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人像攝影新解讀:“喻體·幻像”亮相上海攝影藝術(shù)中心
由凱倫·史密斯策劃的“喻體·幻像”于2015年12月12日在上海攝影藝術(shù)中心開幕,,這個展覽是近期“顆粒到像素”對中國攝影發(fā)展史研究的延伸,。展覽連接了時間和空間,,將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藝術(shù)形式結(jié)合在一起,給予了人像攝影全新的解讀方式,。
何藩 Fan Ho 羅伯特· 雷肖像 Portrait of Robert Ray 1956
何藩 Fan Ho 攝影大師鄧雪峰 S.F. Dan-Master Photographer 1952
馮君藍 Stanley Fung 被光照的微塵 Tiny Dust, Illuminated 2010
馮君藍 Stanley Fung 牧童大衛(wèi) 月夜 David, the Shepherd Boy 2010
蒙敏生 Meng Minsheng 香港風華 Beauty 1960s
梁志和+黃志恒 Leung Chi Wo + Sara Wong 搔背脊的日本家庭主婦 Japanese Housewife Scratching Her Back 2010
梁志和+黃志恒 Leung Chi Wo + Sara Wong 有兩部照相機的攝影記者 Photojournalist With Two Cameras 2010
“喻體”一詞源于本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作品主題,。在此,人物肖像并非個人身份的表達,,而是作為喻體被賦予象征作用,,即一種超越其自身個性或身份的表達。
“喻體?幻像”的靈感既嚴肅又俏皮,。從1960年代各個時期直至今日,,每一件作品中的人物都包含著令人熟悉的因素,不論是一種意識形態(tài)還是名人文化,,精神冥想還是新聞報告,。“喻體·幻像”所集合的影像,,從何藩、蒙敏生,、邱良,、梁志和+黃志恒到馮君藍,都與香港有著深厚的淵源:他們不是生于香港,,便是生活工作在這片土地上,,而在他們的作品中這種聯(lián)系更為突出。他們鏡頭前的眾生皆是以各種方式承載信息的模特,是幾位非凡的有創(chuàng)造力的攝影師手中“意在言外的人物”,。
這個展覽由5幅罕見的1950年代的人物肖像揭開序幕,,這組作品是由一位或許是香港最負盛名和最受尊崇的攝影師何藩創(chuàng)作的。
十年之后,,在香港電影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初期,,邱良拍攝明星名流照片,這些現(xiàn)在看來依舊時髦鮮艷的照片,,讓觀者聯(lián)想到香港的黃金年代,。
與邱良同時期的出生于上海的蒙敏生在香港從事攝影期間仍然與他的社會主義根源保持親密的關(guān)系。今天,,《擬革命》系列幾乎有種后現(xiàn)代的氛圍,,暗示藝術(shù)家對祖國意識形態(tài)的有意效仿,表現(xiàn)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對于革命情懷的個人承諾,。
新世紀伊始,,藝術(shù)家梁志和+黃志恒聯(lián)合創(chuàng)作的《今天我們尋回昨天遺失的他》系列,模仿和重塑不經(jīng)意間被相機捕捉入鏡的無名氏,,將這些默默無聞的人物置于新畫面的中心位置,。從時間和空間的語境中剝離,,失卻了事件和文化的參照,,人物的舉止儀態(tài)在今時今日的語境中被賦予了相當不同的含義,。
同為近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微塵圣像》系列中,,駐臺北的藝術(shù)家馮君藍探索了人性的精神本質(zhì),。照片中永恒,、神秘的氛圍營造出一種靜謐卻吸引的獨特魅力,。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人像攝影新解讀 喻體·幻像 亮相上海攝影藝術(sh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