶葉的緣分開始了。
編輯部里的茶專家
穆祥桐與茶的接觸廣泛,,很大程度上離不開他的老本行——編輯,。他因書籍與作者相識,又因同樣愛茶,,而成為茶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單是經(jīng)他編輯,,并在書上署他名字的茶書就有七八十種,。著名茶界專家除吳老、陳椽等老一代專家外,施兆鵬,、劉勤晉等著名專家的書籍赫然在列,。
《茶葉審評和檢驗》是其中一本,施兆鵬給他的評價是:這份經(jīng)穆祥桐一手編輯的書稿是最令人滿意的版本,。
書中上百種茶樣的圖片讓人眼花繚亂,,但每一張都凝聚了穆祥桐的心血。
“因為我平常喝茶比較廣,,很多茶都喝過,、了解過,所以我當時就坐在電腦前,,指導(dǎo)排版人員調(diào)顏色,,把那些茶樣應(yīng)有的顏色調(diào)出來?!边@番眼力和記憶,,沒有茶葉深厚的功底是難以勝任的。
不僅如此,,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穆祥桐還應(yīng)邀參與了每年一次的全國茶學(xué)科組活動,與茶界專家,、教師一起策劃編撰高等院校茶葉學(xué)科教材,。不少現(xiàn)今的茶學(xué)者,都是讀著這些書成長起來的,。
現(xiàn)如今,,作為華僑茶業(yè)發(fā)展研究基金會顧問,已退休的穆祥桐還在為基金會的雜志做編審工作,?!俺霭嫔系氖虑椋一旧隙喑袚??;饡摹恫璧鲤B(yǎng)生師》馬上要印刷了,前陣子,,我剛把二,、三校樣各讀了一遍?!?/p>
會茶友享茶趣
生活中,,穆祥桐愛茶是出了名的。記者微信詢問采訪地址,,他的回復(fù)第一句便是“歡迎蒞臨品茶”,。這是他編輯好的一條可以用來群發(fā)的微信,,發(fā)給更多的約茶之人。正因如此,,很多茶友都愛去他那里蹭茶,,或是將好茶給他品評。而只要新茶,、好茶來了,,他也從來不私藏,微信里一條消息會不期而至:“有空來品新茶吧,,這款茶很不錯”,,令人心癢不已。
“有一次一個朋友來家茶敘,,我們喝了一個周末,,每天喝七八種茶,一般朋友是扛不住的,。等兩天下來,,那位朋友說,第一次把茶喝得這么舒服這么透,,太難得的體驗了,。于我也是如此,與友人暢飲,,是特別幸福的一件事,。”他說,。
走進穆祥桐家,,茶具不出意料地出現(xiàn)在客廳,一把煮水壺,、一款紫砂壺,,無數(shù)香茗。但令人更吃驚的是,,在對面的柜子上還滿滿地放著上百把紫砂壺,。
“由于紫砂壺的特性,我一般一種壺泡一種茶,,雖然壺多,,但多是收藏之用,常用的是手邊這五六把,。喝烏龍茶、黑茶,、紅茶時,,會分別用不同的壺,,一方面養(yǎng)壺,一方面聚茶氣,?!彼f。
穆祥桐喝的茶天南海北都有,,自己比較鐘愛的是綠茶,、烏龍茶和白茶,這些情誼還是在“危難”時結(jié)下的,。
“我早年間得過中風,。”看著記者驚訝的眼神,,穆祥桐頗為自豪地說,,“看不出來吧?!?/p>
2007年,,穆祥桐在家中風后,未能及時就醫(yī),,因為手上編輯的書稿要盡早發(fā)稿,,他為此一拖就是15天?!鞍朐潞笤偃タ创蠓?,大夫也很吃驚,說癥狀這么嚴重,,沒想到還能這樣堅持,。我后來思來想去,感覺是茶葉救了我,?!彼治稣f,“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喝武夷巖茶,。因為烏龍茶本身就有疏通心腦血管的功效,這是早年間日本專家論證過的,,也成為了當年烏龍茶在該國暢銷的原因之一,。我每天喝茶,應(yīng)該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癥狀,?!?/p>
若是外出,穆祥桐的身邊則會帶點白茶,。與它的形影不離,,也來自他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
“不少茶企在宣傳白茶時,常說有人高燒喝白茶好了,,這個故事講的主人公就是我,。”2003年非典期間,,穆祥桐在家高燒38℃,,在準備去醫(yī)院之前,他先來了一次“自救”,?!爱敃r我知道白茶有退燒、消炎的功效,,于是每日泡白牡丹喝,,連喝3日,燒退了,,懸著的心也放下了,。后來和馬連道的朋友交流,他也說白茶對于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功效,,所以我喜歡喝白茶,,而且它確實對我的健康很有幫助?!?/p>
不僅如此,,穆祥桐還和一些專家嘗試研制了新款茶葉,比如1996年與金駿眉共同推出的金針梅,,該茶以武夷山四大名叢的眉芽為原料,,打造了紅茶中的珍品。
無論是編茶書,、享茶趣,、評新茶,穆祥桐的日子始終透著茶香和書香,,那么清新自然,。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穆祥桐 編輯部 茶專家 《茶經(jīng)述評》 會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