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83歲老人憶參加開國大典情景 65只仙鶴祝福祖國(圖)
一九八三年,溫景恒與大女兒溫紅征,、二女兒溫紅梅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時隔三十一年,二○一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溫景恒與大女兒溫紅征,、二女兒溫紅梅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83歲的溫景恒,,參加過開國大典,。今年國慶節(jié)前夕,,他用8天時間,刻制出一幅半人高的剪紙:天安門,、65只仙鶴,,寄托他對祖國的一片深情——
65只仙鶴、一座天安門,,83歲的溫景恒,,用整整8天時間,刻出了一幅半人高的剪紙:祖國萬歲,。剪紙上仙鶴振翅,,象征太陽光芒的線條,只有不到一毫米寬,,卻有二三十厘米長,,很是精細。
“用壞了十多個刀片,,還有一盞臺燈,,手也磨疼了。”雖然耳聰目明,,但畢竟已是83歲高齡,,每刻十多分鐘,溫老就得歇會兒,。
溫景恒家住海淀區(qū)軍休辦曙光軍休所,。他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為天安門刻剪紙畫了。“為啥,?因為我與天安門,,與國慶有著不一般的‘緣分’!”
65年前,,1949年的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18歲的溫景恒,,風(fēng)華正茂,。作為北京師范大學(xué)美術(shù)工藝系班長,帶著全班參加了開國大典,。
那一天的情景歷歷在目:當時我們就站在天安門廣場中央,,長長的紅色橫幅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金色大字,還有毛主席頭戴八角帽面帶微笑的巨幅油畫,。天安門兩側(cè)掛起兩條大標語,,西側(c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東側(cè)為“中央人民政府萬歲”(后改為“世界人民大團結(jié)萬歲”)。金水橋畔,,用紅布包裹的松木桿和木板搭起兩個大觀禮臺……
“站得太遠,,閱兵、坦克什么的都看不清,,但心里就是興奮,,整個人都像燒開的水,沸騰得靜不下來,。”溫老的嗓門一下高了起來,。“好不容易搶到同學(xué)的望遠鏡,倍數(shù)不高,,可還是一眼認出天安門城樓中間站的毛主席,,當聽到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我的眼淚一下涌出來了,,隨著周圍的人群一起歡呼著,,跳躍著,喊啞了嗓子,。”
接著,,溫景恒又參加了晚上的游行活動,半夜才揮舞著國旗,、紅旗,,敲著鑼鼓回到學(xué)校。一幫年輕人徹夜未眠,,談?wù)撝彀查T,、毛主席、新中國,,從那以后,,天安門就在溫景恒心里扎下了根。
1951年,,溫景恒報名參加空軍,,去外地服役。每次休假回京,,他都要去看看天安門,。多半時候,溫景恒會選擇國慶而非春節(jié)回京,,只為能看看國慶時的天安門,。
說起天安門的變化,,溫景恒如數(shù)家珍:“1949年開國大典時,,天安門前東西兩側(cè)還有城門和高高的宮墻,廣場T字形;國慶10周年的時候,,宮墻拆除了,,廣場開闊了,兩側(cè)建成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1958年來廣場時,我看到了矗立起來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題字是鎏金的,,70年代改成紅色玻璃鋼字,后來又改了回來,;60多年前升國旗是人工按電鈕,,1977年有了國旗班,1991年國慶我看到了國旗護衛(wèi)隊,,雄赳赳,,氣昂昂;國慶50年大典前,,我看見天安門廣場換了新磚,;這些年,又擺上了大花壇,,安了夜景照明,,美!”
1997年6月30日晚上,,迎接香港回歸倒計時還有六七個小時,,溫景恒帶著當時才6歲的外孫張溫陽,搭乘朋友的汽車趕到天安門廣場,。“慶祝就要來廣場,,激動得不行!”那一夜,,66歲的溫景恒仿佛又回到40多年前的大典,,一點不覺得累。
從空軍指揮學(xué)院退休后,,他開始創(chuàng)作一些和天安門有關(guān)的繪畫,、剪紙,。逢五,、逢十的國慶節(jié),溫景恒都會用紅紙精心剪刻一張?zhí)彀查T的剪紙,。自己打草稿,、設(shè)計造型,、玻璃紙復(fù)印,一刀一刀地精雕細刻……
今年,,溫老反復(fù)琢磨后,,決定在天安門兩側(cè)刻畫65只仙鶴。“仙鶴千年壽,,福共海天長,。用仙鶴給祖國祝壽,希望國家永遠昌盛,!”(記者 童曙泉\文 通訊員 張昕 和冠欣\攝)
編輯:于瑋琳
關(guān)鍵詞:開國大典 祝福祖國 國慶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