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悅讀 悅讀
清明也可以充滿玩樂和歡笑
原標題:盤點清明特色習俗 清明也可以充滿玩樂和歡笑
清明節(jié)只是用來祭奠,、緬懷先人的節(jié)日嗎,?錯!依照傳統,,清明節(jié)遠沒有這么“簡單”,。在不少70后80后的印象中,,兒時的清明時節(jié)有著各種各樣的玩樂和歡笑,。這些特色習俗都有啥,?
校園里的“碰雞蛋”比賽
對于一些魯北地區(qū)的孩子來說,每年清明節(jié)期間最期待“碰雞蛋”比賽,。那時,家家戶戶早上煮上一鍋雞蛋,,一個個晾干后,,再染成紅色。孩子們早上起床后,,從自家一鍋雞蛋中仔細挑選出最堅硬的幾個,,放進書包上學去。
到了學校,,趁還沒上課,,“碰雞蛋”比賽便開始了。孩子們先在班里碰,,決出勝負后,,再到別的班級碰。比賽時,,雙方都小心翼翼攥好雞蛋,,只露出尖尖的前端,只等裁判號令,,“啪”一聲決出輸贏,。贏的興高采烈,輸的悶悶不樂,,有時還會哭鼻子,。
記得有意思的是,有些求勝心切的孩子會偷偷“作弊”,,從自家挑選小個頭的鴨蛋或鵝蛋冒充雞蛋,,染成紅色后還真看不出來。最后被發(fā)現后,,免不了受一頓“教訓”,。那些年每逢清明節(jié),校園里會傳出清脆的蛋殼破碎聲和爽朗的笑聲,。如今,,煮雞蛋的人家越來越少,,“碰雞蛋”比賽也漸漸成為過去。
那一只埋在地里的烤蛋
生活在東北黑土地上的滿族在清明節(jié)期間有埋蛋的習俗,。吉林省民俗學會理事長施立學介紹,,清明節(jié)也是春耕的時節(jié),在開犁之前,,農戶會在田邊生起火堆,,把雞蛋埋在火堆里燒烤,等烤熟后,,再恭恭敬敬將其埋到自家田地里,,“雞蛋象征糧食籽粒飽滿,希望來年莊稼豐收”,,施立學說,。
對于如今的滿族群眾來說,埋蛋的習俗已經十分少見,。不過,,清明節(jié)期間的另一個習俗——吃小根蒜餅,還經常見到,。“小根蒜,,大腦瓜,又好吃,,又好挖”,,施立學說,小根蒜餅是清明時節(jié)滿族獨具特色的食品,。春風一吹,,學名薤白的小根蒜就生長起來。滿族用于薩滿祭祀的黏米,,碾成面,,包上小根蒜,烙成餅,,吃起來能“讓人嘗到辛辣,、鮮活的春天”。
生豆芽和烤乳豬
生豆芽是清明節(jié)期間晉北地區(qū)的習俗之一,,用一口底部邊沿帶有排水洞的中型水缸,,將綠豆或黑豆放入,往里面注入涼水,,用木板蓋嚴并用幾塊體型較大的鵝卵石壓住,,每天換水數次,一星期左右新鮮的豆芽即可食用。豆芽生出后,,再用玉米面包豆芽餡食用,,以此紀念先人。如今,,生豆芽的習俗也很少見到,。
在湖北讀研的廣東省中山市小欖鎮(zhèn)村民鄧創(chuàng)興說,烤乳豬是廣東人清明祭祖時不可少的祭品,。在清明節(jié)前后一兩周,,身在外地的游子一般都會回家鄉(xiāng)參加祭祖活動。祭祖貢品中,,都少不了烤乳豬,。每逢清明節(jié),很多飯店會打出烤乳豬這個招牌菜,,一些商家還會推出烤乳豬預定等活動,。
鄧創(chuàng)興說,小時候在家里過清明節(jié),,最期待的就是吃到烤乳豬,。如今身在外地,,一到清明節(jié),,緬懷先人之余,也會想念烤乳豬的味道,。(記者宗巍 段續(xù) 程大雨)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清明特色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