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zhàn)爭硝煙戰(zhàn)爭硝煙
邵力子與“地方小官”做筆友
在地處甘肅省東南的清水縣縣檔案館中,收藏著邵力子寄給清水縣一個叫汪濟康的人的3封信。
汪濟康是清水縣永清鎮(zhèn)義坊村人,,1934年在北平華北大學畢業(yè)后返回清水縣從事教育工作,當過督學,、教育科長,后經(jīng)商布匹生意,,兼任縣商會會長,。民國時期,清水縣地處偏遠,,在這里生活,、工作的汪濟康并非“名士貴人”,和邵力子也并非親朋好友,,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個“地方小官”罷了,。而邵力子身居要職,公務(wù)繁忙,,何以屢屢會給汪濟康寫信呢,?
邵力子在給汪濟康的第一封信中,主要是談“恐難多助”,。據(jù)知情者回憶:汪濟康當年赴北平求學,途經(jīng)西安時財物被盜,。在問題解決無望的情況下,,汪濟康只得直接給時任陜西省政府主席的邵力子寫信,訴說自己的困難,,希望能得到幫助,。本來汪濟康也沒抱什么希望,誰知邵力子收到信后,,立即給了他回信,,還約見了汪濟康,,并資助50塊大洋。
第二封信的內(nèi)容,,是邵力子對汪濟康針對時局發(fā)表看法的回答,。在信中,邵力子對汪濟康提到的“末流之弊”表示認同,,對汪的“識解”也予以高度評價,,并教導汪濟康“新陳遞代”應該“漸臻極軌”,同時勉勵汪“倘能及時努力,,不愁效用無所”,。
第三封信的寫成時間距第二封信已有10年。當時正值抗戰(zhàn)時期,,邵力子在“國民參政會任秘書長”,。信的內(nèi)容是邵力子對于汪濟康觀點的回應。在信中,,邵力子肯定汪濟康提出的“尚德”之論,。并坦率地告訴汪濟康,在當時的形勢下,,他也經(jīng)常“以有所不為自勵”,,因為“有所為”,被“精力就衰與環(huán)境”所限制了,。
編輯:曾珂
關(guān)鍵詞:邵力子 邵力子的3封信 甘肅清水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