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黨員的“保質(zhì)期”應(yīng)是一輩子
原標題:人民日報人民論壇:黨員的“保質(zhì)期”應(yīng)是一輩子
近年來,,在高懸的反腐利劍下,,不少昔日甚為風光的“明星”官員不能善終,,紛紛落馬,。對此,,一位專家說:“物品的保質(zhì)期有時限,,而黨員干部的保質(zhì)期卻無終時,;欲求終生保質(zhì),,必須呵護一世清白,。”此論發(fā)人深思,。
當年,被徐向前元帥等題詞贊譽的海軍“學雷鋒標兵”劉德全,,生前在軍內(nèi)外作報告3000余場,。一次報告會后,一名大學生致信他:“假如10年,、20年之后,,以至終生仍有學雷鋒事跡出現(xiàn)在您身上,標兵的稱號您才當之無愧,!”此話擲地有聲,,不僅是一個善意者對模范人物的真誠期待,也是人民群眾對共產(chǎn)黨人的政治拷問:人生如何永葆本色不變質(zhì)?
認定物品保質(zhì)期的標準是時間,,而檢驗黨員干部的“保質(zhì)期”,,不僅是綿延的時光,更體現(xiàn)為林林總總的考驗,。在腥風血雨的革命年代,,是否畏懼流血犧牲是鑒定“保質(zhì)”與否的試金石。在和平時期,,如何對待功名利祿則是判定是否“保質(zhì)”的分水嶺,。春風得意的坦途,實為考驗人品的一道命題,;坎坷波折的逆境,,則是檢驗節(jié)操的一份考卷。惟有“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方能粉身碎骨不變本質(zhì)。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們不因誘惑而失守,,不因名利而失節(jié),,不因流光而失色,不變的正是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的品質(zhì),。
權(quán),、錢、色是考驗從政者品質(zhì)的三大難關(guān),,哲人甚至以“三大魔鬼”表示對三者的戒備之心,。道理在于,倘人生觀,、價值觀扭曲,,權(quán)會迷魂,使人喪德作惡,;錢會熏心,,使人瘋狂攫取,;色會花眼,,使人泯滅倫理。當官員思想防線崩潰時,,便會把權(quán),、錢、色當作一種“美味”來享受,開始趨腐而變質(zhì),。一個落馬高官伏法前,,聲淚俱下地坦言:“為官者,不能把權(quán),、錢,、色帶到墳墓;但權(quán),、錢,、色卻能把為官者送進地獄。”是為警言,,只是醒悟已遲,。
昨日輝煌,不等于今日風光,;今日風光,,不等于明日榮耀。倘無執(zhí)著的信念與堅守,,人生之旅將有隨時翻船之險,。君不見,在功名利祿的誘惑面前,,有的曇花一現(xiàn),,是歷史的匆匆過客;有的先朱后墨,,是歷史的遺臭小丑,;有的任上顯貴、離職敗露,,是歷史嘲諷的“雙面人”,。國家食藥監(jiān)總局原局長鄭筱萸曾有“全國勞模”光環(huán),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為“草根”出身,,他們有過貧苦的少年,、輝煌的青年,人生結(jié)局卻是身敗名裂的中老年,。悲劇就在于,,得志時忘乎所以走向反面,騰達時利欲膨脹漸次墮落,。
古訓道“白袍點墨,,終不可湔。”從腐敗特點看,,有了初次“點墨”之染,,便會產(chǎn)生腐敗的“漣漪效應(yīng)”,,以致不該伸的手伸了,不該破的規(guī)破了,,不該結(jié)的“圈子”結(jié)了,,權(quán)力成了脫韁的野馬。慎初者若不能慎終如始,、一以貫之,,就可能功敗垂成而不得善終。
“我愛惜自己的歷史勝過鳥兒愛惜它的翅膀”,。“愛惜”折射精神品格,,是一種境界、一種追求,、一種內(nèi)斂,,是一輩子的修為長功。只有終生“三嚴三實”,,信念始終不渝,,才能邁好人生每一步,以步步完美連綴一世榮光,,讓生命“無限保質(zhì)”而熠熠生輝,。
編輯:水靈
關(guān)鍵詞:黨員 保質(zhì)期 一輩子 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