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布鞋奶奶”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zhàn)士們(圖)
原標題:“布鞋奶奶”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zhàn)士們(圖)
“布鞋奶奶”唐明憲,。圖片來源:中國文明網(wǎng)·四川站
1萬余雙布鞋,,2.2萬余雙鞋墊,,5000多元郵費,,這是唐明憲的32年,。
沒有人數(shù)過完成一雙布鞋需要多少針,,在唐明憲的世界里,,穿針,、引線,、打結……已是融入生命的動作,,她慣常坐在家里朝陽的窗邊,架上老花鏡,,默默地縫上一整天,。
唐明憲是一群戰(zhàn)士眼中的“布鞋奶奶”,今年75歲,。32年前,,她第一次將20多雙布鞋寄到云南前線,此后,,那雙拿針的手就再也沒有放下過,。
唐明憲對軍隊的感情由來已久。丈夫張思成曾經(jīng)是一名鐵道兵,,早年參與了攀枝花西南鐵路工程建設,,后轉業(yè)到了朱家包礦,在政府幫助下,,唐明憲舉家遷到了丈夫所在的工廠,,并實現(xiàn)了農轉非。盡管住在工棚,,條件艱苦,,但彼時的唐明憲感到了莫大的滿足。軍嫂生涯讓她了解了軍人的付出和辛苦,,全家團聚的美好則使她對軍隊,、對政府充滿了感激。
“就是想要為那些當兵的孩子做點什么,。”唐明憲說,。
上世紀80年代初,唐明憲家里的條件并不好,,夫妻二人十幾塊錢的工資負擔著七口之家的全部支出,,縫布鞋和鞋墊的布料顯得分外奢侈,。沒有錢,就去撿破爛,,一個牙膏皮5分錢,,一包舊鞋5毛錢……車間里廢棄的油碎布,在堿鍋里煮了也有3毛5一斤,,攢下了錢就去買針線,、買布料,然后坐在燈下,,一針一線地扎鞋墊,、納鞋底,因為飽含著真誠的祝福和心愿,,即使是枯燥單調的步奏,,也成為了唐明憲最大的樂趣。
物質的匱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好轉,,但隨之而來的卻是身體的不適,。嚴重的脊髓炎幾乎吞噬了老人的健康。犯病時一只膝蓋上面全是豌豆大小的膿包,,疼得老人整夜整夜流淚,,即使這樣,那個彎腰低頭縫鞋子的身影也不曾離開,。“和平年代消防戰(zhàn)士是最可愛的人,,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這些了。”唐明憲低聲說,。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之后,,老人每年都為攀枝花消防支隊特勤中隊的戰(zhàn)士送去鞋子和鞋墊共計180多雙。
“奶奶縫的鞋子有家的感覺,,我們都舍不得穿,。”一位消防戰(zhàn)士說。
老人或許不知道,,她親手縫制的那些“愛心鞋”,,戰(zhàn)士們都舍不得穿,小心翼翼地放進行囊,,成為珍惜一生的回憶,。還有戰(zhàn)士給老人寄來信件,表達感謝之情,。在唐明憲家里,,那個裝滿了全國各地部隊感謝信的柜子,是她的寶貝。云南前線某部隊,、甘肅省某部隊,、西藏拉薩某部隊……從1982年到2009年,已然泛黃的信紙,,是她一針一線繡起來的魚水情深,。
在唐明憲的影響下,她的子女們也加入了布鞋縫制的隊伍,,他們分成了“布鞋組”,、“鞋墊組”,全家總動員為戰(zhàn)士們縫上祝福和感謝,。
“即使有一天我走了,他們也會繼續(xù)縫下去,。”打下手中布鞋的最后一個結,,唐明憲說道。
華西都市報記者 李媛莉 見習記者杜江茜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布鞋奶奶 32年縫制上萬雙布鞋送給戰(zhàn)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