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王羲之酒后醉寫天下第一行書
說到酒,,中國人總有說不完的故事,,也常常離不開酒,。為表謝意,,請人喝酒;認識新朋友,,一起喝酒;過節(jié)慶祝來一頓酒,;煩事不斷,,借酒澆愁;喜事迎門,,千杯不醉,;少到一個人喝的悶酒,多到幾百人都能喝的酒席,,酒可謂無處不在,。
中國人把酒與人的關系可謂演繹到了顛峰。小說家遇到酒,,把酒寫進作品里,,武松“醉打蔣門神”、“三碗不過崗”,,《紅高粱》中的十八里紅等等,。生活中也曾聽到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人家生了女孩,,找來一壇女兒紅為她埋下,,待到女兒出嫁時再把它挖出來作賀禮。聽上去就是一股子幸福。這其實源于浙江紹興一帶的風俗,,也是古老父愛的一種表現(xiàn),。
詩人遇到酒,,借酒抒情,如李白詩中的“斗酒十千恣歡謔”,、“對影成三人”,。李白喝了酒就來詩意,人稱“李白斗酒詩百篇”,,所以在他的許多作品當中提到酒的句子最經(jīng)典,。其他的文人還有“醉翁之意不在酒”、“葡萄美酒夜光杯”等,。
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小時候讀詩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以為是喝酒頭也暈了,,眼也花了,看著對面的人變成了三個人,。真是笑話,,明明是“月下獨酌”嘛,自己,、邀請的明月和杯中人影一共三人,,真是浪漫主義情懷啊。
那么書法家遇到酒呢,?寫字的時候喝了酒可不簡單,,據(jù)說《蘭亭序》就是王羲之酒醉之后寫成的,這一寫便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說來也怪,,等王羲之酒醒之后再來把這個草稿正式謄抄時,發(fā)現(xiàn)寫出來的效果怎么也比不過這幅草稿,。別看草稿上的文字間距不齊,,甚至還時不時的出現(xiàn)錯字涂抹的印跡,但正是這樣一種自然的狀態(tài)才流露出了行書的真諦,,這也許就是酒與書法家微秒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吧,。但也不是只要喝酒就能寫出好字,據(jù)說王羲之當時想再寫出一幅草稿的感覺來,,也是喝了點酒,,但就是寫不成了,。看來酒與藝術(shù)的最佳結(jié)合還需要一個時空因素,。
唐朝神龍年間馮承素版的手摹《蘭亭序》,,近期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石渠寶笈》特展中出現(xiàn)。再看一下現(xiàn)場是什么樣吧,。
唐代的草圣張旭也是這樣,,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既醒自視,,以為神,不可復得也,,世呼張癲,。”凡人借酒勁兒寫字那是亂寫亂畫,,書法家借助酒性寫字,,那是藝術(shù)。但相同的是,,不管誰喝完酒寫字,,醒來都寫不成一樣的。
張旭的狂草,,如果沒有楷書的翻譯,,到死都不知道這寫的是個什么鬼。即便是平常人看不懂,,但在書法家眼里,則每一筆都有其出處,,并不是任意胡寫的,。草書當中也是有章法滴!什么字寫成什么樣都是約定俗成的規(guī)矩,,不能瞎寫,,因為怕后人看不懂,也是讓后人能夠查到出處和原字樣,。
畫圣吳道子更是“每一揮灑,,必須酣飲”。相傳他為長安崇仁場資圣寺凈土院的門墻畫壁,,久之不得,,后遇大醉才天機勃發(fā),,“秉燭醉畫”,神妙異常,。
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圖》,,不知道這幅畫是不是喝完以后畫的。大家就是大家,,總有些奇妙的事情,,也可以說是天才,反正凡人是無法從中體會的,,不能學,,也學不得,總不能讓我們央美的學生都去喝酒吧,。
文人與酒撞碰在一起可謂佳話百出,,但也不能理解為只要文人一喝酒出來的都是好事,有時候可能也會誤大事,。曹植就是一位誤了大事的代表,,史稱他為“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據(jù)說建安二十四年,曹仁被關羽困于樊城,,曹操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準備派遣他去援救曹仁,,結(jié)果曹植“醉不能受命”,。最后導致曹植喝酒誤事、不堪重用自毀前程的命運,。
曹植的《洛神賦》可以看出他也是一個具有浪漫主義情懷的文人,,有時間大家可以看看里面寫的故事。
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每每沉浸在傳世的藝術(shù)品當中時,,就算不喝酒,我想也是一種心靈上的醉態(tài)——陶醉,。
編輯:陳佳
關鍵詞:王羲之酒后 醉寫天下第一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