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圣迭戈漫展為什么這么火,?
原標題:圣迭戈漫展為什么這么火,?
哈里森·福特自墜機事件后首次公開亮相,,為《星球大戰(zhàn)7》站臺。
后街男孩與超級男孩“合體”拍僵尸電影,,不可思議的三人組,。
《權力的游戲》的艾麗婭(左一)與《哈利·波特》的哈利(右一)終于相遇了,粉絲熱切呼喚“在一起”,。PS.左二正是“野人”吉莉,。
詹妮弗·勞倫斯在臺上用桌布擦鼻涕。粉絲也是真愛,,都說“好喜歡呢”,。
粉絲剛嚼完耳根說《自殺小隊》明星云集,動漫界教父級別的斯坦·李就出來了,,老爺子帶著一撥FOX超級英雄自拍合影,,繼續(xù)集郵露臉。
“天使”米沙·克林斯騎外賣三輪車來為粉絲發(fā)免費比薩,。
【漲姿勢】
一年一度的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昨日結束,。作為隔岸觀火的群眾,,無法體驗現場的熱鬧,從網絡和其他媒體獲得的信息,,也是只鱗片爪。對于這一流行文化界的盛事,,你可能有許多問題,,本文僅試圖解答其中一些最重要的。
首先,,圣迭戈漫展到底是什么,?為什么值得關注?
漫展當前的官方全稱,,其實是“國際漫畫大會:圣迭戈站”(Comic-Con International: San Diego),;“圣迭戈漫展”(San Diego Comic-Con,簡稱SDCC)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名號,,粉絲最熟悉而被沿用至今,。按照官網的解釋,漫展的目標,,是通過展覽的形式,,慶祝漫畫對藝術與文化的貢獻,從而讓更多的人認識并愛上漫畫及相關藝術形式,。
所以,,漫展雖然以漫畫為基礎,但從一開始,,就不僅僅關注漫畫出版物,;漫展如今已成為一個涵蓋電影、電視,、游戲,、玩具、出版等多媒體領域的龐然巨物,。但其核心依然未變:那就是力圖在所有相關領域,,成為粉絲之間以及他們與專業(yè)內容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交流平臺。由于多年來積累的超級人氣,,各個媒體領域內的內容制造商,,也愿意在這個平臺上發(fā)布旗下重頭產品的最新信息。反過來,,先睹為快未來一兩年將要上映的影視游戲新作,,也越來越成為漫展最大的吸引力。
在中心展場之外,,所謂“邊會”(Side Event)的相關活動也越來越多,,這些雖不屬于漫展官方節(jié)目,,但也得到漫展幕后組織的友情支持。因此,,即使沒法得到門票進入漫展正式場地,,漫展期間的圣迭戈市,也是漫迷,、影迷等各種粉絲結識同好,、一起“嗨皮”的圣地。
那么,,圣迭戈漫展到底火爆到什么程度,?從來都是如此嗎?
從1970年首次舉辦以來,,圣迭戈漫展已經數次改變會場,,因為參展人數不斷增加。據統(tǒng)計,,近十年來,,每屆漫展的與會人數,都超過十萬,;近兩三年的參會者,,更是都超過了十三萬。這還只算到場有正式參會牌照的,。事實上,,漫展的入場券越來越一票難求,近幾年采用提前網上注冊購票的形式,,都是在一兩個小時內被搶光,。
同時,在媒體曝光率上,,圣迭戈漫展不僅雄居其他同類活動之首,,更由于其四天的時長,無論是信息轟炸的廣度還是密度,,都超過美國其他頂級的休閑文化盛事,,比如超級碗橄欖球決賽,或奧斯卡頒獎典禮,。除傳統(tǒng)媒體報道外,,在社交網絡時代,每位參會者都成為所謂“自媒體”,,他們發(fā)的照片,、推文、臉書日志等,不僅能輻射親友,,還能借助網絡形成病毒式傳播,。
雖說漫展本身是由非營利機構組織的,在“眼球經濟”時代,,有人氣就有生意,。漫展的超級人氣,最近幾年每年都給當地帶來近兩億美元的經濟增加值,。難怪圣迭戈市歷屆市長,,都舍不得漫展這頭肥羊,不惜投入巨資修繕,、擴建會所,來協(xié)助漫展的繁榮,。
正因為集中了諸般火爆特性,,圣迭戈漫展被《洛杉磯時報》稱之為“北美最盛大的流行文化展”。無論從哪方面看,,漫展都已成為當代美國流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在漫展的誕生初期,,完全是另一幅景象,。1970年8月召開的第一屆圣迭戈漫展,與會人數只有300人,,此后花了差不多20年時間,,漫展的與會人數才實現1989年時超過一萬。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當初漫宅們的小眾聚會,,成為今天的流行文化航母?
應當說,,這是一個緩慢變化,,且雙向選擇的結果。在這當中,,電影作為最具滲透力的流行文化,,好萊塢與漫展的結盟,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最開始的數屆展會,,都是比較純粹的漫畫迷聚會交流。1976年時,,第一次有好萊塢電影參會,,那是一部急于推銷自己的科幻“小片”《星球大戰(zhàn)》。頗具諷刺意味的是,,當時參加《星戰(zhàn)》推廣會的,,只有寥寥30余人,。當然,盧卡斯影業(yè)第二年重返漫展時,,《星球大戰(zhàn)》已火爆全球,,電影在漫展的形勢從此改觀。
但是,,即使有《星球大戰(zhàn)》充當始作俑者,,好萊塢入侵漫展的節(jié)奏,在整個八九十年代還不是很快,。諸多片廠那時更依賴傳統(tǒng)的宣傳推廣渠道,,漫展只能被視為不守常規(guī)的奇招。2000年的《X戰(zhàn)警》,,被普遍認為開啟了延續(xù)至今的漫展與好萊塢的蜜月期,。此后,《蜘蛛俠》《鋼鐵俠》等接踵而來,,讓電影與漫畫粉絲的聯(lián)姻進一步加深,,直到漫威在2010年的漫展上、集結眾英雄宣布《復仇者聯(lián)盟》而達到高潮,。
如果說漫畫相關影視作品入駐漫展,,還算開發(fā)共同的粉絲群基礎;那么,,近年來各大片廠與電視臺,,紛紛開始在漫展上推廣與漫畫并無關聯(lián)的作品,就純粹是看中了這塊平臺的“眼球效應”和“造粉能力”,。從漫展組織方來說,,超越傳統(tǒng)漫畫領域之外的媒體作品,只要能拉來新的觀眾,,結果都能賣出更多的會展產品,,和當地的其他生活服務,自然也是多多益善的,。
如此一來,,這一切“便利”的合作,就像滾雪球一樣,,讓漫展變成今天的巨無霸模樣,。
可能有人會問:漫展的前景如何?還會無限發(fā)展下去嗎,?
理性的答案,,是“不太可能”。事實上,最近的漫展,,不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趨于飽和;再擴張的話,,只會產生撕裂而非更大的利益,。所謂“盛極而衰”,目前的漫展,,雖說表面上看來風光無比,,但不少潛在的危機,也給其前途籠罩了不確定的陰影,。
粉絲是漫展最大的法寶,,也是其一切活動的核心;如果粉絲心累了,,不想來了,,那漫展就如臨末日了。近一二十年漫展擴張很快,,與會人數連年暴漲也產生了一些不良后果。比如說組織接待方面的困難,,買票難是一回事,,即使買到入場券,能否得償所愿參加自己心儀的活動,,又是另一回事:幾乎每個活動都有巨長的隊伍,,很可能排了幾小時隊還參加不了;同時,,基本會場設施——如廁所,、充電插座等,都變得供不應求,。諸般不方便,,造成與會者身累心更累。
過度商業(yè)化,,也是導致會場體驗惡化的原因之一,。原初的漫展,更多是粉絲同好圈之間的交流,,與漫畫作品主創(chuàng)者之間的溝通,,也集中在探討作品內容層次,購買行為僅作為粉絲表達感激的自發(fā)行為,。如今的漫展涉及太多利益方,,商業(yè)氣息過濃,讓純粹以愛好交流為目的的死忠漫展粉們感到非常不適。而在會場之外,,當地酒店餐飲等服務業(yè),,在漫展期間普遍提價,也在客觀上增添了普通與會者的成本,。
既然那么多電影,、美劇都在漫展公布新動向,好萊塢能救漫展嗎,?
其實,,好萊塢的過度介入,也讓傳統(tǒng)漫展觀眾心冷,;特別是那些與漫畫完全無關的影視作品,,因為它們背后有財大氣粗的片廠或電視臺支持,往往還占據了最好的會場資源,,反而讓作為傳統(tǒng)漫展核心的漫畫類交流活動淪為花邊陪襯,。像《暮色》《饑餓游戲》系列這樣的,雖然能引來大批粉絲,,但他們很可能僅僅為了目睹偶像一面,,而對漫展其他節(jié)目無甚興趣,客觀上卻排擠了漫展目標觀眾群的參加機會,。
其實,,片廠也有自己的小算盤。他們看重的,,是漫展粉絲的口碑效應,,但后者并非完全靠譜。更確切地說,,漫展與會者的偏好,,與電影希望吸引的普通觀眾群的口味,還是有一定距離,。在漫展上獲得好評甚至成為風靡的現象,,并不一定意味著此后影片票房能火爆。像2008年的《守望者》,、2009年的《海扁王》與《歪小子史科特》,,都未能取得預期市場效果;更有像《創(chuàng)戰(zhàn)紀》那般連續(xù)三年震撼漫展,,卻在正式發(fā)行后栽了大跟頭,。因此,片廠會重視漫展,,但對其依賴程度有所減少,,至少其他常規(guī)推廣手法不能少,。而對于像迪士尼這樣本身有龐大粉絲資源的片廠,翅膀硬了之后逐漸疏遠漫展,,轉而發(fā)展自己的粉絲群年會(如D23展會),,也不算出乎意料了。
歸根結底,,如今的圣迭戈漫展,,各方面都離當初那個服務小眾的目標甚遠;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固然成就了它風頭無兩的地位,,但高處不勝寒,與好萊塢蜜月期不可避免的冷卻,,其核心粉絲流失的陰影將越發(fā)凸顯,。問題是,攤子弄大了以后,,太多利益摻雜其中,;組織者為此復雜局面所裹挾,恐怕也無暇停下來思考,。圣迭戈漫展是否能繼續(xù)紅火下去,?唯有拭目以待。
□紅袖添飯(影評人)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圣迭戈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