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黑虎泉該不該變泡腳盆
名泉還是應該更優(yōu)先眼睛,,而不是腳板
最近,一張新聞照片在流傳:可能是天氣炎熱的緣故,,濟南黑虎泉景區(qū)內(nèi),,游人紛紛脫鞋,下泉泡腳解暑,。和之前的景區(qū)刻字事件不一樣,,此事卻引發(fā)兩種意見。一種說,,黑虎泉,,千年名泉,怎么能變泡腳盆呢,?讓慕名而來的游客瞅一池腳丫子,,有礙觀瞻,太不文明,!另一種說,公共景觀,,本該有讓老百姓親近自然的功能,,泡個腳怎么了?“文明潔癖”要不得,!
泛而論之,,兩種意見都有道理。公共景觀既應該有馳心騁目的觀賞功能,,也應該有親近自然功能,。問題是,具體到黑虎泉上,,更應該側(cè)重哪個功能,?還是應該兼顧?
筆者倒認為,,黑虎泉,,還是應該更優(yōu)先眼睛,而不是腳板,。
黑虎泉是濟南的四大名泉,。除了趵突泉,也就數(shù)它知名度高了,。自金代起便享譽天下,,是泉城的一張名片。要泡腳,哪兒不能泡,?為啥非得變名泉景區(qū)為露天腳盆呢,?泉既有名,慕名而來的游客就多,,大家是為看泉而來,,不是來看腳丫子的。滿眼白花花的流水,,自然有種雅趣,;滿眼白花花的腳丫子,恐怕不但沒看頭,,而且會破壞心情——不好看?。?/p>
要說親近自然,,泡腳不如游泳,。腳親近,不如整個身子都親近嘛,??墒牵稘鲜忻Wo條例》中早有規(guī)定,,禁止在公共場所的泉池內(nèi)游泳,、洗涮衣物。規(guī)矩背后的道理是啥呢,?親近自然是好事,,但不見得符合名泉的定位。雖然化學意義上說都是水,,但在文化意義和功能定位上,,此水不同自來水,如畫里青山,,不宜挖掘“實用價值”,。琴不是不可燒火,鶴不是不能烹調(diào),,可焚琴煮鶴,,卻不相宜。
退一步說,,就算非以親近芳澤為美,,眾人紛紛脫鞋下水,也有公共衛(wèi)生上的隱患,。你知道誰有腳氣,、哪個有皮炎,?就算是活水,也經(jīng)不住人多腳雜啊,。
話雖如此,,游客泡腳的心理卻可以理解:烈日之下,清冽的泉水格外誘人,,越是名泉,,越是想親密接觸一下。管理不見得光靠保安扯著嗓子喊,,也可以考慮想點兒別的替代性的招,。比如,另搞一個親水體驗的區(qū)域,,如何,?
由于人口和氣候等原因,濟南的泉水遠沒有歷史上豐沛,,應該算是一種稀缺資源,。拿來當風景,還是當泡腳池,?答案應該很明顯,。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黑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