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慈善·公益慈善·公益
慈善法:將人人可為的善事做好
原標題:慈善法:將人人可為的善事做好——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闞珂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慈善法:將人人可為的善事做好——專訪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闞珂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
3月16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首部慈善法的出臺,將如何規(guī)范和保障慈善事業(yè)健康發(fā)展,,讓人人可為的善事做好,?記者就此專訪了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秘書處法案組副組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原副主任闞珂,。
“這是一次依法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具體實踐,,它使我們黨關于發(fā)展慈善事業(yè)的主張通過全國人大依照法定程序成了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意志?!标R珂指出,。
據(jù)了解,在大會審議過程中,,有1231人次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慈善法草案進行發(fā)言,,提出了近4000條修改建議。經(jīng)過研究,,對草案作了110處的修改,,其中實質性的修改有38處。
“可以說,,這部法律凝聚了全體代表的智慧,,是一部比較完善的法律,這是全體代表共同努力的結果,?!标R珂說,占代表總數(shù)92.2%的代表贊成這部法律,,說明絕大多數(shù)代表對這部法律是滿意的。
在闞珂看來,,慈善是人人可為的,。簡單地說,,慈善就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慧出智慧,。
“誰可以開展慈善活動?如何區(qū)分個人求助和個人募捐,?法律是否對這兩個行為明確予以禁止,?”針對這一公眾關心的話題,闞珂指出,,個人求助是個人遇到困難,,求助社會給予幫助,是為本人,、家庭成員或近親屬進行求助,,比如說發(fā)微信求助。個人募捐,,是為非親非故的人來籌集款物,。
“個人求助法律沒有禁止,本人,、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遇到困難,,向社會求助,本法是不禁止的,?!标R珂解釋說,為自己募集款物不是慈善,,用老百姓的話說,,那叫乞討。比如,,遇到困難了,,寫一張紙放在馬路邊上,請求過路的好心人幫幫自己,。實際上意思是一樣的,,只不過現(xiàn)在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的方式進行,實質就是為了自己,。
對于個人募捐,,慈善法明確規(guī)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是不能開展募捐的,。同時還規(guī)定,,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合作,由該慈善組織開展公開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也就是款物怎么使用,、怎么管理還是由這個慈善組織來做。法律條文如此規(guī)定,,更多的是引導慈善活動通過慈善組織來做,,并明確跟個人合作開展的募捐活動還是由慈善組織做,從而更好地規(guī)范慈善活動,?!标R珂說。
對于在朋友圈轉發(fā)由他人發(fā)起的募集款物信息的行為,,闞珂指出,,朋友圈是特定對象,轉發(fā)募捐信息就是從自己的朋友圈擴大到另外一個朋友圈,,其實轉發(fā)人是為求助的人真正有困難做了擔保,。如果是欺詐,會給轉發(fā)人帶來一定的麻煩,。
闞珂建議,,轉發(fā)此類信息時要慎重?!艾F(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很發(fā)達,,募集者是個人救助還是個人募捐、是公募還是私募很難分得清楚,,轉發(fā)人要做出準確的判斷,。”
編輯:曾珂
關鍵詞:慈善法 人人可為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