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很黨派 很黨派
九三學社社員首個“憲法日”談依法治國 筑就中國夢“基石”
依法治國,牢牢筑就中國夢“基石”
———九三學社社員首個“憲法日”談依法治國
12月4日是我國第一個憲法日,。早在1982年12月4日現行憲法頒布之時,,部分九三學社學者就提出“確立憲法日”的建議,。“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憲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叢斌談到將1982年憲法頒布之日確定為憲法日,認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
盧梭曾經說過“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刻在公民的內心里。”法定人權本質上是人的利益和需要的法律化表現形式,。人民群眾是這場革命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和支持,,有賴于人民對法治的真誠信仰,。“現在公民的憲法意識還比較淡薄,設立國家憲法日對在全體公民中樹立憲法意識,,引導大家學習遵守憲法,,以憲法為依據管理國家,在全社會普及憲法知識是很重要的,,具有現實意義,。”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黃潤秋表示,。
“憲法至上,,就需要擁有憲法思維,樹立憲法意識”,。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重慶市市委主委謝小軍認為,只有樹立“憲法至上”理念才能真正推動政府和社會公眾從內心生長出對憲法權威的遵從感,,是遵守憲法從一種被動義務到主動行為的要求和選擇,。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與全面深化改革,,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用法治規(guī)范和約束權力,,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來為人民謀利益,是這場革命的重中之重,。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依法行政是法律實施的重要方式之一,。九三學社中央常委,、遼寧省委主委劉政奎指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已經關系到經濟社會發(fā)展全局,,更直接涉及公檢法司等國家機關和部門,,不僅是利益關系調整,而且是權力配置調整,。“這就需要當事者有自我革命的胸襟和勇氣,,能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自覺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動,,從而有利于維護法律權威,有利于維護人民權益,、有利于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嚴格執(zhí)法則是依法治國的關鍵。法治監(jiān)督則是法治運行朝著設定方向的“校準儀”,。劉政奎說,,“現在已經有一些地方在探索有效監(jiān)督方式,如在常委會下設立專門機構,,接受代表的個案監(jiān)督建議,,并詳細了解案情,請有關專家參與研究,,與檢察機關配合,,糾正一些判決上的不公和錯誤。同時,,從中發(fā)現司法行為普遍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向法院提出意見和建議,有利于法院改進工作,。”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委員,、西昌學院教授王眀雯提出,除了制度層面建設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促進司法公開,、保障司法公正,比如可以建立取代傳統(tǒng)書記員工作的“電子書記員”制度,,“依托大數據平臺,,把所有案件審訊過程全程、忠實記錄,,既監(jiān)督司法干警依法辦案,、文明辦案,又防止了當事人反復翻供,、誣陷等,,還能有效抵制各種權利、外界力量的非法干預,,可以形成每個案件的電子檔案,,對每一個案件進行辦案質量終身監(jiān)控問責。”只有積極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實現司法監(jiān)督,,才能真正克服實行權力時“作作秀”、“走過場”現象,,堵住“權力伸出的觸角”,,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國無法不治,民無法不安,。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過程中,,依法治國的理念將逐步深入人心,只有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法治環(huán)境,才能牢牢鑄就中國夢“基石”,。
編輯:楊雅婷
關鍵詞:憲法 九三學社 依法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