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七年變革奠基中國體育黃金時代
時隔14年,,古老的北京城再次站在奧運盛會的起點上,。12月15日,2022年北京冬奧會組委會成立這天,,北風洗塵,,站在北京奧運大廈,十幾公里外的西山清晰可見,。
“中國印”連同“Beijing?。玻埃埃浮钡臉酥疽廊粧煸趭W運大廈上,面向車流洶涌的北四環(huán),。從這里往東4公里,,為2008年奧運會而建的“鳥巢”在斜陽下閃著金屬的微光。
7年時光,,這些鋼鐵建筑不動聲色,,見證著中國體育生動有力的變革?!傍B巢”,,在這個夏秋曾為“中國速度”沸騰,,也曾注視26000多名普通跑者成功挑戰(zhàn)42.195公里的馬拉松全程。以“鳥巢”為核心的奧林匹克中心區(qū),,上演過各類高端賽事,,也成為全中國最熱火朝天的民眾健身場。
北京奧運會物質遺產構筑的時空,,濃縮了中國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之變,,中國體育戰(zhàn)略從精英到全民之變,中國體育理念從事業(yè)到產業(yè)之變,。體育觀的更迭一邊驅動著中國體育回歸本源,,一邊埋下富礦等待開掘。中國體育的面孔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表情生動,、活力迸發(fā),。
競技體育的價值觀之變
2008年8月18日,劉翔那張七分神氣三分傲氣的面孔不見了,,代之以一副凝重,、痛苦的表情。面對他尚未出師便走下賽道的背影,,數(shù)萬張或愕然或疑惑,,或憤怒或悲傷的面孔,共同釀造了“鳥巢”里驚人的死寂,。
這個畫面和51金的豐收,,分別代表了中國競技體育巔峰的陰陽面——一邊是單屆奧運金牌總數(shù)第一的歷史性成就,另一邊則是基礎大項田徑,、游泳和以足球為代表的全球性職業(yè)項目的落魄,。或悲或喜,,亦悲亦喜,,反差如此之大,讓民眾在悲喜間糾結,。
從兵敗漢城到北京大捷,,20年間,中國在“奧運戰(zhàn)略”的指引下大步流星成為競技體育的金牌大國,。當金牌不再稀缺,,當金牌數(shù)與大國之尊的關聯(lián)度不再那么緊密的時候,隨之而來的是對金牌大國的理性反思,。另一方面,,劉翔的“鳥巢”退賽和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雙的消極比賽,分別引發(fā)了關于“金牌觀”和體育精神的激辯,。更加接近奧運精神內核的榮譽觀成為社會普遍共識,,也成為中國競技體育轉型的重要推動力,。
7年磨礪,今朝收獲,。8月,,中國“飛魚”和“飛人”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先是寧澤濤在俄羅斯喀山問鼎世錦賽男子百米自由泳,,創(chuàng)造亞洲歷史,接著蘇炳添在“鳥巢”成為第一個聽到世錦賽男子百米“第三槍”的亞洲人——此前,,他已把中國人的百米紀錄帶到10秒以內的新速度?;A大項的接連突破,,成為中國競技體育新的里程碑。這些新星更以俊朗,、健康的外形,,自信、謙和的談吐,,在社會上尤其是年輕人中人氣飆升,,成為新偶像的同時為自身項目做了最好的推廣。
李娜的成功,,則是管理部門按照職業(yè)項目規(guī)律嘗試體制松綁的直接成果,。北京奧運會結束后不到5個月,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球運動管理中心宣布李娜,、鄭潔等球員“單飛”,。兩年后,李娜以29歲“高齡”加冕法網(wǎng)女單冠軍,,并在2014年再奪澳網(wǎng)桂冠,。雖然一再強調為自己、為團隊而戰(zhàn),,但由于網(wǎng)球在國際上的高度職業(yè)化和大滿貫賽的極高關注度,,從體制內走出的“個體戶”李娜事實上成了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遠超某些奧運冠軍的中國體育名片。
中國足球國字號戰(zhàn)績再三刷新下限,,職業(yè)賽場的不職業(yè)亂象屢屢讓球迷傷心,、讓投資者寒心。近幾年,,廣州恒大巧砸重金異軍突起,,但其兩度問鼎亞冠并不足以掩蓋中國職業(yè)聯(lián)賽的問題,而它引起的強烈反響,,又從一個側面映襯出中國龐大的球迷群體對中國足球進步的渴盼,。
今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啟動全方位改革,,內容涵蓋管理體制,、職業(yè)聯(lián)賽、國字號隊,、校園足球,、設施建設、足球產業(yè)等各個方面,。如此高規(guī)格地啟動改革,,足見足球在中國競技體育轉型中的極端重要位置。
從體制角度說,,足球改革也將成為體育行政管理改革的探路者,。中國競技體育需要從真正的政社分開、管辦分離之中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能和全方位拓展的空間,?!捌啤焙汀傲ⅰ钡钠D難過程,剛剛開始,。
有清晰跡象表明,,中國競技體育正努力放下“奧運金牌總數(shù)至上”的包袱,重新審視體育精神的回歸,,并在價值觀上順應世界潮流,,力圖在影響力和品牌效應巨大的職業(yè)體育方面有所突破。中國競技體育正重新找準定位,,重新贏得人們的好感,。
體育戰(zhàn)略從精英到全民之變
2008年,田同生攀登希夏邦馬峰,,因體力不支未能登頂,。于是,55歲的他開始長跑,。馬拉松誕生2500年之后的2010年10月31日,,有12000多人參加雅典第28屆傳統(tǒng)馬拉松賽,其中20多人來自中國——那是田同生花了一年多時間湊起來的,。那一年,,中國總共只有十余場馬拉松賽事。
隨后幾年,,路跑井噴,。北京馬拉松2011年3萬個名額6天報滿,2012年4天,,2013年半天,,2014年進入“搖號”時代,,2015年改成純全馬之后,有63000多人爭搶3萬個名額,。今年,,僅在中國田協(xié)賽歷上的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就有約130場。實際上,,由于馬拉松賽事審批取消,,“中國究竟辦了多少場馬拉松”已很難回答。
建立在健身需求,、社交需求或時尚需求之上的路跑熱,,標志著體育鍛煉真正開始成為全民共識和全民需求。中國體育,,終于開始擺脫“光看不練”的尷尬,。今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調查顯示,,城鄉(xiāng)居民中有33.9%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比2007年增加5.7個百分點,。
由于人群基數(shù)龐大,,激增的健身需求與有限的軟硬件資源之間矛盾逐漸突出。這種背景下,,全民健身在2014年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除繼續(xù)加快場地設施建設和開放之外,,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成為政府部門的重要任務。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加快發(fā)展體育產業(yè)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要達到5億,,人均場地面積達到2平方米,實現(xiàn)“15分鐘健身圈”,。面向這一目標,,用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開放學校、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體育場地,,設立社區(qū)體育設施配套硬指標,加快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支持社會體育組織發(fā)展,,探索醫(yī)保健身“一卡通”等諸多舉措正在全國各地逐步推進落實。
體育關乎健康,,體育更是教育,。北京奧運會之前一年,,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啟動,要求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掌握兩項運動技能,,養(yǎng)成鍛煉習慣。這項計劃出臺的直接原因是監(jiān)測結果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連年下滑,。實際上,,缺乏體育鍛煉不僅會造成青少年體弱多病,更容易導致品格缺陷,。教育家張伯苓先生認為,,體育不僅能治“弱”,還能治“散”與“私”,,集體球類項目尤其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互助精神,。
然而,陽光體育開展數(shù)年,,學校體育仍面臨經費,、師資、場地,、安全等一系列問題,。今年,足改方案問世,,陽光體育等到了好時機,。《中國足球改革發(fā)展總體方案》把足球列為中小學體育必修課,,并確立到2017年布局2萬所足球特色校的目標,,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推進校園足球提速,并帶動學校體育深入改革,。
2008年之前,,中國體育榜樣幾乎都出自專業(yè)系統(tǒng),隨著對體育內涵和體育精神的重新定義和理解,,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挑戰(zhàn)自我,、挑戰(zhàn)極限,他們中的一些人已成為新的中國體育英雄,。
郭川,,跳出金領生活,挑戰(zhàn)極限帆船,,成為繼鄭和之后,,又一個享譽世界的中國航海家。今年9月16日,他率領國際船員完成人類首次乘無動力帆船,,以不靠岸不補給的方式穿越北冰洋“死亡航道”的壯舉,。中秋之日,人們用隆重的儀式歡迎船長回家,。橘紅色的煙火和站在桅桿頂上的英雄已把關于海洋和極限的夢想種到孩子們心里,。
陳盆濱的故事則更具勵志意味。從普通漁民,,到挑戰(zhàn)人類極限的跑步英雄,,體育改變人生的力量在他身上得到完美呈現(xiàn)。今年4月,,當他踏上連續(xù)100天100個馬拉松的瘋狂之旅時,,他的身邊——從線上到線下,已經有了一大批追隨者,。
姚明曾說,,體育要塑造英雄。郭川,、陳盆濱這樣的民間英雄,,是中國體育新的財富,他們對普通人的夢想乃至體育強國夢的實現(xiàn)有著無與倫比的示范和激勵作用,。
體育定位從事業(yè)到產業(yè)之變
9月25日,,中國足壇發(fā)生了一件大事。華人文化旗下的體奧動力拍出80億元,,買下未來5年中國足球超級聯(lián)賽版權。從3年前央視買斷中超電視轉播權花的不到800萬,,和今年據(jù)報的版權收入7000-8000萬,,一下子躍升到年均16億。
中超公司董事長馬成全直言數(shù)字“超乎想象”,。事實上,,最近一年,中國資本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和體量涌入體育領域,。華人文化和萬達兩巨頭領銜,,阿里、樂視,、騰訊緊隨其后,,眾多企業(yè)積極參與,各路資本搶奪體育資源的動作目不暇給,,頻頻震動國內外體壇,。
“忽如一夜春風來”的背后是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接近體育產業(yè)爆發(fā)臨界點的大趨勢,是體育從“精英”和“事業(yè)”重心轉向“全民”和“產業(yè)”并重的觀念之變,。放寬賽事審批,、推動職業(yè)體育改革,、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促進跨業(yè)態(tài)融合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極大激發(fā)了資本活力和社會活力,,喚醒了一直被低估的中國體育產業(yè)價值。
從2006年開始自掏腰包舉辦中式八球全國比賽,,喬元栩深受審批之困,,時常有種“名不正言不順”的感覺。如今,,他終于體驗到輕松自信,,找贊助談合作也更加順暢。在給老喬們解開“鐐銬”的同時,,審批松綁打破了體育行政部門對賽事資源的壟斷,,對觀望的社會資本產生了相當大的吸引力。過去一年,,以路跑項目為代表的商業(yè)賽事,、草根賽事、眾籌賽事在全國遍地開花,。
《意見》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yè)總規(guī)模超5萬億元,,相對于2013年的1.1萬億,未來10年實現(xiàn)4倍增量是個宏大目標,。從政策利好釋放的資本熱情來看,,5萬億并非異想天開。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體育意識的形成,,中國體育產業(y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助推中國經濟綠色,、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支柱產業(yè),。
事實上,體育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不僅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還能滿足廣大百姓觀賞和參與體育的需求,是一項惠及民生的事業(yè),。
體育的這種“事業(yè)”與“產業(yè)”雙重定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重功效,同樣體現(xiàn)在國際大型賽事的申辦和籌辦中,。與2008年完成百年奧運夢相比,,2022年冬奧會的更大意義將是助推京津冀一體化國家戰(zhàn)略的實現(xiàn)。
在張家口崇禮,各個滑雪場周邊的村鎮(zhèn)已開始享受到冬奧預期的紅利,。申冬奧成功之后的第一個滑雪季,,崇禮四大雪場首月接待游客數(shù)量同比增長30%,附近酒店,、農家樂生意火暴,。黃土嘴村村民劉素英“未雨綢繆”新蓋了二層小樓,但她的農家樂依然供不應求,。而籌辦冬奧對京津冀民眾來說最大的吸引力則在“治霾”二字,。
更充沛的場地供給、更多樣的健身選擇,、更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更突出的發(fā)展機遇、更蓬勃的體育產業(yè),,是冬奧會可以帶來的現(xiàn)實收益,。反過來說,面對更加冷靜理性的民眾,,只有以民生為出發(fā)點踐行綠色辦奧,、共享辦奧、廉潔辦奧的理念,,才能得到新一代公民的認可和支持,。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出發(fā),中國體育用7年變革為通向黃金時代的高速路奠基,。從2022年北京冬奧會籌備啟動出發(fā),,中國體育在正確路上擁有了更寬廣的成長空間,在互聯(lián)時代醞釀著無限可能,。
世界正加速劇變,,但有一點不會改變——包含榮譽殿堂、強身健體,、精神砥礪、人格塑造,、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各式因子的體育,將永遠是時代的旗幟和大眾的寵兒,。(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七年變革 中國體育 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