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扶貧攻堅比速度更要比效果
扎扎實實推進扶貧工作,不只是一紙承諾那么簡單,更不能變成數(shù)字扶貧,、紙上扶貧,。說到不如做到,衡量扶貧成果,不僅看速度,最終還要看長期效果和民眾的切身感受,。
按中央要求,目前各地正在加緊制定“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稿,。截至12月1日,全國已有10多個省份正式公布了規(guī)劃建議稿全文,。針對中央“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的扶貧攻堅目標,多地自我加壓,有的表態(tài)要提前實現(xiàn)脫貧目標,有的提出了更高的脫貧標準,。
把扶貧脫困當成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這符合中央要求,也順應民心民意,。尤其是,本屆中央還把消除貧困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高度,認為這是社會主義的本質(zhì)要求,是執(zhí)政黨的重要使命和責任,。
未來5年是扶貧開發(fā)最關鍵的時期,對此應該有一種緊迫感:要在5年多時間減貧7000多萬人,意味著每年要減貧1170萬人,平均每月減貧100萬人,。
可以說,扶貧工作無論怎么強調(diào)都不過分,一些地方高度重視,、立即行動,拿出扶貧脫困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值得肯定。而且,各地發(fā)展水平不同,、扶貧任務難易不同,會有一些地方率先實現(xiàn)脫貧目標,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應該提醒的是,既然是攻堅,這項工作就不會很輕松。在新起點上推動扶貧開發(fā),猶如珠峰登頂,每前進一分,難度就增添十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新常態(tài),增長速度對減貧的邊際效應逐年遞減,。同樣的投入和方法,難以取得與過去相同的“產(chǎn)出”。有些地方長期扶貧卻仍然貧困,本身也說明脫貧難度很大,或者以往的扶貧思路不對,。
雖然都是貧困,但致貧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自然條件極端惡劣,人再努力也難出成效;有的是缺少致富門路,端著金飯碗要飯;還有的因為基本權(quán)利缺少保障,因病致貧,、因災致貧,輸在了起跑線上,。對不同的貧困情況,要有不同的辦法,或者整體搬遷,或者發(fā)展特色產(chǎn)業(yè),或者提高教育和保障水平。
扎扎實實推進扶貧工作,不只是一紙承諾那么簡單,更不能變成數(shù)字扶貧,、紙上扶貧,。攻堅階段的扶貧工作,不僅是輸血給錢就能解決問題,也不能搞一刀切大水漫灌,而是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也在于精準。
所謂精準扶貧,對每個地方甚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有明確的標準和要求,有扎實有效的舉措,并對扶貧效果進行跟蹤評估,。這都需要進行扎實的調(diào)查研究,采取精準有效甚至一對一的幫扶措施,也需要人力和時間投入,總會有一個過程,。
我們樂見各地在扶貧攻堅上展開競賽,甚至提出更高的目標,這也是中央的要求,立了軍令狀的。但說到不如做到,衡量扶貧成果,不僅看速度,最終還要看長期效果和民眾的切身感受,。
關鍵詞:扶貧攻堅 十三五 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