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抗戰(zhàn)護臺的“黑旗”三猛將
黑旗軍在臺灣八卦山抗日
在50年反抗日本殖民抗爭中,,臺灣地區(qū)總共有65萬人犧牲罹難。而這其中既有慘遭日本侵略者屠城的各族同胞,,也有以就義前書下“生為大清之民,,死作大清之鬼”的臺灣著名抗日農(nóng)民起義領袖簡大獅為代表的臺灣當?shù)乜谷罩臼浚?ldquo;違抗圣旨與日人抗戰(zhàn)到流盡最后一滴血”的大陸守臺清朝黑旗軍將領劉永福,、吳彭年,、楊泗洪三猛將。
滄海桑田,。盡管時間過去了整整兩個甲子,,但直到今天,歷史依然沒有忘記那些為了保衛(wèi)臺灣,、保衛(wèi)家園而犧牲的兩岸抗日志士,。
■為“不令倭得”,劉永??够手急E_衛(wèi)國
120年前1895年農(nóng)歷五月初六,,也就是當年的陽歷6月1日的臺灣。
當《馬關條約》大清國談判全權代表李鴻章之子李經(jīng)方,,與后來成為日本殖民臺灣后的首任臺灣總督日本人樺山資紀,,在停泊于臺灣基隆海面的日艦“橫濱”號上完成了簽訂《交接臺灣文據(jù)》,正式辦理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交接手續(xù)時,,鎮(zhèn)守臺灣南部的清朝駐臺防務將領劉永福接到了清政府要其回防福建的“圣旨”,。
然而,在“縱使片土之剩,,一線之延,,亦應保全,不令倭得”的對臺灣軍民堅決承諾下,,劉永福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決意違抗清政府要其從臺灣撤軍的旨意,選擇與臺灣軍民保土衛(wèi)國,,與“臺灣共存亡”的卓絕艱苦的抗日戰(zhàn)爭,。
作為清朝將領,劉永福自1869年奉命入越南幫越南平定叛亂,,此后又在越南抗擊法國軍隊對越南侵略,,1884年中法戰(zhàn)爭開始后,,因抗法有功被授以提督之銜,。戰(zhàn)爭結束后,劉永福奉詔歸國,爾后出任南澳鎮(zhèn)總兵,。
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劉永福奉命帶兵赴臺灣加強防務。抵臺后,,劉永福建堡壘,,籌防戰(zhàn)。因受時任臺灣巡撫唐景崧猜忌,,受命率部駐守臺南,。唐景崧此一布局,致使臺北方面防務疏懈,。
甲午大清戰(zhàn)敗,,臺灣被迫割讓日本的消息傳到臺灣,臺灣抗日志士丘逢甲等率紳民抗爭無果,,于是召集臺灣民眾商議謀取“獨立”,,并發(fā)電報給劉永福,咨詢可否,,劉復電:與臺共存亡,。“臺灣民主國”建立后,臺灣巡撫唐景崧任“總統(tǒng)”,。6月7日,,因臺北被日軍攻陷,不久唐景崧逃跑,,臺紳民于是又推舉劉永福繼任,,遭劉婉拒。但劉永福出任“民主大將軍”,,率部抗擊南犯日軍,,駐扎在臺南府城。唐景崧逃跑讓劉永福備感憤怒,,決意與臺灣人民一道死守臺灣,。
為了做長期抗日準備,劉永福在臺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設官銀號,,發(fā)行紙幣,興郵政,,嚴海關,。劉永福還親自到海邊勘察海岸線,在海岸挖掘塹坑,,把木桶去底埋入塹內(nèi),,里面插上竹簽,,竹簽削得如尖刀,鋒利如劍,,外面蓋上薄木,,蒙上草皮,偽裝得和陸地沒有區(qū)別,。以待日軍從臺南登陸踩踏后木翻人落,,竹簽穿過腹部斃命。劉永福這招的確管用,,后來日軍登陸臺南海岸遭到這一工事阻撓,,損失慘重。日軍懼怕不敢輕易登陸,,便改為艦炮轟炸海岸,,炸毀這一工事。但劉永福率領軍民占據(jù)有利地勢堅守,,他還多次親自開炮殺敵,,使日軍數(shù)日不能前進一步。
由于劉永福與臺灣民眾的頑強抵抗,,侵臺日軍不僅遭受慘重損失,,原本計劃快速控制全臺灣的計劃也被迫推遲。
7月,,日本首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改變戰(zhàn)法,,他給劉永福寫信,以高官厚祿對劉永福等人誘降,,被劉永福嚴詞拒絕,。在給樺山資紀的回信中,劉永??犊愒~,,指責日本人:“……背盟負義,棄好尋仇,,無端奪我藩封,,無端侵我邊境。當是時,,中國臣民,,人人切齒,咸欲滅此朝食,,以張我朝廷撻伐之威……”并表示,,“余奉命駐防臺灣,意當與臺共存亡,,一旦委而棄之,,何以對先帝于地下……”
樺山資紀收到復信,,自知劉永福不會降日,便再次發(fā)重兵攻臺南,。劉永福率臺灣軍民奮勇抵抗,,全力據(jù)守,。到9月,,劉永福及臺灣軍民粉碎日軍多次進攻。但由于防務軍費入不敷出,,劉永福率領的軍隊孤軍奮戰(zhàn),,在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情況下,部分軍隊退入山里繼續(xù)作戰(zhàn),,小
部分向大陸撤退,。
■吳彭年血灑八卦山
曾做過縣丞的吳彭年,祖籍浙江余姚,,后客于廣東順德,,是劉永福帳下一員戰(zhàn)將。
在劉永福駐守臺南府的1895年6月,,吳彭年在苗栗縣與臺灣著名抗日志士吳湯興,、徐驤一起合力抵抗日軍南下。由于臺北被攻陷,,劉永福擔心臺中兵力空虛遭日軍攻擊,,所以考慮派兵支援當?shù)亓x民??紤]到臺中地區(qū)對臺南的特殊地理位置,,為阻擋日軍南下,吳彭年自告奮勇,,愿意率700兵士支援臺中抗日義軍李維義,。
農(nóng)歷閏五月二十九日,當吳彭年率兵到達彰化時,,李維義領導的“新楚軍”已經(jīng)部署于苗栗,。6月15日,吳彭年又接到苗栗民眾請求,,率屯兵營管帶徐學仁,、大甲屯兵營管帶袁錦清、幫帶林鴻貴等帶兵前往苗栗,,并于6月16日進駐當時苗栗縣管轄的大甲,。6月18日,由于“新楚軍”副將楊載云在頭份莊戰(zhàn)役中戰(zhàn)死,,日軍乘機南下,。
不日,,日軍抵達大甲與守軍交戰(zhàn)。吳彭年所部因兵力不足,,而新招的兵士尚未完成,。戰(zhàn)爭形勢危急,危急之下,,為了鼓舞士氣,,吳彭年騎馬掠陣,沖鋒在前,。但后因其戰(zhàn)騎陣前悲鳴而無法前行,,遂換馬再出陣。在鄭義金等臺灣義軍的協(xié)助下吳彭年所率的部隊奮勇力戰(zhàn),,最終大甲屯兵營管帶,、幫帶袁錦清、林鴻貴壯烈犧牲,,吳彭年才不得不收兵返回大甲,。
6月23日夜間,苗栗被日軍攻破并占領,,吳湯興,、徐驤率軍南下臺中,吳彭年則率兵趕到彰化,,并發(fā)電報給臺南劉永福告急,。第二日,日軍以兩隊進攻彰化,,吳彭年以王得標率義軍七星旗兵300守中寮,、劉得勝率領先鋒營駐守中莊,孔憲盈守茄苳腳,、李士炳和沈福山各率所部守八卦山,。6月26日黎明,日軍以一中隊涉溪攻黑旗營,,并又以一中隊攻其背后,。吳彭年率兵出戰(zhàn),而日軍大隊人馬此時已從間道直插八卦山,,吳湯興和徐驤緊守陣地并開炮轟擊,。但日軍卻用山地部隊冒險登山進攻,吳湯興陣亡,,徐驤被迫撤退,。當時吳彭年正率領部隊在大肚溪畔與日軍交戰(zhàn),遙望八卦山已豎起日軍旗幟,急率全軍回救,。
部隊剛到八卦山山麓處,,吳彭年中彈墜馬,身邊4名親兵也壯烈戰(zhàn)死,。在日軍炮火猛烈攻擊下,,吳彭年身負重傷。但他卻多次自己裹創(chuàng)再戰(zhàn),,直到彈盡,,最終壯烈犧牲。此役吳彭年率部雖絕大部分最終壯烈殉國,,但也殲滅數(shù)百日軍,。
■誓與臺南共存亡的“黑虎將軍”楊泗洪
楊泗洪,,是今天江蘇宿遷市人,。早在劉銘傳做臺灣巡撫時就隨之入臺練兵。由于楊泗洪武藝精強,,從軍多年,,深得劉銘傳厚愛。
甲午戰(zhàn)爭后,,楊泗洪成為劉永福軍中戰(zhàn)將,,任協(xié)統(tǒng),其與臺中,、臺南義民歃血為盟,,“誓守臺南不去”。
事實上,,作為從軍多年的戰(zhàn)將,,楊泗洪也知道,以臺南一隅要抗衡日軍十分困難,,但楊泗洪卻從不言敗,。每次戰(zhàn)役他均身先士卒,奮勇在前,。由于其勇猛善戰(zhàn),,常常讓來侵的日軍聞風喪膽。
尤其是在臺南安溪一戰(zhàn),,楊泗洪活捉日軍首領戈藤等人,,并斬首掛于軍營外示眾,當時讓日軍震驚,。
雖然和吳彭年一樣,,內(nèi)無糧草外無救兵,但楊泗洪在日軍重重包圍中依舊英勇殺敵,。在一次突圍中,,楊泗洪腿部受傷,,他割衣裹傷,再入敵陣狂呼殺敵,。其部屬有感于楊泗洪奮不顧身,,雖均身處絕境,但卻士氣高昂,,他們與日軍堅持血戰(zhàn)兩晝夜,,殲敵無數(shù)。最終全部壯烈,。
事實上,,據(jù)臺灣有關部門整理的史料記載,自1895年臺灣淪陷后,,血灑臺灣抗日戰(zhàn)場的大陸軍民數(shù)以萬計,,他們與臺灣人民一道為“不令倭得”浴血奮戰(zhàn)。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抗戰(zhàn)護臺 “黑旗”三猛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