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
剛寫下這個題目,心里就有點兒嘀咕:會不會有人覺得這種提法有點“矯情”,。有礙社會交際、“土里土氣”的地方話也會是文化資源嗎,?先要打個比方。
什么是“方言”,?方言就是一種語言的地方變體,,是一種語言在不同地方的存在形式。英語在英國本土有較大的方言差異,,和中央廣播電臺播音用北京話一樣,,BBC播音也是選用首都所在地的倫敦口音。大概沒有人會懷疑英語是一種文化資源,,而且還很值錢,,對于外國人來說,學(xué)英語很費錢,。在中國,,都不提大、中,、小、幼的英語學(xué)習(xí)花了多少錢,,費了多少事,,誤了多少青春,只就商業(yè)性,、實用性的英語學(xué)習(xí)而言,,產(chǎn)值就超過100億人民幣,。這個等式?jīng)]有任何人可以懷疑:各地的英語方言+倫敦方言=英語。對于漢語來說:中國各地的方言+北京話=漢語,。所以,,并非只有普通話才是文化資源,數(shù)量眾多,、形形色色的漢語方言當(dāng)然也是資源,,而且是重要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觀察方言的文化資源性質(zhì)。
首先,,漢語是聯(lián)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是全世界母語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是我們這個星球上幾種最為重要的語言之一,。對于漢語,,我們不僅要關(guān)注她的現(xiàn)狀,也要關(guān)注她的歷史,。從漢語史研究的角度來看各地的現(xiàn)代漢語方言,,北京話就不能算是最好的樣本。拿古代的韻書,、詩文押韻情況來對照今天的漢語方言,,保留古代漢語韻母系統(tǒng)最好的是廣州話,保留古聲母和古聲調(diào)最好的是蘇州話,。根據(jù)這些現(xiàn)代漢語方言,,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重建漢語史,為我們最重要的文化符號尋根,。
其二,,有的人過度強調(diào)普通話的規(guī)范性,無視普通話和方言之間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復(fù)雜關(guān)系。事實上,,從古到今,,方言都會以各種方式進到“通語雅言”中去,其結(jié)果是,,有一些詞語,,如果不查驗方言,就幾乎沒辦法準確解釋,。舉一個著名的例子,。“只要我們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一定能夠勝利實現(xiàn)這一宏偉藍圖和奮斗目標,。”其中的“折騰”一詞曾引起廣泛的討論,。由于不明其來源,有一些解釋純屬望文生義,。實際上,,“折騰”是一個在北方地區(qū)常用的方言詞。“折”本為“折返”義,,可以說“走到半路又折回去了”,,還可以把沒喝完的酒再“折回瓶里去”。“騰”字無實義,,只能附在一些單音動詞后湊音節(jié),,除了“折騰”外,還可說“鬧騰”,、“倒騰”等,。理解了“折”和“騰”的本義后,可知只有這個英語翻譯才比較接近其本意:“dosth.overandoveragain”(反復(fù)做“某事”),。由此可見,,準確理解普通話也需要利用方言資源。
其三,,下面這些情況更可證明方言的文化資源性質(zhì)了:唱川劇,,吼秦腔,各地的山歌俚曲,,地方曲藝,,只有用本地方言唱才能保持其原有韻味,一改用普通話,,頓感面目全非,。這里面不只是押韻的問題,詞語也不對啊,。有的方言詞在普通話里根本找不到完全對等的詞語,。如前面所舉的“折騰”及其否定用法“不折騰”,這里使用這個詞語之后,,其微妙之處在于,,聽者可意會,可微笑,,可以“你懂的”,,但一翻譯,頓感無所措手,。
(作者系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水靈
關(guān)鍵詞:方言 資源 文化 川劇 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