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七旬老翁18年捐城磚3600塊 送磚全靠自行車
本報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姚瑤
一塊青灰色的老城磚已經在魏錦山家里放了倆月,,“等身體好了,,我再騎自行車給明城墻遺址公園送過去,!”但這可能是他捐的最后一塊老城磚了。
這些年,,北京城內外危改,、拆遷、修路,、挖地基等施工場所,,魏錦山是那里的常客,。魏錦山用二八大杠自行車馱著城磚,,一次馱兩塊,,一趟趟給明城墻遺址公園的“捐城磚辦公室”送去。近20年時間里,,他一共捐贈了3600塊老城磚,,重達8.64萬公斤。
走街串巷找城磚
“這就是明代的老城磚,!”74歲的魏錦山說起話來有些喘,,但只要一聊到城磚就來勁了。他三步兩步走到陽臺,,不顧勸阻,,彎下腰搬起48斤重的城磚,“長48厘米,,寬22厘米,,高13厘米。”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城墻承載著魏錦山的老北京記憶,。朝陽門城墻是他小時候玩耍的地方,順著馬道上去,,在城墻放風箏,、摘酸棗,高高地俯瞰北京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舊城改造中,,大量城磚散入民間,用于民房,、防空洞,、公共廁所的建材。1996年,,北京市文物局呼吁市民捐磚,,修復東便門古城墻,還專門成立了“捐城磚辦公室”,。
“聽到政府號召捐磚的通知,我特別高興,!”當時的魏錦山還沒退休,,是一名普通工人。為了撿城磚,,他成了“報迷”,,從報紙上搜集各種信息:哪條胡同危改拆遷,哪兒修路,,哪兒正在挖地基……下班之后,,他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去工地上找城磚,,西直門、虎坊橋,、南小街,、前門外、朝陽門,、東直門等各個拆遷改造工地,,一個都不落下。
發(fā)現城磚,,就扛兩塊,,用繩子拴在自行車后座上,騎車給東便門的“捐磚辦”送去,。“趕上休息日,,我一天能送5趟!”魏錦山伸出五個手指,,哈哈笑著,。有時候城磚還沒馱完,就隨著砂土被施工方拉走了,,魏錦山看著心疼,。為了“搶”磚,魏錦山把城磚從土里扒拉出來,,一塊塊壘在附近的便道上,,到太陽落山,摞了有100多塊,,夠一車了,,他就給“捐磚辦”打個電話,讓他們直接來拉走,。
后來,,魏錦山的單位從國貿搬到了通州,京通快速修路時沿線民房又出現了大量古城轉,。他放棄坐班車,,每天騎1個多小時自行車去通州的金屬結構廠上班。“每天下班的路上,,帶兩塊城磚回家,。”
18年時間里,魏錦山累計給“捐磚辦”捐獻的城磚,,登記在冊的就有3600塊,,平均每塊磚重24公斤,共有8.64萬公斤。
送磚全靠自行車
魏錦山眉飛色舞地講著他的捐磚往事,,老伴卻在一旁露出擔心的神色,。
這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魏錦山捐磚的十幾年里,,也遇到過幾次危險,。
1998年,他路過東花市的拆遷工地,,看到土堆上有3塊老城磚,。眼看挖掘機的翻斗馬上就要鏟倒土堆了,魏錦山趕緊爬上去把城磚拖了下來,。“挖掘機司機都差點跟我急了,!”
有一回魏錦山馱著兩塊城磚送去“捐磚辦”,由于車身重,、慣性大,,在崇文門撞了一位剛下公交的老人。治病,、買營養(yǎng)品,、賠了一筆錢,說盡了好話,。
大約在2002年左右,,魏錦山馱磚的自行車生生被壓壞了。“路上汽車那么多,,他這歲數的人騎車太危險了,!”魏錦山的老伴說,“我擔心他的安全,,不想讓他繼續(xù)捐了,。”為了讓老伴放心,最近七八年間,,魏錦山從騎車捐磚改成了推車捐磚,。
“倔老頭!”老伴靜靜聽他回憶撿磚的事兒,,然后撂下一句責備做飯去了,。
“如果我不倔,能捐這么多城磚嗎,?”魏錦山趁著老伴走開,,沖她的背影補了一句。
隨著東便門明城墻遺址公園的落成,,當年號召市民捐磚的熱潮漸漸退去。但魏錦山還是熱情不減,幾十年如一日找磚,、捐磚,。捐磚辦撤銷了,他就直接把撿來的老城磚放在城墻根兒,。“說到底,,我是舍不得這些城磚。”魏錦山說,,“它們都是老北京的記憶,,一旦丟了,就再也找不到了,。”
城磚和瓷片里有“老北京”
多年來,,隨著城磚一起被魏錦山撿起的,還有1000多塊碎瓷片,。
“北京城一千余年建都史,,各個朝代的人都在這兒生活。古時候不像現在,,垃圾集中處理,。碗、碟,,隨便就扔了,,就地掩埋,到現在都成了文物,。”撿城磚的十多年里,,魏錦山也撿了不少瓷片。
最早撿到的是半片香爐,,正捧在手里看呢,,一不小心又掉地上,碎成兩半,。魏錦山把它帶回家,。后來在報國寺、潘家園看見有買碎瓷片的,,他才知道這是好東西,。隨著撿到的瓷片越來越多,魏錦山買了好些書,,已經能自己鑒別官窯,、民窯,以及各個朝代的瓷片了,。
1000多塊瓷片,,魏錦山想好好利用。四處搜集來別人家裝修剩下的三合板,裁成大小均勻的長方形,。把瓷片按年代或類型分門別類,,在紙殼板上描下瓷片的形狀,剪下再描在三合板上,,用自制的鋼絲鋸掏個圓窟窿,,把瓷片鑲嵌進去。一百七十一塊鑲了瓷片的三合板,,掛滿了家里的每一面墻,。“你看這只碗,是清代的,。”他顫巍巍打開壁櫥,,拿出一只碎瓷片拼成的青花瓷海碗,“這東西不值錢,,可它是一段兒歷史,。”
看的書多了,魏錦山也知道了瓷片上的講究:喜鵲落在梅枝上,,是喜上眉梢,;一個碗上畫著三個戟、一朵蓮花,,叫連升三級,;瓷片上畫著鷺鷥鳥、一朵蓮花,,寓意一路連科,;一只梅花鹿、被大風吹彎的松枝,,那是一路順風,。
這些瓷片,魏老也打算和城磚一樣,,捐出去,,“我喜歡這些瓷片,可我也不賣,,將來全捐獻給博物館,,一個都不留。”
編輯:水靈
關鍵詞:七旬老翁 捐城磚 3600塊 自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