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倡導“見義智為”是價值觀的回歸
“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行為,,在武漢將不再被鼓勵,。11月14日,記者從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獲悉,,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新版《武漢市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倡導“見義智為”,,呼喚有勇,更贊賞有謀,。(11月15日《中國青年報》)
從“勇為”到“智為”,,一字之別,體現著社會價值觀念的巨大進步,。真正的見義勇為,,本就應摒棄越壯烈越英雄,、越英雄越好漢的思維方式和做法,而是要強調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鼓勵和倡導科學,、合法、適當地“見義智為”,。從很大程度講,,武漢《條例》倡導“見義智為”是社會價值觀的一種回歸。
長期以來,,在對見義勇為者的權益保護上,,社會過多強調了“激勵”,而恰恰忽視了最核心的內容之一——“保護”,。給人的印象是,,不管冒多大風險、付出多大代價,,只要是見義勇為,,就理所當然地獲得鼓勵和榮譽,至于風險和代價都是微不足道的,。在這種傳統(tǒng)觀念下,,救人者與被救者雙雙遇難的悲劇時有發(fā)生。事實上,,把見義勇為和珍惜生命對立起來,,是對見義勇為的曲解。
勇,,分為“匹夫之勇”和“智者之勇”??鬃釉唬骸耙娏x不為,,無勇也”,但孔子同時強調“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即“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這里“知”同“智”,?!妒酚洝分羞@樣說:“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可見,,從傳統(tǒng)儒家思想看,,不講科學、一味蠻干,,是不值得鼓勵的“匹夫之勇”,。
從人性關懷的視角看,見義勇為者不應該是悲壯的,、慘烈,,而應該是智慧的、快樂的,。如果英雄只能以悲劇收場,,那就是對死亡的崇尚和贊美,不僅殘酷無情,,更是不負責任的,。我們需要的是理性的、人性的見義勇為,,而不是盲目的,、不分條件的見義勇為,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在現代文明社會,,“越壯烈越英雄、越英雄越好漢”的觀念越來越不招人待見了,。
在西方國家中,,家長和老師會反復教育孩子,生命權利大于一切,、高于一切,,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首先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可以求助,,可以報警,,但不宜盲目施救。事實上,,這種規(guī)避風險,、強調自保的原則,不僅針對孩子,,也適用于成年人,。連自己的生命都無法保護的人,何談拯救他人的生命?賴寧,、雨來等一個個小英雄形象讓社會付出了沉重代價,,必須反思了。
“見義智為”入法,,鼓勵和倡導科學,、合法、適當地施救,,既呼應了“智仁勇”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文明,值得推廣,。(陳廣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見義智為” 權益保護 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