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金融保護從培養(yǎng)“合格投資者”開始
互聯網金融大大降低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門檻,,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金融交易活動中,,變成金融消費者,。但金融交易內在的復雜多樣和專業(yè)性仍然存在,,再與高技術含量的互聯網結合在一起,,金融消費者準確理解與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實質的難度加大,自身合法權益更易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參與者數量眾多,,合力強大,一旦涉及面廣,、影響者多的重大利益問題未得到妥善處理,,可能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環(huán)境造成較大沖擊,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因此,,互聯網金融時代更加有必要關注和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
同樣是一筆閑錢,,今天的人們打理它的渠道可要比過去多上許多:存銀行吃利息,?如果你對流動性差但資金安全有保障的定期存款情有獨鐘,這也是不錯的選擇,;但不知從何時開始,,不少人習慣了靠互聯網金融打理閑錢,錢就存在手機里,,或者說就存在某個第三方支付平臺上,,無論是消費、還信用卡,、偶爾在朋友圈里發(fā)個拼人氣紅包,,還是在網貸平臺上搶購一兩款短期較高收益的眾籌項目,這些錢都可以聽從你的命令,,快速達成交易,。
總之,錢還是那些錢,,只是隨著金融創(chuàng)新的日臻提速,,更多普通人變成了金融消費者。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只不過,,在進行操作支付轉賬一系列流程時,,投資理財者是否了解其中隱藏的金融風險?一旦發(fā)生糾紛,,什么才是投資理財者保護自身財產不受損失的法寶,?
金融安全問題提上日程
這個夏天對于中國金融創(chuàng)新者而言,可謂收獲頗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無外乎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發(fā)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不過,細讀這份令業(yè)界等待多時的互聯網金融發(fā)展“家規(guī)”,,你會發(fā)現,,在鼓勵創(chuàng)新、明確各類型的互聯網金融業(yè)態(tài)歸誰管的同時,,《指導意見》在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方面也并不吝惜筆墨,。
監(jiān)管層擔心的第一條是拿出真金白銀的投資者是否“合格”?!吨笇б庖姟访鞔_提出,,從業(yè)者有向客戶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詳細說明交易模式和參與方的權利和義務,,并公布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保證投資者充分了解機構運作狀況、評估其風控和穩(wěn)健經營能力,。同時,,要研究建立互聯網金融的合格投資者制度,提升投資者保護水平,。
換句話說,,如果一位投資者,連自己所參與的金融投資運作模式都不了解,,就貿然參與其中,,則其無法被冠以“合格”身份,其投資行為及后果或無法受到應有保護,。
而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監(jiān)管者的思路也很清晰:研究制定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教育規(guī)劃,及時發(fā)布維權提示,;加強互聯網金融產品合同內容,、免責條款規(guī)定等與消費者利益相關的信息披露工作,依法監(jiān)督處理經營者利用合同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構建在線爭議解決,、現場接待受理、監(jiān)管部門受理投訴,、第三方調解以及仲裁,、訴訟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細化完善互聯網金融個人信息保護的原則,、標準和操作流程,;嚴禁網絡銷售金融產品過程中的不實宣傳、強制捆綁銷售,;另外,,從業(yè)機構還應當切實提升技術安全水平,,妥善保管客戶資料和交易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泄露客戶個人信息,。
業(yè)界人士分析,,在起草《指導意見》時,最牽扯監(jiān)管者精力的或許并非對各業(yè)態(tài)的定位描述和歸口管理,,事實上,,這些內容早在去年年中就已經漸次清晰。而要在一個儲蓄大國,,特別是在金融消費者并不算成熟的階段,,為中國式金融創(chuàng)新“正名”,將金融消費安全的重要性講深講透,,或者才是真正的難點,。
投資者權益保護難點不少
雖然思路清晰,但有一些麻煩事仍難以避免,,比如如何判斷這個投資者是合格的,,這一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在傳統銀行業(yè)那里似乎都無法得到完全解決,。
在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看來,,投資者保護所體現的是民法精神,即自己的權利自己主張,,在交易契約達成時,,投資者要盡到合理關注的義務,“但現在最突出的問題是,,金融產品讓客戶賺錢了,,就萬事大吉,如果客戶賠錢了,,很多人選擇將責任推給金融機構,,說機構沒有完整告知,,沒有講明風險,銷售行為不當,,如果金融機構不賠償損失,,投資者多數會起訴。一旦起訴,,敗訴的往往是金融機構,,這里最為關鍵的因素是金融機構不得不考慮法律執(zhí)行的成本。舉證成了問題,,比如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要求客戶做問卷,,還要求單設一個區(qū)域,將銷售者和客戶的對話錄音錄像,,而在實際操作中,,即使這些流程都完成了,出現問題后金融機構往往仍處于被動,。”
實體柜臺尚且如此,,互聯網金融平臺之上,要完成一系列的投資者保護工作,,難點或許更多,。
“互聯網之上的投資理財,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機構與投資者之間沒有設置防火墻,。”據一位業(yè)界人士介紹,,以網絡貸款為例,投資者還面臨著一種叫做“利益裹挾”的風險:“按照規(guī)定,,網絡貸款平臺只能提供媒介服務,,不承擔強制擔保的責任,換句話說,,我作為平臺只為借貸雙方提供信息服務,,但如果貸款者欠錢不還,我沒有義務幫他還,。但現在有一些平臺并不是純中介業(yè)務,,往往是他們找到一個貸款者,這個人為了融資可以承受更高的利率成本,,但平臺給予投資者的收益率要低于這個利率成本,,平臺從中賺取差價。這種低吸高貸賺取利差的行為,,將平臺自身也卷入其中,,如果貸款者跑路了,平臺作為交易關聯者,,是否應當承擔對投資者的賠償義務,?這個問題還亟待規(guī)范,。”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無論是互聯網金融產品,,還是傳統金融產品,有個共同點是大家所處同一個宏觀環(huán)境:實體經濟疲軟,,產能過剩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而此時金融市場的異常活躍,,本身就隱藏著風險,。
人民銀行發(fā)布的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zhí)行報告》,在“下一階段貨幣政策思路”提到,,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切實維護金融體系穩(wěn)定。繼續(xù)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行業(yè),、各類影子銀行業(yè)務,、企業(yè)互保聯保等風險領域的監(jiān)測分析,動態(tài)排查風險隱患,,督促金融機構及有關方面做好各種情景下的應對預案,。
對此業(yè)界人士表示,互聯網金融帶來的眾多產品,,其融資去向一旦涉及過剩產能或者政策敏感地帶,,加之項目本身缺乏審計,或也將為投資者帶來損失,。
“互聯網金融大大降低了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門檻,,越來越多的民眾參與到金融交易活動中,變成金融消費者,。但金融交易內在的復雜多樣和專業(yè)性仍然存在,,再與高技術含量的互聯網結合在一起,金融消費者準確理解和掌握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實質的難度加大,,自身合法權益更易受到侵害,。而且由于參與者數量眾多,合力強大,,一旦涉及面廣,、影響者多的重大利益問題未得到妥善處理,可能對金融市場和經濟環(huán)境造成較大沖擊,,影響社會和諧穩(wěn)定,。因此,,互聯網金融時代更加有必要關注和重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這樣對本報記者表示,。
投資者教育是對
投資者權益的最好保護
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qū)投資者權益保護得越好,資本市場就會越發(fā)達,,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也會越強,,對經濟的促進作用也就更大。
在美國,,美聯儲成立了獨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下設金融知識辦公室專門負責投資者教育,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于1994年就設立了“投資者教育及援助辦公室”,;在英國,金融服務監(jiān)管局在其網站上開通了消費者幫助頁面,,內容包括對各種投資產品或服務的介紹,、消費者權利保護的法規(guī)、客戶投訴及賠償的方式和途徑等,。而在韓國,、日本、泰國,、加拿大等國家,,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也被置于相當重要的位置。在我國,,一行三會以及相關協會也已經在金融消費者保護方面拉開了攻勢,。
與此同時,國際上還普遍認可這樣一種說法,,即“良好的投資者教育是對投資者權益的最好保護”,。值得一說的是,一些國家已經將金融消費教育作為一項課程,,向中小學生普及,。而這種說法,在剛剛過去的A股指數巨震中,,或者已經得到了印證,。業(yè)界普遍表示,即便股市打通了多空并舉的渠道,,但場外配資和加杠桿是投資者的自主選擇,,如果此前投資者教育工作到位,風險揭示有力度,,或者能將一部分即將走上借錢炒股的投資者攔住,。
當然,,教育培養(yǎng)一名合格的金融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金融消費者人數眾多,,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學習渠道和方式不一,應該將互聯網知識和金融知識充分結合,,針對不同目標群體,,探索多樣化的教育模式,開展有針對性的金融消費者教育,。”焦瑾璞同時表示,,金融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機構也要充分進行風險提示和提高透明度,不能在銷售中只講對自己有利的一面,,不能有欺詐銷售,,更不能有隱瞞行為,也不能憑技術優(yōu)勢和信息優(yōu)勢強勢推銷,、錯誤引導消費者,,也就是說“把你賣了、你還幫著數錢”,。要督促,、引導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處理好營銷和教育的關系,強化其教育責任,。同時,,要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合作,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消費者教育活動。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金融產品 互聯網 金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