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fā)布廳>外交部>觀點 觀點
王毅外長發(fā)布會這三年的“變”與“不變”
3月8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外交部部長王毅就“中國的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今年記者會上,,王毅共回答了19個記者提問,是三年來全國兩會記者會上回答問題最多的一次,,據(jù)政知局統(tǒng)計,2014年王毅共回答16個問題,2015年回答17個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回答的19個問題中,,其中有一個問題來自外交部新媒體平臺“外交小靈通”,,今年外交部通過這一平臺舉辦了“我有問題問外長”的活動,征集來的網(wǎng)友提問被帶到了記者會上,。
每年都有哪些不同的熱點問題,?
每年的記者會上都會有記者就國際社會的熱點問題詢問中國的態(tài)度和措施,今年的熱點問題是關于中國的南海政策和朝核問題,,路透社記者和美國有線電視臺記者對此行了提問,。韓國廣播電視臺記者和環(huán)球時報記者都針對聯(lián)合國對朝制裁決議、中朝關系提問,。
南海政策作為熱點問題被提出并不是第一年,,2015年記者會上,中國新聞社記者就南海政策做出提問,,同時,,當年的國際熱點問題還包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出的伊朗核問題,。
2014年記者會上的國際熱點問題有兩個,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了烏克蘭局勢問題,,中國國際廣播電視臺記者提出了阿富汗局勢問題,,并提到了美國和北約將于當年從阿富汗撤軍的背景。
每年都會提到哪些發(fā)展戰(zhàn)略,?
中國的重點戰(zhàn)略和政策也成為每年記者會上必問的問題之一,。今年記者會上,中國日報記者提出了關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問題,,同時,,今年9月即將在中國杭州召開的G20峰會也成為記者關注的話題,中央電視臺記者就G20峰會進行了提問,。
“一帶一路”戰(zhàn)略第一次在外長記者會上被提出是2015年,,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記者提出了這方面的問題。除此之外,,2015年,,哈薩克斯坦國家電視臺記者針對中國的“獵狐行動”進行了提問。之前,,公安部開展“獵狐行動”,,行動對象是外逃經(jīng)濟犯罪嫌疑人、外逃黨員和國家工作人員,、涉腐案件外逃人員,,這一行動在國際社會引起關注。
2014年記者會上,,新華社記者針對亞信峰會和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進行提問,,兩個峰會均于2014年在中國舉行,成為當年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會議,。除此之外,,2014年外長記者會上,哈薩克斯坦通訊社記者還針對中國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進行提問,。
每年都會問到哪些雙邊關系,?
每年都會涉及的問題中,占很大比重的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外交關系,。來自俄羅斯的記者每年都會提問中俄關系,2014年,、2016年是俄羅斯塔斯社記者,,2015年是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記者。
中美關系,、中日關系,、中朝關系,、中非關系也是每年都會問到的問題。今年,,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提出了中美關系問題,,2014年、2015年提出中美關系問題的都是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的記者,。每年都有一家日本媒體獲得提問機會,,且問題都是關于中日關系。今年提問的日本媒體是日本每日新聞社,,2014年和2015年分別是日本朝日新聞和日本NHK新聞,。
來自韓國的媒體每年都會提到朝鮮半島問題,今年韓國國際廣播電臺提問的是關于中國對朝制裁決議的態(tài)度,,中朝關系問題由環(huán)球時報記者提出,,2014年和2015年的韓國媒體提問都是關于中朝關系,分別由韓國廣播公司記者和韓聯(lián)社記者提出,。
中非關系也是每年都會涉及,,今年是由贊比亞記者提出,2014年,、2015年的中非關系問題分別由南非電視臺記者和尼日利亞電視臺記者提出,。
中歐關系的問題分別在2014年和2016年被提出,2014年法國巴黎競賽畫報記者提出,,今年新華社記者提出了中歐關系問題,。中國和拉美的關系由中國日報記者在2014年提出。
每年都出現(xiàn)的問題有哪些,?
每年都會提到的問題另外一部分是關于中國的外交措施,,關于保障海外中國公民和機構的安全問題是每年記者們關注的重點,2014年到今年三年來,,中國新聞社,、新京報、北京青年報都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疑問,。
另外,,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是什么?中國是否有重建國際秩序的意圖,?這兩個問題也都是記者們關注的話題,,關于中國特色大國外交,2014年香港鳳凰衛(wèi)視和2015年中央電視臺都對這一問題表示了疑問,。2015年和2016年,,新華社記者和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記者都對中國是否意圖重建國際秩序提出疑問。
此外,中國處理周邊關系的政策,、中國在國際熱點問題中扮演的角色等問題也被記者以不同形式提出,。
哪些媒體獲得了提問機會?
這三年記者上,,三次獲得提問機會的媒體共8家,,分別是人民日報社、新華社,、中國日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鳳凰衛(wèi)視,、中國新聞社,、中央電視臺、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此外,,有4家媒體在三年內獲得過兩次提問機會,2014年和2016年俄羅斯塔斯新聞社記者都獲得提問機會,,2014年和2015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獲得了兩次提問機會,,韓國廣播公司記者在2014年和2016年提問,環(huán)球時報記者在2015年和2016年提問,。
其實,,每年提問的記者幾乎都涵蓋了各大洲各重點地區(qū)的媒體。新加坡,、美國,、俄羅斯、韓國,、日本每年都有媒體獲得提問機會,。非洲地區(qū)三年來分別是南非電視臺、尼日利亞電視臺,、埃及七日報和贊比亞媒體獲得提問機會,。此外,2015年亞洲的印度報業(yè),、2016年柬埔寨高棉日報記者進行了提問,。
專家視點
王毅外長直面問題、腳踏實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表示,,王毅部長在記者會上的回答,,直面問題,腳踏實地,,不回避熱點問題和敏感問題,,其中就包括大家關注的朝核問題和南海問題。
蘇格表示,聯(lián)合國安理會通過的對朝鮮制裁決議,,我國主張全面完整的執(zhí)行決議,王毅部長的回應也表明了我國在地區(qū)問題上主張公道,、按照事情的是非曲直做出判斷,,立場光明磊落。在南海問題上,,王毅部長的回答也反映了我國在南海問題上的態(tài)度,,我國在南海不搞以大欺小,但也不能以小欺大,,“實際上菲律賓出于一己私利綁架了東盟的一些國家,。”
對于記者會,,蘇格表示,,記者會一開始王毅部長就談到中國外交突出的特點,中國外交奉行的是合作共贏,,目的是推進共同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蘇格強調,整場發(fā)布會表明了我國外交的立場和態(tài)度,,中國是負責任的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有自己的擔當和建樹,中國的崛起有別于歷史上依靠強權和爭霸走上強國的道路,。同時,,中國推進的是新型國家關系,對世界和平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編輯:陳佳
關鍵詞:王毅外長發(fā)布會 這三年的“變” 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