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郵“說走就走”的課走紅 師生邊旅游邊上課
進入南京郵電大學的網(wǎng)上選課系統(tǒng),,自動化學院的肖陽同學快速點擊了地理與生物信息學院顧燕老師講授的“中國旅游地理”公共選修課。確定已選上,,肖陽慶幸聽了學長的推薦,。因為這門“熱門課”,每學期的課程容量為150人,,每學期都會有超過數(shù)倍的學生報名,。不為別的,同學們就是奔著這門課的“說走就走”,。
“炙手可熱”的一門選修課
每周六上午,,顧燕老師要上三節(jié)“中國旅游地理”課。只要天氣好,,這兩節(jié)課的地點便在中山陵,、在玄武湖、在南京博物院……一學期32課時,,有近一半的課在大自然中度過,。超量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顧燕老師這樣認為:“學習這門課,,不僅要把旅游地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來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我更希望學生在旅游中多增長一些歷史、文化方面的知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理工科學生的短腿,。”
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的徐任程在第一次課上聽完顧老師的教學安排后,酷愛旅游的他驚喜自己“中了彩”,。在顧老師的QQ群里,,上戶外課的當晚,,聊天消息一定是“999+”。即便是學完這門課的學生,,也會通過QQ群里的信息再去蹭上一堂課,。顧燕老師從2006年開設“中國旅游地理”課,2007年開始帶著學生“走出去”上課,。“何必為一門選修課這么勞神勞力呢,?”面對記者的疑問,顧燕老師說:“據(jù)統(tǒng)計,,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只能達到60%,,而在戶外與他人、環(huán)境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達到90%,。”為了將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由被動引導為主動,于是她帶著學生“說走就走”,。
在“說走就走”中學會探索
3月中旬的一個周六,,顧燕老師上課的內(nèi)容是“明城墻”。她帶著學生從中山門走到解放門,,總共8公里的行程,,邊走邊講解。站在明城墻上,,顧燕老師指著城磚講解明城墻的結(jié)構,、城磚的特點。紫金山棧道,、前湖,、琵琶湖,、臺城,、古閱武臺,每到一處景點,,顧燕老師都會告訴同學們它們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同學們一邊聽講解,一邊回想著之前顧老師課堂上三十多張與明城墻有關的歷史,、文化內(nèi)容的PPT:明城墻的輪廓圖準備了兩張,好像朱元璋的頭像,,又好像北斗七星的造型。還有沿途景點故事圖,、城墻的老照片,、日軍攻占城墻時的歷史照片等。每次戶外課前,,顧老師都會針對主題詳細講解,,加上設計好的路線,,帶著學生在尋找中發(fā)現(xiàn)歷史。
“在行走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更能激發(fā)同學們探索的欲望,。”顧燕老師說,在孝陵衛(wèi)附近,,大家發(fā)現(xiàn)了深藏其中的民國郵政博物館,。雖然閉館沒能進去參觀,但同學們好一陣興奮,。
管理學院的蔣芬同學告訴記者,,顧老師上課的花樣可多了。“老師還和我們一起去吃過熱騰騰的金陵湯包和大碗鴨血粉絲湯,!”
希望學生學會自主規(guī)劃
顧老師考慮到出行的安全問題,,選擇在戶外上課的地點都是坐地鐵、公交方便到達的,,可還是有學生會問:“老師,,我怎么去?”這讓顧老師感到不僅要帶著學生外出,,更要教會學生自主規(guī)劃,。顧燕老師設計的考試內(nèi)容除了要求學生寫一篇對這門課的感悟和建議之外,當堂每人完成一份旅游攻略必不可少,。她說,,可別小看這份攻略,它包含了時間安排,,線路設計,,住宿、就餐,、門票的預算,。只有規(guī)劃周密,出行才能順利,。
卜楊同學在學習小結(jié)中寫道:“說走就走是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的,。”蔣芬同學來自旅游勝地桂林,她跟隨顧燕老師上過南京博物院一課后,,又自己設計了一條博物館的參觀線路,。第一站去了位于朝天宮的南京博物館。“以前都是看展品的樣子漂亮不漂亮,,現(xiàn)在不再走馬觀花,。不僅會看它的簡介,還會當場上網(wǎng)看它的歷史背景等,。徐任程這學期則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做了份學習規(guī)劃,,在規(guī)定的學分之外,選修了網(wǎng)絡課程《愛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顧燕老師構想以后上課形式可以再多樣化,,學生的參與度更高些。“讓學生自己組織一次出游活動,,自由選擇本市的活動目的地,。回來后分小組講解心得,。”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說走就走” 顧燕 中國旅游地理 選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