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媒體稱中國校園暴力盛行:涉及學生比例達1/5
美媒稱,劉麗珠(音)沒有意識到自己15歲的兒子在學校受到欺凌,直到他因為脾臟破裂住進醫(yī)院,。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wǎng)11月2日報道稱,今年6月8日,,在中考前夜,,她的兒子黃堂宏(音)在其就讀的福建省的一所學校被3名學生毆打,。遭到毆打的黃堂宏蜷縮在地上,。他不敢告訴父母,,一直保持沉默,。
第二天,因為在考試中出現(xiàn)劇烈疼痛,,黃堂宏被緊急送往醫(yī)院,。直到那時,他的同學才告訴在另一個城市打工的劉麗珠,,他在學校一直受到欺凌。
劉麗珠說,,打人的學生因嚴重傷害他人被拘留,,但在他們的父母同意向黃堂宏的家人支付21萬元的補償后不久即被釋放。
黃堂宏的遭遇和一系列類似事件引發(fā)網(wǎng)上的熱烈討論:中國是否缺乏對校園暴力受害者的法律保護,?
根據(jù)中國現(xiàn)有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滿16歲的未成年人不會受到嚴厲懲罰,除非是殺人等嚴重犯罪,。
過去9個月,,中國媒體至少報道了30起嚴重的校園欺凌事件。校方的懲罰措施大多是給打人的學生記過,。在一些最極端的事件中,,受欺凌的學生甚至被活活打死。
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校園暴力盛行,,涉及學生比例高達五分之一。根據(jù)2012年公布的一項研究,,21%的中學生都卷入過校園暴力,,他們要么是施暴者,要么是受害者,,或者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研究稱,與校園暴力有關(guān)的因素包括同齡人壓力,、家庭破裂,、缺乏安全感和上網(wǎng)時間增加,但與家庭收入幾乎沒有關(guān)系,。
北京的心理咨詢師劉超英(音)說,,加大處罰力度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學校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詢服務作用更大,,但許多學校都缺乏提供這種服務的資源,。
劉超英說,,許多施暴者和受害者都來自那些父母和子女沒有坦誠交流的家庭,這些孩子沒有建立起應對和表達負面情緒的更健康的心理機制,。她呼吁父母和教育者共同努力來解決校園欺凌問題,,因為這反映出更深層的社會問題,父母的參與至關(guān)重要,。
然而,,許多施暴者和受害者都是“留守兒童”,他們很少見到父母,。與同齡人相比,,這些青少年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幾率更大,出現(xiàn)的行為問題也更多,。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