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鄭君里拍攝《民族萬歲》
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電影美術(shù)師韓尚義先生曾撰文《回憶與鄭君里在大西北拍〈民族萬歲〉》,回憶了著名演員,、導演鄭君里在抗戰(zhàn)爆發(fā)后,,歷時兩年赴西北,、西南地區(qū)拍攝反映各兄弟民族團結(jié)抗戰(zhàn)的紀錄片《民族萬歲》的經(jīng)過,。
1939年4月中旬,韓尚義和鄭君里,、趙啟海帶著一個電影放映隊前往西北去宣傳抗日救亡,。他們由重慶出發(fā),一路上以歌詠,、美術(shù)和電影放映等形式進行抗日宣傳,,同時籌拍大型紀錄影片《民族萬歲》。攝影隊先在寧夏吳忠堡拍攝楊家將白塔,、漢延渠,、唐徠渠和秦壩關(guān),又到內(nèi)蒙古拍牧民生活,,在阿拉善旗拍吉蘭泰大鹽池,,尤其難得的是他們還在大青山拍攝了抗日游擊隊的活動。之后歷時5天5夜到達甘肅蘭州,,在那里拍了回族同胞在清真寺祈禱抗日勝利的情景,。
一行人到達青海時已是10月寒天了,距西寧25公里的魯沙爾,,是我國藏傳佛教善規(guī)派(俗稱黃教,,又音譯為格魯派)圣地塔爾寺的所在地,有金碧輝煌的大小金瓦寺和八大如意寶塔,。他們到時恰逢7歲的金珠活佛坐床大典,,一連三天廟會,有跳神打鬼等節(jié)目,。韓尚義在文中寫道:“鄭君里為了拍下這些場面,,一早就從樂家灣坐牛車出發(fā),雙腳凍僵了,,就下來又跑步又唱歌,。”鄭君里還到西寧邀請了30多個“兒童抗戰(zhàn)劇團”的小朋友一起去魯沙爾,,把孩子們的歌曲也攝入鏡頭,,增加了廟會的氣氛。
為了把藏民和喇嘛們祈禱抗日勝利的虔誠心情拍下來,,鄭君里時而上屋頂俯拍全景,,時而伏地仰拍8座如意寶塔;一會兒指揮喇嘛跳神,,一會兒進廟堂拍瑰麗的酥油花和壁畫,、堆繡。盡管身上沾滿了泥土,馬褲的膝蓋也磨破了,,他還是興致勃勃地到草坪上拍女孩們唱歌跳舞,。至今仍在流行的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就是當時由趙啟海采錄下來的。
三天的廟會結(jié)束后,,鄭君里又和攝影師們奔赴互助縣拍土族風光,。當時的西北不僅政情復雜,交通也十分不便,,電影膠片就更缺乏了,,片子還沒有拍完,膠片已經(jīng)用完了,,他們只能于12月返回重慶,。鄭君里悶在剪輯室里一個月,接來剪去總感到缺點兒什么,,于是又和攝影師們再次去青海補拍了鏡頭,。最終,《民族萬歲》在1940年的夏天出片了,,為抗日宣傳作出了巨大貢獻,。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鄭君里 民族萬歲 鄭君里拍攝《民族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