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有沒有必要對一個維權者百般挑刺,?
自退休官員畢國昌自曝“被三亞城管欺負得只剩褲衩”以來,該事件已經(jīng)過去了一周,,但到現(xiàn)在,,事情還沒有結束。近日,,一則《扒開畢廳長的丑陋嘴臉,!》的“最新視頻鐵證”被曝出后,一些人根據(jù)視頻畫面,,認為該事件出現(xiàn)“大反轉”,,進而指摘畢國昌的人品。畢國昌也承認自己存在說謊行為并向公眾道歉,。
從一個接受城管道歉的受害者,,到面向公眾與媒體的致歉者,一周之內,,畢國昌的角色轉換得有點快,。而這無疑要拜那個最新監(jiān)控視頻與部分網(wǎng)友的“反轉”所賜。說具體點,,畢國昌致歉,,源于外界對他的挑刺,。
雖然,現(xiàn)在根據(jù)三亞官方的說法,,“尚不清楚監(jiān)控”來源,,但不論其來源于私人,還是從官方流出,,這條極力證明畢國昌打車去市政府,、中途回過家的視頻,仿佛本就是為證明畢國昌撒謊而“量身定制”,,暗含著一種動機論,。但平心而論,盡管畢國昌在維權過程中,,有虛飾夸大的成分,,但這并不能掩蓋三亞城管執(zhí)法方式上的簡單粗暴,也無礙于畢國昌是一個受害者的事實,。
畢國昌在公共空間撒謊的確不對,,但他為達到維權目的,編造夸大其遭遇,,也是為了制造一些眼球效應,,以更快實現(xiàn)其維權目的。作為有多年媒體工作經(jīng)驗的媒體人,,他深知一介平民在遭遇公權不公對待時維權的艱難,,用慣常方式維權,最后可能不了了之,。所以,,他用“裸奔”來引起注意,用說謊來夸大自己的遭遇,,本質上,,這仍屬于斯科特所說的“弱者的反抗”。
就此來說,,縱使畢國昌的維權方式多有瑕疵,,我們仍不可苛責于他,。惡猜公權,,善待私權,從來都應該是公共生活的基本倫理,。媒體在傳播此事的過程中有意無意給畢國昌打上“退休廳官”的標簽,,改變不了畢國昌弱者維權的性質。對此事最好的做法,,不是揪住畢國昌維權瑕疵不放,,而是應該反思,,為什么普通百姓遇到麻煩,不是通過正常渠道維權,,而是不惜以近乎受辱的方式來博出位,。對維權者最好的尊重,不是為了不浪費自己的同情心,,對其百般挑刺,,而是應該思考,怎樣不讓一個人用非常規(guī)的方式就能實現(xiàn)維權,。
□王言虎(媒體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畢國昌三亞維權 “最新視頻鐵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