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從一無所有到應有盡有——半個世紀以來西藏基礎設施發(fā)展掃描
新華社拉薩8月12日電 夏末秋初的雪域高原,,迎來了一年中工程建設的黃金季節(jié),。半個世紀以來,得益于一批批重大項目建設,,西藏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從一無所有到日臻完善,,有力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fā)展,。
西藏自治區(qū)發(fā)改委副主任馬菁林介紹,中央先后召開的5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累計安排646項重大工程,,其中,1994至2014年,,西藏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6000億元,,年均增幅達22.0%。
立體交通網絡便民行
“小時候去縣城得騎馬,,去拉薩更得好幾天?,F在去縣城或日喀則市區(qū)直接坐大巴,去拉薩從日喀則坐火車3個小時就到了,。”58歲的日喀則江孜縣熱龍鄉(xiāng)村民索達說,,他在日喀則火車站候車去拉薩女兒家。
拉貢機場專用公路填補了西藏無高等級公路的空白,;墨脫公路貫通結束了全國最后一個縣不通公路的歷史……如今,,西藏公路通車里程已達7.5萬公里,74個縣中65個縣通了油路,,鄉(xiāng)鎮(zhèn)公路通達率99.7%,。
除公路外,青藏鐵路2006年通車,,結束西藏無鐵路的歷史,;拉薩至日喀則鐵路去年運營;拉薩至林芝鐵路已全面開工。短短10年間,,奔馳的列車成為雪山草原間一道靚麗風景,。
“小時候我連汽車都沒見過,現在我在成都工作的兒子每次來回都坐飛機,。”索達感慨道,。
民航事業(yè)更是從無到有。拉薩貢嘎機場1967年建成運營,,架起了西藏到北京的空中橋梁,。目前,西藏通航機場共5個,,58條國內外航線通航城市近40個,。
現代能源惠民生促發(fā)展
明亮寬敞的二層藏式樓房,客廳里擺著電視機,、冰箱等家用電器,。瓊結縣62歲的普珍每天都看藏語節(jié)目。
“幾十年前我們都用油燈,,屋子里烏煙瘴氣的,。前些年全村架起電線,家里趕緊買上電視機和冰箱,,政府還發(fā)了電動酥油筒,,現在家家戶戶離不開電。”普珍說,,孩子晚上寫作業(yè)不必擔心看不清楚了,。
“十二五”以來,西藏能源設施建設發(fā)展迅速,。青藏直流聯網工程和川藏電網聯網工程建成運行,,結束西藏電網孤網運行歷史;西藏首座大型水電站藏木水電站去年開始發(fā)電,,部分地區(qū)冬季缺電難題緩解,;藏中電網夏季盈余電量今年首次外送青海,電力季節(jié)性盈缺結構得到合理分配,。
西藏自治區(qū)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區(qū)發(fā)電裝機容量達169.7萬千瓦,,較2010年增長74.2%,,全年發(fā)電量32.12億千瓦時,基本滿足群眾生活和加工生產需求,。
水利設施保糧促增收
農業(yè)生產離不開水利設施,。今年夏季,那曲,、日喀則的部分縣鄉(xiāng)相對干旱,,水利灌溉工程成為農牧民的及時雨。
“我們靠種青稞,、土豆過活,,20年前靠天吃飯,1個月不下雨,,收成就沒指望了,,現在不用擔心天旱,有了水庫和灌渠,,產量高出兩倍多,。”拉孜縣查務鄉(xiāng)村民頓珠說。
?。担澳陙?,西藏先后建成日喀則滿拉、山南雅礱,、拉薩墨達3個大型灌區(qū),,新建旁多、拉洛水利樞紐等水源工程,,解決了產糧區(qū)灌溉問題,,基本形成旱能澆、澇能排的格局,。
西藏自治區(qū)水利廳廳長達娃扎西說,,目前全區(qū)已建成30萬畝以下和1萬畝以下灌區(qū)分別達61處、6253處,,總耕地面積536萬畝中有效灌溉面積335萬畝,。
農牧民通信不再“靠吼”
8月的羌塘草原,,草綠牛羊肥,。尼瑪縣牧民旺杰背著干糧在湖邊放羊,一首藏族歌曲突然響起,,是他的手機鈴聲,,兒子打電話說過兩天要回趟家。
“過去我們祖祖輩輩外出放牧根本沒辦法跟家人聯系,,通訊只能‘靠吼’,,聽不聽得清楚,要看是順風還是逆風?,F在有手機隨時給家人和朋友打電話,,很方便,。”旺杰笑著對記者說。
?。玻埃埃茨?,西藏鄉(xiāng)鄉(xiāng)通電話;2009年,,墨脫縣光纜開通,,我國所有縣均通光纜;2010年,,隨著尼瑪縣央龍曲帕村開通電話,,西藏所有行政村通上電話;2011年鄉(xiāng)鄉(xiāng)通寬帶……
西藏自治區(qū)成立初期,,通信網絡一片空白,。目前,西藏已架起聯通全國乃至世界的通信網絡,。全區(qū)電話用戶普及率達107部/百人,;互聯網用戶217.6萬;村通寬帶率72.5%,。
編輯:曾珂
關鍵詞:西藏 西藏基礎設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