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北京為保障閱兵活動安全已動員百萬“小紅帽”
安全,在許多人的感受中,,像空氣一樣,,是一種天然的存在,。然而,,在北京市委政法委,,記者聽到的是:“安全,,美好生活的首要元素,,是一座城市提供給市民的基本公共產品。”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對此的理解越發(fā)深入,。
上世紀80年代,德國社會學家首次把高度發(fā)達的現代社會,,描述為風險社會,,引起全球共鳴。人口高度集聚,,城市快速膨脹,,各種要素彼此依存,、相互影響,,任何一個方面、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都可能威脅公共安全,、損害社會秩序,、引發(fā)百姓疑慮。
中國的首都,,被稱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沉入基層社區(qū),記者發(fā)現,,持續(xù)的安全與穩(wěn)定,,對一個2000多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來說,并非自發(fā)天然,,實乃“玉汝于成”,,是始于對“風險因素”的全方位的管理。
在首都北京,,有一支百萬人組成的實名制平安志愿者隊伍,,活躍在大街小巷、社區(qū)樓宇,,隨時發(fā)現安全隱患,;有一支學有專長、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隊伍,,助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有一支由各界熱心群眾組成的治安力量,,成為無處不在的“眼睛”,;有一支久經考驗的公安民警隊伍,成為首都安全最堅強的基石……這一支支隊伍,,構成了首都專群結合,、警民聯防、地空聯動的特別機制,,日夜守護城市安寧,。
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全社會協同,,大事件牽引、高科技引領,、網格化筑基,。首都的安全管理,深入肌體:日常管理,,重安居樂業(yè),;打擊犯罪,,重除暴安良;交通管理,,保出入平安,;各行各業(yè),抓生產安全,;緊急救援,,重動態(tài)保障;多地攜手,,重聯防“護城”,;網絡時代,重信息安全……從治安到平安,,首都的安全管理,,已實現由單純的治安防范向綜合的社會治理轉變。
一頭系著百姓安寧,,一頭系著國家安全,,首都城市安全來之不易,風險與挑戰(zhàn)仍無處不在,。8月17日至18日,,我們跟隨時間的節(jié)拍,感受以“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為自警的平安北京24小時永不停歇的腳步,。
17日8:00
西交民巷社區(qū)
“西城大媽”:最重要的工作是“發(fā)現異常”
百萬青年志愿者,青春的微笑,,是首都亮麗的風景,;而百萬平安志愿者,長者的腳步,,溫暖的小紅帽,,是首都安全的底色。
西交民巷社區(qū),,距中南海,、天安門、人民大會堂一步之遙,。
8時,,4位大媽,頭頂紅色太陽帽,、身著紅色T恤,、佩戴紅袖標,在巷口會合,,開始新一天的社區(qū)巡邏,。她們中,,年齡最長的韓靜文,今年67歲,,最小的趙玉潔也有52歲。
臉上洋溢著微笑,,不時回應游客問路,,然而,一種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敏銳,,使她們與眾不同。“幫助,,觀察,,發(fā)現,心里時刻繃著一根弦呢,。”
她們是誰,?她們就是赫赫有名的“西城大媽”!此時,,在首都的大街小巷,,近百萬志愿者,都在崗位上巡查,。
西城位于北京中心城區(qū),,面積50平方公里,實名注冊的治安志愿者有5萬余人,,他們的年齡多在58歲到65歲,,女性占七成多。“西城大媽”由此得名,。
頭戴小紅帽大媽干什么,?日常巡查社區(qū),節(jié)慶維護秩序,,她們是安全穩(wěn)定的信息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城市運行監(jiān)測員,、政策法律宣傳員,、社區(qū)群眾服務員。每位大媽有一本橘黃色手冊,,22頁內容,,囊括了平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和應對措施。韓靜文說:“志愿者不會正面和嫌疑對象發(fā)生沖突,,最重要的工作是‘發(fā)現異常’,。”
西交民巷社區(qū)有255個大雜院,,星羅棋布,居住了5000余人,。如果靠居委會人員和駐區(qū)民警,,多數情況掌握不了。西交民巷社區(qū)黨委書記譚道亮說:“我們有90名平安志愿者,、260名樓門院長,,八成是女同志,個個是‘偵察員’,。”
“小紅帽”隊伍中,,除了退休大媽,還有街頭巷尾的停車管理員,、交通協管員,、衛(wèi)生保潔員、維修保管員……今年前6個月,,西城“小紅帽”收集各類情報信息11937件,,違法犯罪線索567件。
半小時后,,大媽們巡查到天安門廣場西路,。廣場上,游人如織,,一片祥和,,觀禮臺正在搭建,綠植鮮花建設起一座“長城”,。十幾天后,,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的大閱兵,將在這里舉行,。
為了保障閱兵活動的安全,,北京全市已動員85萬志愿者和近40萬社會協管力量。百萬“小紅帽”,,在首都街頭共建一座“平安長城”,!
17日9:30
王府井大街南口
24小時駐守街頭,反應速度“以秒調配”
在王府井步行街臨近長安街的路口,,幾名“黑制服”在川流的人群中隱現,,身形敏捷、模樣帥氣,,旁邊敦實的黑色處突車上,,“特警”兩字搶眼。
“同志,問一下地鐵口在哪,?”“您轉個彎,,前面5米就是。”“同志,,王府井在哪,?”“這就是,步行街就在前面……”10分鐘內,,6名路人先后前來問路,。他們到底是處突“尖刀”還是指路“暖男”?
“打擊犯罪,,服務百姓,,游客對我們特警特別信任,。”北京市公安局特警總隊機動一大隊大隊長顧書營自豪地說,。他們3人一個班次,24小時駐守街頭,,主要擔負王府井地區(qū)的攻堅,、抓捕和“一分鐘處置”的增援任務。“快速反應,,快速到達,,快速甄別,快速處置”,,“四快”特警隊員個個荷槍實彈,,“3秒內出槍”是基本功。
同一路口,,對面還停放著一輛白色處突車,,上有紅色“武警”兩字。原來,,按照突發(fā)事件“一分鐘內處置”的標準,,北京市公安局建立了公安、武警捆綁執(zhí)勤機制,。在王府井,、西單等14處重點部位,部署武裝警力進行定點看護,。駐守街頭的執(zhí)勤警組,,每個警組由民警、武警組成,,攜犬巡邏,,多種裝備隨身。
撤層級,、改管理,,反應速度“以秒調配”,。北京市公安局實現點對點、可視化的垂直指揮,,逐一規(guī)范工作標準和操作流程,,把反恐、刑偵,、排爆,、清障、消防,、救護等專業(yè)力量,、車輛24小時前置,并將周邊派出所帶槍車組統(tǒng)籌納入指揮體系,,依托GPS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對街面所有執(zhí)勤車組,實現統(tǒng)籌協調,、就近調警,。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距離精確到米,時間精確到秒’,,綜合運用多種方式,,以零容忍態(tài)度和堅決果斷措施,最大限度,、最短時間對突發(fā)恐怖,、暴力案件采取應急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北京市公安局反恐總隊副總隊長曹志剛說,。
據了解,在北京警方對“一分鐘處置”崗位民警的實名制全封閉輪訓中,,防暴槍訓練要求90秒內5發(fā)子彈全部命中才可及格過關,。
17日10:30
安翔里社區(qū)
“朝陽群眾”:“眼睛”無處不在
比“西城大媽”更著名的是“朝陽群眾”。近年來,,從路邊偷盜詐騙等小警情,,到明星吸毒等社會關注的案件,因“朝陽群眾”舉報而被警方查獲的案件不勝枚舉,。
神秘的“朝陽群眾”為何這么厲害,?
朝陽區(qū),北京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區(qū),,登記外籍人口多,流動人口多,警力不足,,近3年每年平均接警65.7萬件,,占全市的36%,平安建設壓力大,。安翔里社區(qū),,位于亞運村街道西北部,地處國家體育館,、鳥巢,、水立方西側,卻是一個“零發(fā)案社區(qū)”,。
上午10時,,社區(qū)的治安巡邏隊和大學生志愿者服務隊一起開展治安巡邏,其中既有年過六旬的老人,,也有年輕的大學生,。
安翔里社區(qū)黨委書記段洪濤說,一個社區(qū)只有一名民警,、兩名輔警,,“事多人少”,,所以要廣泛發(fā)動社區(qū)居民,。
“朝陽群眾”的核心隊伍是社會治安志愿者隊伍,從區(qū)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再到村,、社區(qū),按常住人口的3%發(fā)展,。在全市開展對各區(qū)縣群防群治評比獎勵基礎上,,朝陽區(qū)還建立了300萬元的治安志愿者獎勵基金。
在多數社區(qū),,隊伍不止一支,,各類志愿者隊伍和居民興趣團體,都有安全防范意識,。安翔里“小桔燈”服務隊發(fā)起人龐海英說,,守望相助的隊伍,消除了鄰里陌生感,,增進了責任感,。“我們的社區(qū),平安共同守護,。”居民武振清說,,志愿服務有“不在崗”的時候,但安全意識時刻“在崗”,買菜遛彎發(fā)現情況,,隨時報告,。
社區(qū)警務工作室里,民警整理的各種社區(qū)資料,,包括人員,、房屋、志愿者,、重點人群等信息,,滿滿當當。段洪濤介紹,,這些臺賬的維護,、更新,離不開小區(qū)居民的熱心協助,。
安保意識一代傳一代,。治安志愿者的老隊員,和大學生一起巡邏時,,總會主動講解社區(qū)安全哪些要點需關注,,如何觀察陌生人。
如今,,在朝陽很多社區(qū),,居民新入住,熱心的鄰居會主動問候,,詢問情況,,提供幫助。對普通人來說,,感受到“遠親不如近鄰”的親切和溫暖,。對于不法分子來說,則遭遇了“群眾雪亮的眼睛”,,一絲不經意的言行,,也可能把自己暴露無遺。這就是“朝陽群眾”的秘密,。
17日14:00
公安交管局指揮大廳
保交通安全,,天上地下同時發(fā)力
西二環(huán),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的指揮大廳里,,3層樓高的大屏幕上,,清晰地顯示著整個北京的路網情況、路面交警的實時位置,,指揮調度科值班人員,,正對著監(jiān)視器,,不停切換著路面探頭的圖像。
指揮調度科韓磊告訴記者,,依托智能指揮系統(tǒng),,交管局指揮大廳可以調動在北京市轄區(qū)內執(zhí)勤的任何一名交警。而反過來,,所有的執(zhí)勤交警,,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報話機,向所屬單位和上級部門實時通報信息,。遇到重大突發(fā)事件,,市公安局的所有警種、任一單兵,,還可以通過“一報直報”機制,,直接向市局報告。公安局勤務指揮中心,,根據情況對各警種實時統(tǒng)一指揮,。
既要保暢通還要破難題。
為了保障9月3日的大閱兵,,根據上級要求,,相關涉及區(qū)域的社會車輛需要在預演和閱兵期間進行集中清移。經過前期摸底調查,,涉及區(qū)域需要清移的機動車達到3.3萬輛,。西城區(qū)交通支隊正在為轄區(qū)內1萬輛車,尋找臨停“新家”,。街道,、企業(yè),、居民家里,,到處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17日17:00
潘家園南里社區(qū)
“法老隊”:將矛盾及早化解在基層
79歲的楊庭椿,,從居住的嘉禾園小區(qū)26號樓走出,,來到24號樓地下一層。再過兩天,,又是潘家園南里社區(qū)“法老隊”為民服務的日子,,他得提前看看場地。
楊庭椿退休前是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如今,,12名退休法官,每月第三周的星期四,,在這里舉行免費法律咨詢會,。他們中年齡最大的83歲,,最小的58歲,被群眾尊稱為“法老隊”,。
“我們也是志愿者,。”楊庭椿笑著說。2001年,,潘家園南里社區(qū)的某個“便民服務日”,,楊庭椿和幾名離退休法官應邀“擺攤”,求助群眾絡繹不絕,。“老百姓需要,,那我們下周再辦一場。”一場接一場,,一支老法官社區(qū)法律志愿者服務隊組建起來了,。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矛盾增多難以避免,,關鍵是依法化解,、及早化解。”一些求助的退休,、下崗職工,,自身法律知識欠缺,經濟能力又偏弱,,難以咨詢律師,,得不到幫助,往往把小矛盾鬧成了大矛盾,,利益也得不到維護,,讓楊庭椿很揪心。外地來京打工的小張就工資拖欠問題來咨詢,,說“再解決不了只能動粗了”,,法官們耐心講解“暴力維權得不償失”,勸住了他,。后來,,小張按指引走仲裁途徑拿到工錢,特意打來電話向楊院長報告,,“要信法”,。
“依法”是老法官們服務的精髓。有一年,,某單位經審批要在社區(qū)附近建動物飼養(yǎng)室,。百來戶居民不愿意,但找不到理由,,就準備上訪,、靜坐,、阻攔施工。社區(qū)多次調解無效,,老法官們出馬,,和居民代表認真分析案情,最終找到法律依據,,通過行政訴訟,,將動物飼養(yǎng)室“請”出了社區(qū)。楊庭椿說:“每一次咨詢,,每一起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
10多年來,,“法老隊”服務群眾過萬人次,,甚至外省市的人也前來咨詢。知法,、懂法,、信法的居民多了,潘南社區(qū)也成為市級文明社區(qū),、綜治先進社區(qū),。
如今在北京,“法老隊”“市民勸導隊”“社區(qū)懇談會”等一批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的辦法和機制,,成為社區(qū)安寧、城市平安的微型“減壓器”,。
17日23:00
雙榆樹消防中隊
有災必救,,逢難必幫,警鈴就是號角
京城午夜,,燈漸熄,,夜正濃,海淀區(qū)雙榆樹消防中隊,,一片安詳,。消防戰(zhàn)士剛忙完小事,幫轄區(qū)內群眾抓完蝙蝠,,悄然歸隊。
會議室里,,中隊指導員戴亞強,,正對著一張地圖看得津津有味。兩平方米左右的塑封紙上,,一條帶拐彎的紅色線路格外顯眼,,帶各種標記的圓點,,密密麻麻地散落在紅線附近,這是轄區(qū)內“世錦賽馬拉松消防路線圖”,。
已近凌晨,,當了15年消防兵的戴亞強卻沒有一絲困意,隨時準備出現場的他,,早已習慣了按警情過日子,,“不論什么時間,只要鈴聲一響,,狀態(tài)就來,。”
雙榆樹消防中隊,轄區(qū)36平方公里,,共有官兵55人,,2014年共出警1587次。“每次到現場,,都不知道會碰到什么危險,,警情就是命令,根本沒時間讓你去想,。”戴亞強說,,“很多時候生或死就是一瞬間的事。”
副中隊長靳禹雷是中隊的老人,,見多識廣,,但不久前的一次出警,當他打開火場內的一間房門時,,產生了轟燃,,呼吸器被打掉,讓他經歷了死里逃生,。那次出警的10天后,,靳禹雷迎娶了自己的新娘。
消防管理,、火場搶險,、反恐處突、服務群眾,,北京市公安消防總隊共有7000多名官兵,,38項個人基本功,把消防戰(zhàn)士個個練成了肌肉男,;52項實戰(zhàn)班組操法,,使他們能配合有序,應對不同的事發(fā)現場,;空中,、水域,、山岳、地鐵等8類專業(yè)救援隊,、800人的攻堅突擊隊可實施全領域救援,;119、110,、122,、120四臺應急聯勤聯動、跨區(qū)域警務合作機制,、重大保衛(wèi)24小時勤務機制,,確保快速反應,,全市52個重點區(qū)域實現機動力量全覆蓋,。
搶險舍生忘死,服務無微不至,。
“除了救火,,我們還會接到很多搶險救援類的警情,17日出警4次,,一半是幫群眾解決困難,。”據戴亞強介紹,在他們配備的破拆車上,,有各種工具2000多件,,“大到吊車,小到消防戰(zhàn)士自己發(fā)明的專門剪戒指的裝置,,應有盡有,。”
18日2:00
北新橋派出所、網安總隊值班室
從現實到虛擬世界,,不加班才是例外
簋街的凌晨,,紅燈籠亮成一片。喜歡夜生活的年輕男女們還端著啤酒,,吃著小龍蝦,,談天說地;網上,,身處天南海北的“夜貓子”們正通過電腦,、手機等通訊工具,聊天,、發(fā)微博,、刷微信朋友圈……
24小時無休,是北京市全體基層派出所的常態(tài),,而簋街凌晨格外忙碌,。
還有6個小時,民警周磊和薛俊博即可結束這4天一次,、每次長達24小時的值守,。身為北京市東城區(qū)北新橋派出所的民警,他們的轄區(qū)包括12個社區(qū)和簋街這個擁有300多家餐館的晚間餐飲一條街,。過去的18個小時里,,周磊和薛俊博所在的這個10人的值班班組,已經處理各類警情40多件,。
“今天還好,,至今沒有特別復雜的警情,明天應該可以休息,。”薛俊博說,,有些警情需要進行詢問、取證等后續(xù)工作,,值班警察必須全部處理完畢才能休息,,很多時候或多或少都要占用第二天的時間。“對我們來說,,加班是常態(tài),,不加班是例外。”
今年40歲的周磊,,從警已經20年,,從看守所調到派出所工作的8年時間里,大年三十從沒回過家,,也從沒有接送過9歲的兒子上下學,。“家里都習慣了,而且我們派出所的民警都這樣,。”周磊苦笑著說,,很多民警即便身體不舒服也不會輕易請假,“本來休息時間就不夠,,你多請假一天,,別人就得多值一天班,大家都不忍心,。”
與周磊和薛俊博一樣,,此時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的網警武岳也在值班。不過與派出所的民警不同,,作為“首都網警”微博微信的管理員,,對武岳來說電腦是一線,網絡是戰(zhàn)場。
北京云集了全國70%以上的大型門戶網站,,國家部委聚集,、企業(yè)總部林立,這對于首都網警而言意味著更大的責任,。每逢突發(fā)敏感重大案件,、事件,北京網安總隊都會立即針對各類不實信息開展搜集,、辟謠的工作,,比方近期,武岳和同事們的工作就很忙,,一刻也不敢松懈,。
困了,用涼水洗把臉,;盯著電腦屏幕的眼睛干了,,揉揉眼睛滴點眼藥水;肩膀痛了,,在椅背上蹭一蹭,。據統(tǒng)計,8月以來,,“首都網警”交流互動數達28370條,,接收舉報12307條,警示網民148人,,涉及違法信息2280條,。
“也許很多人對我們并不了解,現實生活中也很少與人面對面接觸,,但我們就在那里,,而且一直都在。”武岳說,。
18日5:00
鳳河營進京檢查站
進京路網,,全部收口管理
天色放亮,東邊天際霞光漸起,。一個巨大的藍頂大棚,,將104國道45.3公里處罩了個嚴實。鄭杰身穿整潔的警服,,正坐在路口,,通過一臺機器給進京的車輛底盤照相。“只要一秒鐘,,即可完成對機動車信息的核查,,車輛底盤上的所有細節(jié)都可以通過放大屏幕上的圖片進行檢查。”
作為北京的東南大門,平均每天有1.5萬輛機動車,,通過鳳河營公安檢查站進入北京,,鄭杰是這個檢查站的指導員。
據了解,,從今年5月開始,,北京市公安局牽頭相關部門,,在改造翻新原有22個進京外圍公安檢查站的基礎上,,新建了23個公安檢查站,,同時入駐了11個綜合檢查站,,鳳河營公安檢查站就是新建的一個。
“車多了,,開兩個車道吧,。”為了方便車輛通行,,鄭杰及時調整人員部署。“一個車道一般4名警力,,分別負責攔車,、核查車輛人員信息和檢查車內物品。”記者翻看檢查站的《登記表》,,發(fā)現8月17日該檢查站共查處問題車輛17輛,,以發(fā)現違禁物品居多。
沿著鳳河營公安檢查站旁邊的小路,,向西行進3公里,,來到一個丁字路口,在這里,,兩名檢查員,,正在跟一輛三輪車駕駛員聊著天。他們旁邊的房子上,,掛著“包頭營村西南口治安檢查點”的牌子,,這是一條河北進京的村道。
從7月底開始,,北京啟動了首都外圍治安查控防線建設,,對196條進京道路,開展摸底了解,,全部收口管理,,設立點位,細化到人,,對進京所有路口實現全覆蓋,、常態(tài)化24小時值守查控,已先后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78人……
陽光灑滿大地,守護首都安全的新一天開始了,。
(記者 朱競若 王昊男 余榮華) (陳一諾,、尹星云、李瑤,、秦佳琪參與采寫)
編輯:曾珂
關鍵詞:北京動員百萬“小紅帽” 保障閱兵活動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