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3D打印關節(jié)假體植入骨癌患者 19歲小伙術后伸展自如
植入患者腿中的3D打印假體,。 胡敏 攝
患者展示術后效果,,伸展自如,?!『簟z
中新網成都11月3日電 (記者 胡敏)3D打印是當今風靡世界的前沿新技術,其在設計制造業(yè),、材料工程,、文化創(chuàng)意等領域大顯神通,現在,,3D打印在生物醫(yī)學領域打開的窗口越來越大,。2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中國國內首例脛骨干金屬骨小梁假體重建術宣告成功,,這如同建造房屋解決了立柱承重的問題。
接受重建術的患者名叫小華(化名),,他來自四川綿陽,。小華在14歲那年被診斷患有骨癌,2011年5月他進行了保肢手術,,采用同種異體骨移植重建骨缺損,,并保留住了膝關節(jié)。然而,,他腿中的移植物發(fā)生了慢性排斥反應,,后又經歷了多次手術。
“如果接下來的治療采用傳統(tǒng)手段,,那么患者將無法保護其固有的膝關節(jié)功能,,傳統(tǒng)假體易松動。腫瘤膝關節(jié)假體犧牲自身關節(jié),,10年假體失敗率約20%,,遠期效果差”,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骨腫瘤骨創(chuàng)傷科主任屠重棋教授表示,,針對患者的情況,,他所在的團隊制定了3D打印保留膝關節(jié)脛骨干骨小梁金屬假體方案。
12天前,,屠重棋團隊為小華他完成了脛骨干金屬骨小梁假體重建術,。他們依據患肢三維CT數據,制作患者腫瘤性骨缺損模型,,體外模擬手術并優(yōu)化假體結構設計,,3D打印骨小梁型脛骨干金屬假體,手術方式保留住小華的膝蓋并且讓假體能夠在他體內達到遠期的生物愈合,。
2日下午,,在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骨科病房里,躺在病床的小華向記者展示了術后的效果,患病的右腿能屈能伸活動自如,。“這次3D打印的骨小梁型脛骨干假體與以往不同,,脛骨屬于負重骨,常常需要負重較大的應力,。這就如同修建房屋,,我們解決了立柱承重的問題”屠重棋教授說。
據介紹,,小華腿中的3D打印假體與正常關節(jié)受力一樣,,其外型與之非常匹配。由于傳統(tǒng)做的假體是很光滑,,沒有微孔結構,,3D打印技術可以做成微孔結構,完全與小華的松質骨的結構一致,,有利于松質骨的骨細胞長入到里面,。
“以前都是光滑的長不進去,就像在石頭莊稼不能生長,,現在3D打印技術就鋪一層很厚的土,,而且跟其他的土是一樣的,有利于莊稼的生長”,,屠重棋教授表示,傳統(tǒng)的骨科假體重建術是“機械連接”,,而3D打印重建術是“生物連接”,。
屠重棋教授表示,3D打印骨小梁型金屬干假體具有之前的各種重建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點,,值得在今后下肢承重骨惡性腫瘤手術治療中進一步推廣應用,,假體亦將進一步改進和優(yōu)化,推動肢體惡性腫瘤切除重建水平不斷提高,。(完)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