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游客過河了旅行社還在摸石頭
“五一”小長假期間,一段近5分鐘導游辱罵游客的視頻瘋傳網絡,,視頻中這名女導游用了“臉都不要”,、“騙吃騙喝騙旅行”,、“會遭報應”等激烈言辭辱罵并威脅游客,,數分鐘里竟沒有游客打斷或者表達不滿。據媒體調查,該旅行團是一直備受詬病的“低價團”,每名游客行前僅繳納了1元的團費,。專家指出,部分低價旅行團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一元團”,,如此說來,沒掙到錢的導游當時惱火,、事后委屈,,似乎也不是多意外的事。但是,,“一元團”也不是“受氣團”,,低價旅游也不應該低人一等,沒賺到錢難道就應該向游客撒潑?
這一事件的發(fā)生不是孤立的,,也遠不止是導游態(tài)度的問題,。可以說,,只要存在“一元團”,沖突就不可能避免,,只不過是發(fā)生的時間,、程度、方式和對象的區(qū)別而已,。這也是讓人費解的,,在旅游大發(fā)展的背景下,怎么還會存在“一元團”?要知道,,2013年10月1日實施的新旅游法,,已經明確規(guī)定禁止強制購物,旅游過程中產生的二次消費全部以透明的形式轉入團費,。是時輿論一片歡呼,,只不過多數人看到了對旅行社的規(guī)范,少數人看到了也是對旅行社的保護,。
磕磕碰碰永遠都是成長的代價,,旅游市場當然也不例外。中國旅游業(yè)的大發(fā)展,,大致是從本世紀初開始的,,一開始人們旅游不僅想看一些什么,還想帶一些什么回來,。那時的旅行社日子確實好過,,導游的日子也很舒適,單靠購物提成就賺得盆滿缽滿了。有關導游通過購物提成,,買上幾套房子幾輛車的江湖段子,,至今也是風輕輕地吹。站在這樣的“臺風口”,,團費多高真不重要,,只要游客購物,不要說“一元團”,,哪怕“倒貼錢”也劃得來,。
可是,市場發(fā)展了,,游客過河了,。在旅游購物的過程中,不少游客花了大價錢買了便宜貨,,花了冤枉錢買了偽劣貨,。一次不懂二次懵懂,三次四次還會“古董”嗎?隨著休閑游,、自駕游等新興旅游業(yè)態(tài)和旅游方式的興起,,現在傳統(tǒng)旅行社競爭不斷加劇,加之現在市場充分發(fā)達,,特別是電商發(fā)展開啟了新的消費模式,,真正實現了“人在家中坐,能買全國貨”,,有多少東西真要到景區(qū)去買,,只能到景區(qū)去買?一方面是游客成熟了,另一方面是市場變化了,,決定著旅游發(fā)展進入了新階段,。
面對新航道,自然不能指望用老船票坐新船,。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在大講特講景點轉型,認為景點不能陷入“門票依賴”,。對于旅行社來說,,傳統(tǒng)路徑何嘗不是步履維艱,轉型升級何嘗不是迫在眉睫,。即便“一元團”有著明確協(xié)議,,游客必須進幾個購物商店,但游客有消費的自由也有不消費的自由,,倘若只看不買,,又能奈之以何?這一事件中,,這名導游不就是因為游客少買了而大發(fā)雷霆嘛。對游客權益的保護,,以及游客的維權意識,,只會加大不會削弱,這也注定了“一元團”其實是在玩火,,一不小心就會把自己玩進去,。
“一元團”是傳統(tǒng)模式的典型代表,靠購物拿提成的快樂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游客過河了,,旅行社還在摸石頭,甚至想從中摸出大魚,,這不是笑話嗎?真正把游客作為發(fā)展的核心,,拉長做寬產業(yè)鏈,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狠抓服務質量提升,,通過轉型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這才會有美好明天,。
編輯:羅韋
關鍵詞:游客 旅行社 旅游 一元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