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數(shù)”解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張素)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舉行,。記者根據(jù)《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公報》,,提取數(shù)字解析這項盛事,。
0——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根據(jù)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guī)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shù)不超過2名,采取記名投票表決方式進行評審,獲獎人選應必須由到會委員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數(shù)(含三分之二)通過。2004年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也曾空缺。
295——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295項成果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較2014年減少了23項。根據(j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建設的意見》,,國家科技獎勵工作以“提高質量、減少數(shù)量,、優(yōu)化結構、規(guī)范程序”為重點,。
21%——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fā)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shù)進一步減少,,較2011年減少21%,。進步獎減少近100項,減幅近35%,。
7——本次授予來自瑞典,、日本,、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和荷蘭的7名外籍科技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其中,意大利物理學家卡洛·魯比亞曾在1984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54. 3——2015年度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54.3歲,,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7.6歲。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潘建偉年僅45歲,,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歲獲該獎的紀錄。此外,,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fā)明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科技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8歲。
130——評審工作流程為,,首先由130多個推薦機構或有資格的專家進行推薦,,經過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受理。通用項目將從4萬多名評審專家中隨機遴選專家進行網絡評審或審讀,,再由各評審委員會評審,。接著依次由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科學技術部審核,、國務院審批,,最終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頒獎。推薦評審工作全程接受科學技術獎勵監(jiān)督委員會的監(jiān)督,,同時也加強社會監(jiān)督,。
2013/2014——為加強科技成果沉淀,引導科技人員潛心研究,,今年規(guī)定2013年,、2014年獲獎項目的前三完成人,不能作為前三完成人推薦2015年度自然科學獎,、技術發(fā)明獎和科技進步獎,。同時繼續(xù)規(guī)定每人每年只允許作為1個項目的完成人,以避免出現(xiàn)“拼湊報獎”,、“搭車報獎”,。
5/6——針對社會反映“經濟效益虛高”、“應用情況不實”等可能存在的問題,,今年首次組織對技術發(fā)明獎,、科技進步獎通用項目的直接經濟效益、應用情況真實性進行核查試點。記者獲悉,,今年從初評通過為特等獎,、一等獎的項目中隨機抽選了五六個項目,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機構進行核查,。
編輯:曾珂
關鍵詞:國家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