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tǒng)一戰(zhàn)線 統(tǒng)一戰(zhàn)線
宋慶齡基金會舉辦“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圓桌會議
原標題: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舉辦“和諧•合作•發(fā)展•責任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理念與實踐”國際圓桌會議
與會代表合影
本網訊 6月24日,,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和諧·合作·發(fā)展·責任——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理念與實踐”國際圓桌會議在北京開幕,。會議吸引了來自10個國家的30多位氣候變化,、哲學、法律,、傳播等領域的權威人士和知名學者參加,。全國人大常委、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趙白鴿,,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常務副主席齊鳴秋等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趙白鴿指出,,氣候變化是當今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重大全球性問題,,是環(huán)境問題更是發(fā)展問題,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的共同任務,。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積極作為,與世界各國一道為應對氣候變化的調整做出更大努力,。按期在2015年巴黎氣候變化大會完成新協議的談判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愿望,。中方愿與各方一道,按照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推動2015年巴黎會議達成全面,、均衡的結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共同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不懈努力,。
趙白鴿表示,中國政府把綠色低碳循環(huán)經濟發(fā)展作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主動實施一系列舉措,,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做出了積極貢獻,取得明顯成效,。為取得這些成效,,中國采取了積極地措施:積極發(fā)揮建設性作用,促進國際務實合作,;加強制度建設,,注重立法和法律實施;倡導構建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加強企業(yè)和公眾參與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為應對氣候變化的綜合挑戰(zhàn),趙白鴿提出了幾點建議:加強“南-北-南”對話合作,;分享實踐經驗,;加強能力建設;開展技術合作,;加大資金支持,;鼓勵企業(yè)與公眾參與,。
齊鳴秋指出,,此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氣候變化國際圓桌會議,旨在傳承宋慶齡精神,,關注人類共同命運,;發(fā)揮具有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特別諮商地位的優(yōu)勢,構建非官方平等對話平臺,;促進中外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探討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理念與實踐,,分享交流全球氣候治理智慧;提升全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認識,,加強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理解和重視,。
本次國際圓桌會議為期兩天,主題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戰(zhàn)略與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視野,;應對氣候變化的倫理責任;氣候變化的法律應對與共同行動等。來自中國的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院長、一級教授張立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研究員劉海年,來自美國的耶魯大學講座教授,、全球正義研究中心主任托馬斯·博格等20余位專家學者將做主旨發(fā)言,。
圓桌會議討論
(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供稿)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宋慶齡基金會 應對氣候變化 國際圓桌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