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科研經費如何杜絕“跑部錢進”
近日,多名院士,、大學教授因陷科研經費腐敗丑聞被查,,科技投入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幾乎與此同時,,《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下文簡稱《方案》)獲批,,有力地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專家稱,,這一方案的出臺,,意味著我國科技投入的管理將出現歷史性轉折,。
有關統(tǒng)計顯示,我國全國公共財政科技支出每年已超過5000億元,,但鮮有世界級科研成果,,改變科研經費的配置模式,由此顯得十分迫切,。根據《方案》,,按照財政部、科技部的規(guī)劃,,政府將不再直接管項目,,分配項目經費、課題經費,,杜絕“跑部錢進”,。
如果能真正做到杜絕“跑部錢進”,這將很大程度改變我國的科研格局,。從目前的《方案》看,,有杜絕“跑部錢進”的良好初衷,但如果執(zhí)行,、落實不到位,,“跑部錢進”會依舊存在,而且可能更甚,。另外,,要用好科研經費,除改革投入管理之外,,必須改革對科研人員的管理,、評價,切實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和現代科研制度,。
首先,,科研資源集中,有可能進一步加劇科研行政化,。按照《方案》,,將致力于解決資源配置碎片化的問題,進一步聚焦科研項目做大事,。資源配置碎片化,,在現實中,導致了多頭申報,,重復資助,,重復投入等問題,這需要治理。但是,,把資源全部集中在一起,,也意味著權力進一步集中,如果不能有效處理政府與科研基金會的關系,,會進一步加劇科研行政化,。
如果綜合評審委員會的所有專家,都由政府部門聘任,,那么,,評審權說是在綜合評審委員會,卻仍舊在政府部門,;如果綜合評審委員會的評審不獨立,,政府部門官員可以左右最終評審結果,那在申報課題時,,還會有跑要現象,、“戴帽子”項目。
其次,,科技計劃將科研項目分為五類,,有可能被高校、科研機構視為不同等級進行考核,。新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體系,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技術創(chuàng)新引導專項(基金),、基地和人才專項,,這貌似讓科技計劃成為一個整體,,但也帶來另一方面問題,,即科研項目,被分為等級,。高校和科研機構會按不同的科研項目,,對教授、研究人員進行考核,。
新《方案》并沒有回答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在筆者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于大學建立現代學校制度,,科研機構建立現代科研機構,具體而言,就是在大學和科研機構實行以“學術自治,,教授治學”為核心的現代治理,,對教師、科研人員的考核標準,,應該由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制訂,并具體執(zhí)行,,而不能由行政機構制訂,、執(zhí)行;學校和科研機構的財務信息公開,、透明,,接受社會監(jiān)督。
如果大學和科研機構均實行行政治理,,把科研項目,、經費作為考核教授、科研人員的重要指標,,整個學術界就會一直崇尚資源,,卻不崇尚學術,那么以整合學術資源為重要特征的新科技體系,,難以改變崇尚資源的風潮,,科研經費還是難以真正用到刀刃上。
編輯:曾珂
關鍵詞: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