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兩彈一星元勛姚樹人:研制出中國第一滴火箭燃料
原標題:兩彈一星元勛姚樹人:研制出中國第一滴火箭燃料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5月26日,,86歲的“兩彈一星”元勛姚樹人因病醫(yī)治無效,,與世長辭。姚樹人一向不是公眾視野中的“名人”,。他在1958年研制出中國第一滴火箭燃料,,是“兩彈一星”元勛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一些技術解密后,姚樹人的妻子才知道他這么多年在做什么,。
姚樹人的葬禮在5月28日舉行,,按照他的遺愿,一切從簡,,不收花圈,,不收禮金。他的母校天津大學聞訊后送去一幅挽聯(lián),,內(nèi)容極盡簡潔:“姚樹人校友安息,!”
多年以來,姚樹人是天津大學引以為榮的校友之一,。1950年,,他以天大前身北洋大學第一名的成績提前畢業(yè),成為新中國海軍第一批軍人,。
在一篇追憶求學時代的文章中,,姚樹人自述,他自幼喪父,,家貧,,靠在天津當小學教師的姨母資助讀完了中學,1947年從天津鈴鐺閣中學畢業(yè),。在他非常想求學,、家中卻無力供他的時候,聽說國立大學設有20%的獎學金名額,,就報考了國立北洋大學,。當時北洋大學單獨在全國招生,報名幾萬人只錄取500人,,其中100人可以獲得獎學金,。
1947年,姚樹人以名列化工系獎學金第二名的成績進入北洋大學,。入學后,,他日夜發(fā)奮讀書,一年后以總平均分超過90分的成績獲得了當時的教育部頒布的“秀峰獎金”,。
盡管一生都未出過國,但他精通英,、德,、俄,、法、日5國語言,。姚樹人讀中學時,天津是日占區(qū),,他被迫學習了日語,。英語,、德語和俄語則得益于他在北洋大學的學習,。
姚樹人曾回憶,北洋大學是按照美國大學的標準辦學,,上課的教材全是英文的,。“我聽課記筆記盡量用英文。我有一本厚厚的筆記本,,上面全部是英文,,未出現(xiàn)一個漢字,,這是我為了鍛煉英文寫作能力而強迫自己這樣做的。到了高年級,,我經(jīng)常去圖書館查閱外文文獻,,以豐富詞匯和了解國外科技水平,。北洋大學的選修課有第二外語,。我讀二年級時,,德國女教師趙林克悌開了德文和俄文選修課,,她在課堂上用英語講授德語,。很多最初選修德文的同學因聽不懂而離開教室,,一年過去,,堅持聽課到底的只剩下3個人,我的德文修完6個學分,,考試成績?yōu)?6分,。”
1956年,我國招收首批副博士研究生。姚樹人回憶,,當時統(tǒng)一命題的英文試卷有十幾頁,,詞匯涉及文、理,、政治,、時事諸多門類,,他順利完成答卷,得了99分,。
每每提及母校,,姚樹人都會強調(diào),,校訓“實事求是”令自己一生受益,,“它是我為人,、做事、治學始終不忘的一條原則”,。
1958年,他參加衛(wèi)星攻關任務,,負責燃料研制,,查閱了大量外國文獻,。錢學森不顧蘇聯(lián)專家的反對,,決定我國的衛(wèi)星采用美國先鋒號使用的燃料UDMH(偏二甲肼),。然而,,美國對此燃料生產(chǎn)技術保密,,我國必須自行研制和生產(chǎn),。據(jù)姚樹人回憶:“我們在做二甲胺亞硝化反應時使用了混有三甲胺的二甲胺做原料(這種原料得來方便而且廉價),,理論上三甲胺是不能和亞硝酸反應的。但是,,出乎我們的預料,,反應產(chǎn)物亞硝基二甲胺的產(chǎn)率按二甲胺計算超過了100%,起初我們不敢相信自己的實驗結果,。因為在有機合成中,,80%的產(chǎn)率就是很高了。我們反復進行實驗,,結果產(chǎn)率總是超過100%,,有時高達120%,。科學要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經(jīng)過多次認真的實踐和研究,,我們終于發(fā)現(xiàn)了在一定條件下三甲胺能夠參與亞硝化的這一新的化學反應,并對反應機理做了解釋,。”他的手掌里,,留下了在研制固體燃料聚胺酯時的玻璃碎片,。
生活中,,姚樹人是一位集郵愛好者,還有深厚的書畫功底,。他多次在世界郵展上獲得金獎,,他以英文編組的兩部郵集參加了2003年第16屆亞洲郵展,分別獲得了金獎加特別獎和鍍金獎,。北京奧運會前夕,,當他得知國際奧委會時任主席薩馬蘭奇也是一位“郵友”時,,專門繪制了一副薩翁的肖像手繪封,,并寄到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此后,他和薩翁先后5次書信來往,,結下了一段集郵緣,。
2011年,,在畢業(yè)60年之際,姚樹人揮毫潑墨,,給母校師生寫了一幅字,,上面只有4個大字:“實事求是。”(記者 張國 通訊員 劉曉艷)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兩彈一星 姚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