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逼捐馬云”折射當前慈善的社會焦慮
理性地看,,這些言論不僅偏激,,有的甚至是直裸裸的要挾,屬于典型的道德綁架,。慈善并非哪個人的法律責任,,任何人都沒有權力要求他人捐贈,,或者向誰捐贈,以及捐贈多少,。而從慈善的倫理來說,,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分,。
當然,,慈善也是一種社會擔當,尤其是擁有大量社會財富,、占有大量社會資源的成功人士,,確有必要通過慈善的方式向社會回饋,通過興教助學,、扶貧助危,、保護環(huán)境、發(fā)展文化等公益項目,,讓更多社會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分享到社會財富。這也事實上確立了名人,、富人的社會責任,,放眼世界,,名人富人確是社會慈善公益捐贈的主要來源。從這個意義來說,,網(wǎng)友向馬云等名人發(fā)出“逼捐”的聲音,,也多是出于這一期望,只是表達的方式欠妥當,,同時,,對慈善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如果動輒打上“仇富”的烙印,,何嘗不是另一種暴力表達,。
天津港爆炸并不是自然災害,而且是特別重大的安全事故,。從慈善公益的倫理來講,,這并不是慈善公益應給予救助的地方?;蛘哒f,,在事故調(diào)查確立民事賠償責任以及政府應當買單之前,慈善公益沒必要急著越俎代皰,。如,,犧牲的消防隊員,從弘揚社會正義的角度出發(fā),,給予捐贈并沒有錯,,但是他們是公職人員,可以預料的犧牲,,有必有的撫恤與救濟機制兜底,,來自社會的捐贈只能是錦上添花,相反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那才是一種悲哀,。
更重要的是,但凡有大的災害才想到讓名人,、富人捐款,,這樣的公益慈善只能說還停留在很低的層次,離慈善事業(yè)常態(tài),、常見,,公益陽光普照,還有不小的差距,。成熟的社會公益,,名人與富人應當是通過基金會的形式來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有計劃,、有項目,、有重點的開展,。事實上,在這個方面馬云是走在前列的,, 2014胡潤慈善榜上,,他以145億元捐贈額刷新中國慈善記錄。馬云和蔡崇信以他們在阿里巴巴2%的股權設立了兩只慈善信托基金,,其中馬云和蔡崇信分別占7成和3成,。該基金將用于環(huán)境、醫(y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
馬云不乏“最慷慨”的一面未必就是刻意被人忽視,,更大程度恐怕還是其慈善基金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不夠大,。推而廣之,以其為代表的富人名人,,慈善公益的規(guī)模以及運作,,還沒有賦予社會群體以切身的現(xiàn)實體驗,未能徹底改變富人不“慈善”的固有印象,。從這個意義來說,,一有大的災難,便惦記著富人的荷包,,正是慈善的社會焦慮,,我們對慈善的淺表化理解,暴露無遺,。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逼捐馬云” 慈善的社會焦慮 天津爆炸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