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日常出行調查:77%受訪者稱單純限行只會越限越堵
77. 1%受訪者認為單純限行只會越限越堵
日常出行,,79.1%受訪者最關心安全
近日,,北京市對機動車施行了一段時間單雙號限制,往常路上塞車不斷的局面得到大大緩解,,由此引發(fā)人們對交通管理的討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wǎng),,對2006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4.3%的受訪者認為城市擁堵的主要原因在于私家車越來越多,,66.7%的受訪者支持對機動車進行限行,。同時,77.1%的受訪者指出,,雖然限行好處多,,但不是最終目的,如果不能有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持,,只會越限越堵,。
本次參與調查的受訪者中,60.8%的人有一輛車,,2.5%的人有兩輛及以上,,36.6%的人沒有車。在城市分布上,,35.0%的人在一線城市,,41.5%的人在二線城市,,21.1%的人在三、四線城市,,還有2.3%的人在鄉(xiāng)鎮(zhèn)村,。
39. 0%受訪者表示所在城市交通經(jīng)常擁堵
隨著私家車增多,城市道路交通越來越不堪重負,。本次調查中,,39.0%的受訪者抱怨自己所在城市經(jīng)常交通擁堵,22.1%的受訪者覺得自己所在城市道路暢通狀況一般,,38.9%的受訪者感到所在城市交通比較暢通,。
那么,對于日常出行來說,,民眾最看重的是什么呢,?調查顯示,79.1%的受訪者最關心安全,,65.6%的受訪者重視快捷,,45.1%的受訪者重視舒適。
杜亮(化名)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程序員,。他剛到北京工作時,,每天花3個小時在上下班路上,幾乎每個工作日都遇上早晚高峰,,到單位和到家時,,往往身心俱疲。為了上下班方便,,杜亮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雖然租金已經(jīng)貴到一居室每月4000多元了,但住的離公司近些,,至少能從容地步行,,不再受長途跋涉的折磨”。
在大連某銀行上班的客戶經(jīng)理于籌認為,,私家車數(shù)量的增多,,加上城市道路規(guī)劃和管理的落后,導致交通條件與人們出行要求間的矛盾越來越明顯,。“在最近5年里,,大連的交通狀況可以說是迅速惡化,機動車保有量增加是一方面原因,,但最主要的還是路網(wǎng)規(guī)劃不合理,。”于籌介紹,大連灣整體受峰腰地形影響,山地,、坡路多,,道路互通性先天不足。在他看來,,越是這樣,,越應該主動、提早規(guī)劃,。然而,,實際情況卻是,路網(wǎng)改造上歷史欠賬太多,,新建道路也缺乏預見性,,還有的則是因為審批規(guī)劃等原因造成了斷頭路,更加劇擁堵,。“大連修地鐵的時候,,感覺任何一條街都能成為古時候的咽喉要道”。
在于籌看來,,雖然人們對出行體驗要求不同,,但是道路暢通了自然就會便捷,便捷自然就會舒適,,說到底,還是城市交通規(guī)劃的問題,。“香港也是濱海山地,,總面積比大連小,機動車保有量和大連差不多,,都是60多萬輛,,但是香港的交通是比較暢通的”。
調查顯示,,74.3%的受訪者認為城市交通越來越擁堵是私家車增長帶來的,,48.8%的受訪者認為是路網(wǎng)規(guī)劃不合理導致的,46.3%的受訪者指出公共交通不夠便利也是原因之一,,人們道路交通素養(yǎng)差(37.8%),、公共政策引導失靈(23.7%)也被受訪者認為是加劇擁堵的因素。
66. 7%受訪者支持通過限行緩解交通
目前,,很多大城市都推出了限行政策以緩解交通壓力,。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48.5%的受訪者認為限行后,,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更暢通了,。因此,66.7%的受訪者支持機動車限行,。針對更加嚴格的單雙號限行,,57.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成為常態(tài),。
然而,在北京生活的張一(化名)并不支持限號:“平時我都會主動錯峰出行,,所以,,一般也不會堵在路上。而一旦施行單雙號限行,,車主能夠自主安排出行時間的空間小了,,反而給大家添堵。”
張一給女兒報了一個英語班,,每周要去兩次,,因為離家遠,往常都是他親自開車送,。張一認為,,單雙號限行后,雖然可以坐出租,,但太折騰了,。“我的父母在這段時間還來了北京,他們到站那天正好碰上我的車限行,,去火車站接他們十分不便”,。
張一認為,雖然私家車的增多給大城市的交通增添了不少的壓力,,私家車上路的數(shù)量也應該得到控制,,但是強制限制私家車上路應該只作為特殊時期保證環(huán)境和交通情況的一種手段,而不能成為常態(tài),。
對于最近北京施行單雙號限行的效果,,剛工作不久的楊鑫(化名)有所體會:“打車會比平時快很多,節(jié)省不少時間,。”不過,,他認為,不同城市應該采取不同策略,,“北京整體交通壓力大,,措施也應該嚴格一些。如果施行單雙號,,對大多人來說是更加方便的”,。
施行單雙號期間,北京公共交通擁擠加劇,,不過楊鑫認為這是可以接受的,,“只是客流量突然在不同交通工具間的遷移造成了人們的不適應,等運行一段時間以后,人們自然會逐漸適應,。”在楊鑫看來,,擠在路上也比堵在路上舒服。
對于限行的一系列影響,,61.7%的受訪者認為最直接的就是緩解了路面交通擁堵,,47.9%的受訪者認為有助改善空氣質量,但也有43.8%的受訪者發(fā)現(xiàn)會造成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客流劇增的矛盾,。
63. 7%受訪者認為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是解堵根本
調查中,,77.1%的受訪者認為,雖然限行好處多,,但不是最終目的,,如果不能有配套的公共政策支持,只會越限越堵,。
具體而言,,63.7%的受訪者認為多建地鐵公交線路,鼓勵公共交通出行是關鍵,;55.7%強調了政府優(yōu)化配置公共交通資源的重要性,;50.5%指出要拓寬道路、優(yōu)化路網(wǎng)設計,。
張一認為,,無論是私家車主還是行人,都應該有公平的上路權利,。“你可以說,,我為了公共利益而接受限行政策、接受管理部門的調節(jié),,但不能因為有車的是少數(shù),就討論要犧牲誰的利益,,因為這既不能解決當前的問題,,也會最終侵蝕每個人的利益”。張一認為,,在大城市生活,、工作,買車終將是大多數(shù)人的選擇,。“施行單雙號限行,,人們并不一定會減少開車次數(shù),而可能會考慮如何買第二輛車”,。
在吉林大學交通學院副教授任有看來,,限行的初期會大幅度減緩交通擁堵,但隨著交通流的自動調整效應,擁堵會依舊,。“而且一些家庭會不得已購買新車上牌,,規(guī)避限行,這在一,、二,、三線城市反而會促進汽車增長。因此,,限行不是長遠之計,,也沒發(fā)現(xiàn)有國家或城市長期實行限行政策”。
任有認為,,要根本解決城市交通問題,,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綜合考慮城市發(fā)展長期規(guī)劃與交通路網(wǎng)長遠的發(fā)展,“大力發(fā)展高效合理換乘距離,、時間的公共交通,,以降低機動車出行量和比率,促使更多的行人和駕車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二是把城市交通順暢,、治理交通擁堵作為國家級的城市管理考核指標,“和GDP處統(tǒng)一考核水平”,。三是提高多警種對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違章的執(zhí)法力度,快速處理掉可能引發(fā)交通擁堵的突發(fā)事件,,“同時可以考慮由基層法院快速處理普通違章行為,,并加入個人信用鑒別乃至單位的信用考核”。四是普及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guī)普宣傳,,“培養(yǎng)全民安全出行的法律理念和交通行為,、駕駛行為”。(本報記者 孫震 實習生 樊祥敘)
編輯:曾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