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兩會“軍令狀”是承諾更是責任
幾乎每年兩會期間,,一些地方政府官員都會在扶貧,、醫(yī)療,、教育等領(lǐng)域立下“軍令狀”,。對此,,還有媒體專門統(tǒng)計過,,那些鏗鏘有力的言辭,,有的很好地兌現(xiàn)了,;還有一些則僅停留在“說說而已”的層面,,來年對承諾事項避而不談,。
竊以為,兩會“軍令狀”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關(guān)鍵還是要看怎樣“落實”,。“落實”倆字,,看似簡單,,實有千鈞重,是責任也是對地方官員誠信度的“試金石”,。相對于地方政府官員在兩會上承諾時的決心和姿態(tài),,民眾更關(guān)心的當然是之后具體工作中的執(zhí)行情況,能否讓民眾切實感受到立下“軍令狀”之后的變化,。
事實上,,有勇氣在兩會上立下“軍令狀”難能可貴,這等于在向世界表達一種對于地方治理的態(tài)度,。當然,,在兩會立“軍令狀”也需要特別謹慎,因為萬眾矚目,,就尤需表達慎重,,莫“言之非難,行之為難”,。特別對于地方上的民眾來說,,他們看到地方領(lǐng)導(dǎo)在兩會現(xiàn)場立下“軍令狀”,會形成一種迫切的民意期待,畢竟這些“軍令狀”與大家的福祉息息相關(guān),。
達到要求當然是萬眾歸心,,達不到要求,民眾就可能會質(zhì)疑,。這也就要求,,在公開承諾方面,兩會“軍令狀”,,不僅要“言之鑿鑿”,,更需“擲地有聲”。越是在這樣全國性舞臺上的表態(tài),,就越要落實得有板有眼,;否則,民眾難免懷疑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與誠信,。有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幫忙,,網(wǎng)友的“記性”說不定比官員本人還要清晰。所以,,立下“軍令狀”,,未來的答卷必須令人滿意,全國人民都看著吶,。
毫無疑問,,兩會“軍令狀”也是“兩會好聲音”。這樣的“好聲音”值得歡迎,。但有一點,,既然下了“軍令狀”,就要兌現(xiàn),。畢竟這些“軍令狀”經(jīng)過全國媒體的傳播之后,,大家都在看著、盼著呢,。
編輯:秦云
關(guān)鍵詞:兩會 軍令狀 兌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