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一點一評一點一評
趙樸初與書畫藝術(shù)
趙樸初先生像
今年是我國卓越的佛教領(lǐng)袖,、杰出的書法家、著名的社會活動家與偉大的愛國主義者趙樸初先生(1907—2000)誕辰108年,又逢其茶壽之年,。我曾經(jīng)在樸老身邊工作十年,一直陪伴至老人家駕鶴西去,,這種機緣使我終生受益,。如今他老人家離開我們已有十五個年頭了,每每想起和樸老在一起的時光,,仍有恍如昨日的之感,。樸老一顰一笑,蘊含著他不凡的人格魅力,。今應(yīng)人民政協(xié)報編輯之約,,寫此短文,以資紀念,。
趙樸初行書自作詩
樸老與書法
樸老出生在四代翰林的大家庭,,家學淵源,字寫得好,,是我國公認的一代書法大家,。生前他擔任過首屆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西泠印社第五任社長,。早在1952年,,陳毅元帥就非常喜歡他的書法,不僅請他書寫過扇面,,還多次邀請他去觀看自己下圍棋,。樸老晚年寫過一首詞,名為《圍棋》清平樂,,回憶當年書“贈陳將軍”之往事,,著錄在《趙樸初書法集》中:“紋秤坐對,誰究棋中味,?勝固欣然輸可喜,。落子古松流水,,將軍偶試豪情。當年百戰(zhàn)風云,,多少天人學業(yè),,從容席上談兵。”樸老在題跋上云,,“一九五二年作,,一日,梅達君持一白折扇來云,,陳毅同志索書,,并以圍棋為題命賦詩,因成此闕,。時陳公常與人對弈,,余屢作旁觀。”陳毅同志是于1955年授予元帥軍銜的,,所以當時樸老稱其為“陳將軍”,。
樸老從不以大書法家自居,可是人家求字者甚多,,到了晚年亦如此,。樸老內(nèi)心向佛,心胸豁達,,幾乎有求必應(yīng),。人家來醫(yī)院看望他,送來了鮮花,,或者持來其他看病人的禮品,,他就會很認真地書寫大幅書法相贈,以資為答謝,。他用紙很節(jié)約,,剪裁的邊邊角角也不忍丟棄,折疊好放在一邊,。遇到晚輩來訪,,他就用邊角紙書以小幅,挑選警句書之,,用以鼓勵后學,,勉勵后輩。多年之后,,這些存世的警句小幅,,也成大觀。大家對樸老極為恭敬,稱其為菩薩老人,。
還有一事,,可見樸老處世的寬廣胸懷。記得1991年樸老赴敦煌考察時,,當?shù)卣才艆⒂^一家有名的酒廠,。鑼鼓開道,軍樂迎送,,弄得好不熱鬧,。樸老不喜歡這樣的場面,便草草看過后準備離開,,可廠方卻在門口擺放筆墨恭候了,,欲請樸老題字。當時我們都很著急,,這可如何是好,?因為大家都知道樸老長年茹素,絕不飲酒,,雖然在樸老的詩詞散曲,、書法作品中,確有和酒有關(guān)的內(nèi)容,,可我們從來沒見過樸老沾過一滴酒。但見樸老微笑著提起筆來,,沉思片刻,,揮筆即道“香醇般若湯”。樸老身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可他為人做事,,寧可了委屈自己,也不希望讓人家下不了臺,。由此可見一斑,。
不過,有一次樸老真的喝酒了,。那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士來華訪問,,宴請五位對中日友好做過貢獻的人物,樸老位列其中,。席前賓主雙方發(fā)言踴躍,,時間過長,當舉杯時,,樸老誤把面前的紅酒當成可樂一飲而盡,。席畢樸老微晃著上車,笑咪咪地說:“小景,今天我喝酒啦,!”
樸老就是這樣,,他不會因為主辦方失誤而不快,真正是應(yīng)機隨緣,,不失大家風范,。
趙樸初行書
樸老書法名篇《心經(jīng)》
樸老最鐘愛的《心經(jīng)》,曾把歷史上名人書寫的《心經(jīng)》書法名作找來反復觀摩,。他尤其推崇林則徐手書的《心經(jīng)》,,曾對我說:林則徐之所以用小楷書寫,是為了方便攜帶于袖中,,隨時觀覽,。而口誦《心經(jīng)》,是樸老每天必做的功課,,不管事務(wù)多忙,,每日必誦百余遍,而且持續(xù)數(shù)十年,。他有一套掐指記數(shù)的方法,,每每在行駛的車中、飛機上,、候診的座上,,樸老都會默念。至晚年,,由于樸老年邁耳聾,,聲音會漸漸大起來,經(jīng)常會引起周圍人的好奇,。
樸老本人也經(jīng)常書寫《心經(jīng)》,,大多是其書法中的精品。樸老的《心經(jīng)》書法名作,,最著名的是銘刻于北京西山靈光寺佛牙塔一側(cè)墻上,。它出自華寶齋出版的樸老《寫經(jīng)集》中的一幅,字體俊朗工整,,點劃平實穩(wěn)健,。我個人認為:樸老的寫經(jīng)書法作品,可以和歷史上任何一本寫經(jīng)相媲美,,因為它承載著一個佛教老人的愛國愛教之心,。
樸老寫《心經(jīng)》時很認真,常常要在動筆前凝思一會兒,。記得香港天壇大佛建成時,,我隨樸老赴港,。在港期間,應(yīng)宏勛法師之邀書寫《心經(jīng)》,。落筆之前,,樸老特意先用硬筆在其專用的“無盡意”信箋上書寫了一遍,然后再揮毫書寫,。這可能是他唯一一幅存世的硬筆《心經(jīng)》作品,,被我珍藏至今。
趙樸初行書“九十述懷”
樸老談畫
樸老喜歡中國書畫,,每當閑暇時就去翻閱畫冊,,作為怡心養(yǎng)眼的休閑。他有時以遺憾的口吻對我說:“我應(yīng)該是可以畫畫的”,,從中可以看出樸老對于繪畫的向往,,或許,煩瑣的社會工作影響了他作為文人的那份享受了吧,。我本人也喜歡書畫,,平時自己也寫寫畫畫,遇到自己得意的“作品”,,就去請樸老指點,。樸老厚愛于我,總以鼓勵者居多,,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在樸老直接指導下,1993年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出版了《俗語佛源》,,里面刊錄介紹了“最影響中國人的五百條佛家用語”,。后來再版時,其中有百幅插圖,,就是我畫的。這是樸老鼓勵我的結(jié)果,。
記得有一次,,有好事者帶來一位畫虎的畫家來訪,并介紹道:“畫的很象,,每一根老虎毛都畫得清清楚楚,。”顯然這是外行話。但見樸老打開畫軸,,定神片刻慢慢地合上,,并未對該畫作評價,而興致勃勃地談起不相關(guān)的事,。
客人走后,,我很好奇樸老對這幅畫的看法,,于是問樸老,這位畫家畫得如何,?樸老笑笑,,道,“這畫不好,。”樸老還引用石濤的話說,,“‘書畫圖章本一體,精雄老丑貴傳神,。’中國畫的優(yōu)劣,,不是看你畫得有多細,而是貴在傳神,。”還有一次,,友人攜帶一幅古建筑學家陳從周的《竹石圖》,作者并不是職業(yè)畫家,,但作品構(gòu)圖精致,,畫面清雅,是一幅典型的文人之作,。樸老贊嘆有加,,即揮筆于畫面上題了八個大字:“深談片石,長嘯幽篁”,。字體俊朗清秀,,與畫相得益彰。由此可以看出,,樸老具備很高的鑒賞力,,這是其家學淵源與知識積累所致。
樸老與《清涼寺的鐘聲》
謝晉導演的電影《清涼寺的鐘聲》,,想請樸老題寫片名,。劇本原名叫《冤孽》,描寫抗日戰(zhàn)爭后日本遺孤的故事,。劇本送到北京醫(yī)院請樸老過目,,樸老認真閱讀后提了自己的意見,大意是:片名過于隱諱,,劇本中既然多次提到“清涼寺的鐘聲響了”,,不如就叫《清涼寺的鐘聲》吧。謝晉十分贊同,,樸老就爽快地提筆寫了片名,。這對謝導及全體創(chuàng)作人員無疑是巨大的鼓舞。于是在看樣片時,,邀請樸老和夫人在中影公司小禮堂觀摩,。片子很感人,,樸老看得也很認真,尤其對影片中飾演中國母親的演員贊不絕口,。
在我跟隨樸老的十年中,,印象中他只看過兩次電影。一次是《清涼寺的鐘聲》,;還有一次是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看電影《周恩來》,。影片中周總理在“文革”逆境中一幕幕逼真的情節(jié),把樸老帶回那個不堪回首的年代,,勾起他的共鳴,。坐在后排的樸老不時在輕輕地抽泣。我知道,,周總理在“文革”中保護過樸老,,使他免遭造反派的迫害。在回家的路上,,樸老自言自語地說:“總理,,好人啊……”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趙樸初 書畫 書法大家 《心經(jīng)》 《清涼寺的鐘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