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教育部“6條紅線”應成“師德底線”
新華網(wǎng)呼和浩特7月20日電(記者 賈立君)教育部近日發(fā)布新規(guī),,明確嚴禁教師收受禮物、賄金等6項規(guī)定,,被教育界稱為“6條紅線”,。這些紅線對于凈化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環(huán)境十分必要,應當成為起碼的“師德底線”,。
為師之道,,貴在修身。但一些地方少數(shù)教師的師德嚴重滑坡,,少數(shù)老師的行為不僅有違公德,,有的甚至還觸犯法律。少數(shù)老師唯利是圖的離奇怪事屢見不鮮,。
幾天前,,記者在包頭火車站聽到幾位旅客在議論:今年上半年,當?shù)啬趁8呷昙壎辔唤處煴粚W生家長合伙“承包”,,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給老師提供食宿,付高額費用,課后單獨輔導幾位學生,。在北京等地,,一些學校為了讓老師集中精力,做好本職教育工作,,嚴禁老師受雇于家長,,給學生補課。
呼和浩特市某名校的幾位學生家長反映,,該校一位擔任班主任的年輕女老師唯利是圖之舉甚為驚人,。一些任課老師反映她負責的班級“前三排學生的座位都是家長花錢買的”。凡是家長不給她送錢物的孩子一律常年坐在后排,;學生犯了小錯誤,,就罰學生給她買零食。另外,,這位老師常常逛街,、吃麥當勞,甚至旅游都要帶著學生給她付款,。學生中還流傳著給這位老師“上貢”的種種說法,。
盡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禁止補課,可少數(shù)教師仍上課“留一手”,、課后“猛勁補”,,一些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急劇下降。
更有甚者,,個別教師依然明碼標價為學生安排班長,、課代表等“官職”;有的教師辦私事只需拿出學生家長名單,,打一通電話便可搞定,。有的家長敢怒不敢言:“孩子就是‘人質(zhì)’,誰敢得罪老師,?”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一個老師一年要教至少幾十個孩子,。師德淪喪,怎能不誤人子弟,?教育界人士呼吁:讓教育回歸人性,、師德重返人心。
我國正開展新一輪教育改革,。不少學生家長盼望改革能夠“改出”越來越多的“放心學校”――讓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放心,,學校能夠真正教書育人。
為治理教育亂象、提升師德水平,,一些省區(qū)制定了系列教改方案,,提出政府要“大幅增加教育經(jīng)費”。但記者認為,,改善教師待遇等固然需要增加投入,,但加強教師隊伍的管理,改進教育評價體系等改革更為重要,。
“學生時期是塑造人生觀的重要階段,,確實需要好老師。”內(nèi)蒙古一位語文教師說,,部分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急功近利,敗壞整個行業(yè)的良好形象,。希望紀檢部門對此開展專項巡視,。
解決師德問題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學校應將師德作為重要考核內(nèi)容,,要通過科學的考核促使老師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教師自珍自重。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嚴格要求自己,,才能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成為人之楷模,。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師在教書育人方面肩負神圣的使命,。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有關學校和老師應對照“6條紅線”,堅守“師德底線”,,不負“人類靈魂工程師”的美譽與責任,。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教育界6條紅線 師德底線